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读这首诗,如果用想象以参证,我们似乎在昏灯之下,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在为即将出门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一边艰难地手持针线密缝慢补,一边却流下潸潸老泪,泪下沾襟。针线密缝,是为了让远游的儿子有衣可着,掉下老泪,是想到他此去独身漂泊,别井离乡,谋食异乡,天涯路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回来……这是一幅慈母缝衣图,是诗也是画,寥寥用笔,已具有生动的形象,加上感情的色彩,就更凄婉动人!“慈母的劬劳之恩,是多么深厚,令人时刻难忘啊,为人子者纵然竭尽心意以图寸报,也难报答有如春阳和煦、普惠万物的母爱于万一啊!”
孟郊的《游子吟》有自注,说是“迎母溧上作”。就是迎养母亲于溧水时有感而写的。孟郊在唐代诗人中以穷愁著名,拙于生事,一贫彻骨,写搬家的诗有“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可以想见他家徒四壁的窘状。他和贾岛同是韩愈的诗友,所谓郊寒岛瘦,表现出两人不同的风格。
孟郊这首《游子吟》,在他的诗集中可称佳作,因为诗写得十分精警,运用语言既富形象,也富感情,在短短的三十字中,写出了母子两人的心态。就构思上看,也别出心裁,可以构成一幕短剧,有人物,有动作,有表情,有故事,所以长城电影公司曾根据孟郊诗的启发,拍过一部电影就叫做《寸草心》。
考《游子吟》,却不是孟郊独创,汉乐府就收有苏武写的“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到了晚唐,另一位诗人聂夷中也以《游子吟》为题,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门望,不见萱草花。”其意境与孟郊诗相似。再到清代,苦命诗人黄景仁写同一题材,写得更令人不忍卒读,我们看他在残冬腊月,风雪交加之时别母外出的情景:“攀帏别母浮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从孟郊到黄仲则,他们的母爱诗都充满了纯洁、真挚,具有崇高伦爱的情感,如今读来,也仍然是震撼人心的,也足以讽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