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汉武帝(刘彻):《秋风辞》
有一本书叫《汉武故事》,其中叙说汉武帝有一次出游,到了山西省西南部汾西沁县一带,这些地区属黄河以东,又称河东。
他的巡游,照例要祭神。于是泛舟汾河,与随行的群臣饮宴,酒酣耳热之际,忽然悲从中来,因而写了这首《秋风辞》。
《汉武故事》没有涉及诗的内容,我们不妨用想象补叙一下。
当汉武帝巡游河东的时候,时序已送来了瑟瑟的秋风,浮薄的白云在碧空飘荡,草木是敏感的,已在秋风中枯黄摇落了,而怕冷的雁群也在避寒南飞。“怀人最是九秋天”呵,具有幽兰篱菊般品格的美人君子,是最令人想念难忘的。
在汾河之上,结构高层而又华丽的楼船正在河中航行,击桨中流,波涛飞溅,箫声鼓点,曼舞轻歌,正与橹声应和,构成了一派欢愉的气氛。
正当饮宴欢乐,汉武帝在群臣面前忽然悲戚起来,使大家不得不停杯屏息,感到意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是从汉武帝的悲叹声中才知道,原来是皇上乐极兴悲,他所以悲,是深深感到人生有限得很,少壮之日无多,纵然有了一时的欢乐,却难有永恒的生命来享受。像今天汾河上的游乐,可以再得,但是时光的流逝却不可能使盛年久驻,转眼到了衰老之时,一切也就完了。
汉武帝于悲戚中歌啸中流,汾河上的秋风也更凄厉了。
《秋风辞》反映了汉武帝刘彻后期的思想感情,他也像秦始皇一样,虽然以雄才大略经营了一代皇朝的统治,取得辉煌的成就,博得诗人“贤良三对策,征伐五原开”、“勒兵夸远到,思子不归来”的歌颂,博得“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的赞美,可是汉武帝却以生命太过短促,不能长生不老为恨事,于是尽情去追求长生不老了,正如鲁迅说的“做了皇帝想成仙”。
可是求仙是荒诞的行为,神仙是虚幻的影子,汉武帝也终于难免一死,于是《秋风辞》成了绝唱。所谓绝唱,是指诗的艺术成就而言,虽然有消极的内容,但不失为一首好诗。从《秋风辞》可以看到汉武帝在文学上深受《离骚》、《楚辞》的影响。以兰菊喻君子美人是骚赋中惯用的修辞,而“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是屈原的弟子宋玉所写赋体文章中描写秋天萧瑟悲凉的境界。《秋风辞》在抒情兴起上所用的艺术手法与骚赋大致相同。其中用“泛楼船兮济汾河”三句着力描写了游河时的欢乐,然后乐极生悲,让感情一倾到底,抒发了无穷感慨,“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哀叹的声音永远萦洄在汾河之上,令后世的王勃写《滕王阁序》时也发出了“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共鸣。
说来并非偶合,又一个皇帝唐玄宗(即唐明皇),经历安史之乱以后,有一天登楼望远,宴饮遣愁,自然也有笙歌管弦助兴。
而当宫女们唱出了“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至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的时候,唐玄宗也为之凄然下泪,罢酒不欢,他也有汉武帝吟《秋风辞》般的感受,更有皇朝没落的悲哀,所以悲难自禁了。看来,还是曹操的儿子曹丕懂得自然规律,另有一番打算,他说“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典论·论文》),于是乎他蓄意于立言以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