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过:“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
诗贵含蓄,古今同感。怎样才叫做含蓄呢?却又各有不同的感受。不过,诗是艺术,有其艺术规律可循,不难求得同感。
我们读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金陵怀古·石头城》一诗: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犹过女墙来。
对这首诗,如果粗略一看,不过是写了寂寞的江湖,孤冷的月色,凄清的环境,山绕的古城,在深更夜半之中,笼罩着一片微寒,令人有难以自抑的哀愁涌上心坎……
可是,仔细再读一遍,似乎看见诗人于深夜之中,徘徊踯躅于寂寞空城的女墙之下,面对着潮去潮回的长江逝水,他不禁想起了这个空城曾是六朝建都之地,秦淮河上,曾有过金粉繁华,管弦丝竹之盛,如今都成陈迹了。眼前是萧索凄清的景物,东边的明月淡淡地照过矮矮的女墙,“江山依旧,而人事全非”了,因此感慨万端,发出低沉的吟唱。他把对历史、风物、变化等感情因素压缩到这首七言绝句二十八字的小诗中来,语言似乎平淡无奇,而容量却有无穷韵味,这韵味,非要细品才体验得出来。于是,就不能不赞叹一声:“真是含蓄得好了!”
如果再认真地想想这首小诗所以能含蓄可喜,就会联想得更多。原来这首小诗,在诗人构思之前,就巧妙地留下了给读诗的人以深入思索的余地,留有感情共鸣的余地,寄托深远,却又是眼前景物,联系千年,却又不着痕迹,感情浓郁,却出之以不露,因此就可供玩味,意有不尽了。
这种含蓄的艺术手法,在古典诗歌中常见。例如朱庆余写的《宫词》: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诗的主题本来是要诉说被禁锢深宫中的痛苦,诉说宫廷中的秘事……可是因鹦鹉在前,怕它学舌搬弄是非,于是并立琼轩,含情欲语,也就不敢言了。这是以含蓄反映怨情,反映专制君主的淫威,但不是和盘托出,而是隐然可见,所以堪称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