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微型小说界,动物小说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非申平莫属。他的动物小说独树一帜,堪称一绝,其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在于:通过艺术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人类只有用自身的作为去激发动物的性灵,使之与人的性灵沟通,人类与动物之间才能永久和平相处,才能在一个更高的意义上实现一切自然物之间的平等。
申平,男,1955年7月2日生于内蒙赤峰市林西县。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发表作品240万字,出版专著8部。《头羊》、《猎豹》等十几篇作品获全国大奖。小小说作品集《怪兽》、《头羊》分获郑州市小小说学会第二届、第三届“优秀文集奖”;作品集《红鬃马》人选《中国小小说典藏品》第三辑;作品集《母亲的守望》入选《中国小小说50强》,获第七届“冰心儿童文学图书奖。”
申平动物小说艺术特色非常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与寄托作家的政治理想,以及对某些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现象的反思。
作家在《我写动物小小说》一文中写道:“我写动物小说,说到底是把动物当作人来写的。红鬃马也好,头羊也罢,它们几乎就是人的化身。我把人和动物放在一起去比较,把动物当成一面镜子,照出人类自私丑陋的一面。”的确如此,申平小说中的动物,被赋予人的思想,情感,智慧。在一般人眼里,猪是愚蠢与懒惰的代名词。但在《奇猪》中,猪却成了聪明,智慧,勤劳的象征。主人当兵去了,猪非常思念,于是,步行800公里,看望在部队服役的主人。之后,又原路返回。这里,一方面说明猪的聪明,另一方面又说明猪的智慧。它懂得主人当兵已成“官身”,又懂叶落归根的道理。所以,探望主人之后,它又马上回来。《两条狗的爱情及其结局》中的人们犯了己所不欲,勿施于动物的错误。要知道,动物也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们不应当“漫不经心和觉得好玩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破坏了动物的纯真爱情”(雪弟语)。类似的作品还有:对社会上愈演愈烈假冒伪劣盛行现象的忧虑(《飞龙》);对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捕风作影行为的反思(《女大学生宿舍的虱子》);等等。
二、运用对比与衬托的艺术手法,揭露人性的堕落与丑恶,赞美动物对人的忠诚与厚爱,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农场那头公猪》的农场会计,为他的一己私利,先后向公猪和狼开枪。当他上前取猎物时,被诈死的狼咬伤。就在他危在旦夕之际,曾遭他暗算的猪不计前嫌。身负重伤的它一跃而起,吼叫着扑过去,以泰山压顶之势从侧面一口咬断了野狼的腰!公猪不惜生命与野狼同归于尽,也要保护主人的生命!在《战马火龙驹》中,疯狂的人们为了得到战马,设计陷害火龙驹。不料,它宁死不屈,“一声悲鸣,忽然将身子一纵,就如同一道红色的闪电,直扑下悬崖去了。”接下来的场面异常壮烈,让人惨不忍睹。“战马一匹接着一匹,随着声声悲鸣不断,扑向悬崖……”小说把人性的残忍贪婪与战马火龙驹的坚贞不屈,揭示得触目惊心。《猫王》中,“猫王帮助许六指消灭了耗子精,他非但没有犒赏猫王反而要捕获它,要让它替自己找回往日的威风,替他充门面。这种可耻的想法令人厌恶。”(刘宇娟语)。在我看来,“厌恶”说轻了,而应当用“唾弃与谴责。”《白狼》中的孙二愣,端了白狼的老窝,遭到报应,让我们想起了恩格斯的一句名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白蛇》中的郑一父亲因杀死了蛇而被蛇吓死,教训是很深刻的。《狗宝》中的张大爷之子杀死了狗后才知狗的价值。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非要等到失去了才知珍贵?小说既寓动物,更寓人,因而内涵十分丰富。《绝壁上的青羊》中的老葛,为了儿子生命,不惜追杀一头怀孕的母羊。好在他的良心尚未泯灭,终止了行为,让我们为人性的胜利而高兴,为母羊重获新生而欣慰。《草原百灵》中的百灵姑娘与贩卖百灵鸟的人对比,表明人性中的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特别让人感动的是,百灵作为二奶虽令人所不耻,但她救鸟行为却又令人钦佩。普通人的环保意识居然不如“二奶”,这种悖论现象值得关注。徐老四欲取狐狸之心,遭到10岁女儿的强烈反对,可他仍我行我素,“很快就将利刃刺入狐狸腹中,竟将一颗狐心血淋淋地扒了出来。”徐老四的残忍行为立刻遭到报复,女儿从此病了,最后不治身亡(《杀狐》)。《怀念牛》中老黄牛关键时刻冲上前去,同狼群搏斗勇救主人,令人感动不已。“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判。”列宁这句话是针对人而言的。在我看来,也可针对动物。《浪漫和恐怖之夜》既有人与狼群的对比(虚写),又有人与人的对比(实写)。