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中国作协会员,小小说作家网特约评论家,以下简称陈):你的小说,大多呼唤爱心与善意。你这种爱心与善意,源于何处?它对你的人生事业文学带来了哪些影响?
曾晓文(南开大学文学硕士,美国Syracuse大学科学硕士;现居多伦多,从事信息技术管理工作,任加拿大中国笔会会长,以下简称曾):爱心与善意,源于内心深处。童年时由于祖辈和父辈经历坎坷,屡受冷眼和欺侮,渴望爱心与善意,但所获甚微,便痛知其价值和意义。写作,常是人们用文字微妙地反复地表达童年渴望的手段。出于爱心与善意,尽力避免与他人可能产生的冲突,生活趋向平和,事业变得顺遂,创作逐渐成熟。
陈:你说过:“生活似网,既然都是网中人,那么使彼此连接的不应是荆棘,而是温柔的手臂,同时别忘了以一脸的阳光和微笑普照周围的每一个人。”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到处充满了陷阱。作为一位作者,回避不是办法。你是否打算在今后的写作中,也描绘一些生活的苦难呢?
曾:1996年,在创作的早期,我写下小说《网人》的得奖感言,这段话是其中的一部分。十五年过去了,网络上荆棘密布,正如您所说,“现实是残酷的,到处充满了陷阱”,让我不得不感叹写作者声音的微小。在后来的写作中,我描绘了许多生活的苦难,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2004年发表的短篇小说《旋转的硬币》,200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梦断得克萨斯》(又名《白日飘行》),201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遣送》等。在这些作品中“纯粹小人物”经历种种人生挣扎,但对“爱心与善意”的人性追求从未泯灭过。苦难似乎使生活一度变成灰烬,但只要还有几点爱善的火星,生命之火还会被重新点燃。
陈:网络文艺有很多新的审美特征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关注、研究和论说。它和高科技密切结合,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快速发展和变化。它在创作、传播、阅读、存储等方面,都有和传统纸质文学作品不同的审美特点和审美作用。它有超强的传播力,有数字巨大的审美创作者和接受者,而且是在快速变化和快速发展着,审美感染力和影响力巨大得惊人。据统计,中国网民总数已达4亿,其中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1.62亿,占网民总数的40%多。你从事信息技术管理工作,你认为网络是否会取代传统文学与纸质文学?网络给人的精神会带来哪些影响?
曾:我想网络不会完全取代传统文学和纸质文学,至少在我的有生之年不会。我虽然从事IT业,白日里在公司忙于把数据库网络化,晚上却偏爱阅读纸质图书。网络对世人生活、对传统文学与纸质文学的巨大影响毋庸赘言,但网络是大海,常常泥沙俱下,在提供汪洋信息的同时,也考验人们迎浪搏击的信心、披沙淘金的能力,还有对真金的鉴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