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登山路何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
风动叶声出犬吠,几家松火隔秋云。
——卢纶:《山店》
描写行旅的诗篇以唐代为盛,因此佳作也多。唐以诗取士,诗人辈出。或壮游,或干谒,为了能猎取诗材,求得声誉,诗人多从事旅游。但是离家作客,仆仆征途可是苦事,“苦于行役”就形成了诗的内容之一。
卢纶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家在山西,曾出外充当幕友,游踪所至,颇多诗作,以“塞下曲”为最好。他写的《山店》,就是描叙一段山行的感受与见闻。
只要有过在山间趱程经验的人都会有深切的体会,就是山路崎岖,逶迤无尽,当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就会发出与卢纶相似的感叹:“登登山路何时尽”,“什么时候才走完山路啊”!登登是状声词,用以描写在山路上所发出的脚步声。既然是行走在丛山幽壑之中,就常有山间的溪水静静地奔流,似乎随着旅人而潺潺吐韵,令旅人闻声而稍减寂寞。决决溪泉就是形容山溪的水貌和响声,与韦应物写的《县斋诗》“决决水泉动”同一意境。
当山风呼啸的时候,隐隐听到风吹落叶的声音,因落叶沙沙作响,引起了山中野店所豢养的山犬发出一阵阵吠声。这时候,犬吠之声显示远处已有人家,可以歇脚了,不禁舒了一口气。再走一程,就看到几点松火照明,野店的轮廓也清晰了,透过霭霭的云层,出山的路径也隐约呈现了,令旅人的精神一振,心情转为轻松,疲惫也渐消失,于是作投宿之计,结束这一段艰苦的山程。
表面看来,这首诗以山店为题,写的是行旅投宿的事,但是却别有一种诗境。二十八个字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山行的过程,也描写了山间的景物。这些景物就是溪泉、山风、落叶、犬吠、松火、秋云,通过艺术的手法,把它串成一幅山行的图画,反映了经历了山路崎岖之苦,快要出山之乐。诗的本身没有写到山店,却借助犬吠松明来烘托隐约可见的山店,把我们引到投宿的联想上来。所谓“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原是古代旅行的常识,出门赶路的人有谁不考虑天色近晚前站投宿的事呢?
通过《山店》,我们看到了诗中的景物在陪衬情感,加强具体感受方面起了作用。景物是客观存在着的,自有其形象、声音、颜色,但要进行感情上的组合,才变成诗品所需要的东西。正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一样,客观的景物只有加上主观感情的粘合才能使它具有感染人的艺术效果,因此“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滁州西涧》)的抒写就显得必要了,这首诗以“何时尽”三字反映的感情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