通过二组对比,揭示了人性之恶在危险来临之际会自然消除这种有趣现象。《狼涎》中,男主人公锅扣千方百计要杀狼——温温。但是最后,还是温温救了主人。这样,在对比与衬托中,更加凸现人之渺小,狼之伟大!《狼财》中的商人,因贪财最终死在狼手中,“商人被狼啃得只剩下几块骨渣和一摊鲜血,猎枪的枪托也被咬成碎末,连枪管也被咬出许多牙痕来……”在人与狼的较量中,人最终败下阵来,留给人们诸多思索。《猎神》中老人与省射击队几个小子对比,突出了猎人之神。最神的是老人与熊的对比。面对庞然大物,先前目中无人口出狂言傲慢无理的小子们,吓得落荒而逃。而老人则如铁塔般伫立在那里,目光如炬,神情镇静自若,用智慧、勇气,信心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熊。《杀牛》有两层对比:一是魏老八与村人们的对比,村人们对牛的冷酷无情与魏老八对牛的情深意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反差。二是人与牛的对比。牛老了,不中用了,遂被无情的主人抛弃,甚至惨遭杀害。此时此刻,年老体弱的牛,面对人们手中的屠刀,唯一能做的只有哭泣!小说一方面揭露了人性的残暴与自私,另一方面又对老牛悲惨遭遇深表同情。《一窝小鸟》运用对比手法,批判了人类扼杀动物的行为。
再让我们看一下申平的获奖作品《头羊》。一只花高价买来的新疆纯种细毛种公羊——和平,为生产队繁衍了许多后代。照说,和平应当得到嘉奖。可是,瘸羊倌却总是看不惯它,千方百计陷害它。最终,将和平害死。那么,瘸羊倌心里为什么就容不下一只外地来的公羊呢?盲目排外,是原因之一。其次,是一种疯狂的报复心理。为了树立和平威信,生产队将瘸羊倌过去养的头羊杀了。瘸羊倌便怀恨在心,伺机报复。第三,是瘸羊倌一种心理变态。瘸羊倌其实是一种落后保守势力的代表,当他的实力被削弱以后,他的心里难以平衡,他总想置和平于死地,从他看见和平第一眼开始,便产生了这种邪念。因此,和平之死是必然的。
红鬃马也是死在它的主人之手。如果主人不剪去它为之骄傲与自信的马鬃,它就不会惨死在野狼爪下。如果主人对它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斥责,它也许不会那么快就死去。动物和人一样,既需要尊重,也需要自由。主人无端把它关在马厩里,又无端剪去它身上的马鬃,使它既失去自由,又失去尊严。尽管红鬃马咬断绳子跑了出去,但失去了锐利武器的它,显然不是凶狠野狼的对手。红鬃马的死,其实是人类导演的悲剧。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人类应当用自己的良好作为去激发动物的性灵,使之与人的性灵相通,实现人类与动物之间永久的和平共处。否则,当地球上的动物全部消失后,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
三、传奇性。
表现在人物与动物,故事与情节,细节等方面。动物小说只有具备传奇性,才能吸引读者,才能感人。猪千里追寻主人(《奇猪);公猪死而复生咬狼并与之同归于尽救主(《农场那头公猪》);只要听到枪炮声,哪怕是鞭炮声,它就会高声嘶鸣兴奋异常,处于高度战争状态(《战马火龙驹》);它居然挣脱主人的绳索跑出去,与野狼决斗,宁可死在狼爪下,也不愿躲在马厩里(《红鬃马》);蛇居然吓死人(《白蛇》);野狼变成了人(《狼精>);等等。申平在《小小说的故事性及其它》一文中说:“我写小小说喜欢讲故事,而且愿意把故事讲得有点传奇色彩。”我们在欣赏他的小说时,的确感到他的小说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与传奇色彩。可贵的是,他的小说不是为故事而故事,而是故事后面有故事,令人回味无穷。
四、充分运用象征,对比,衬托,夸张,拟人化,隐喻等多种艺术手法,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与动物形象,提升主题思想。
“在申平的有些小小说中,有一种寓意托志的象征美的意蕴,《红鬃马》、《通灵》等都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寄托,一种寓意,一种象征。红鬃马、黄鼠狼都是有灵性的生命。红鬃马桀骜不训和勇猛非凡不正是人格化的象征吗?!当它那卷曲漂亮的长鬃被主人剪掉时,等待它的是毁灭的厄运。”(闻鼎《尺幅之间,略形求神》)。
五、语言粗犷,豪放,苍劲,浑厚,富有张力与动感及亲和力,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那雷仿佛就在人的头顶炸开,以万钧之力和排山倒海之气势向前推进;滚过去猛地又滚回来,如磨盘一样在空中滚个不停;闪电一条接一条上下左右银蛇一样乱窜,让人眼花缭乱……”(《草龙》)“我和战士们一起呼喊着战马的名字,迎着马群飞跑过去,抱着马脖子哭啊喊啊。黑旋风打着响鼻,眼中泪光闪闪,它还伸出舌头来添我的手,看样子真想跟我说话啊!”(《去找战马墓》)。
总之,申平动物小说已经成为开放在小小说百花园里一朵耀眼而鲜艳的奇葩,芳香四溢,格外引人注目。他的动物小说,不仅成为文体创新典范且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作家与读者诸多创作与人生启迪。申平动物小说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此。(载中国作家网2011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