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19日为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而刚刚公映的大型电影纪录片《丰碑》中,有这样一个珍贵的镜头:小平同志亲切接见教育界的代表,一位60多岁的高校领导兴奋地与小平同志握手、说话……这位高校领导就是我校原党委书记李传信。
2月23日,在工字厅的一间小会客室里,李传信同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位年逾七旬的老领导精神很好,对当年的情景仍记忆犹新——那是1988年8月18日,国家教委在北戴河召开直属重点高校党政干部会议。本来,时任我校党委书记的李传信同志和校长高景德教授已商定,由于秋季学校党政班子就要换届,因此这次会议请即将上任的新领导张孝文、方惠坚同志去参加。但就在会议正式开幕前夕,李传信接到通知,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请他前去谈有关工作,谈话后便留在了北戴河。令各高校领导们喜出望外的是,在会议即将结束时,当时正在北戴河的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与会代表。
传信同志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参加接见的人不是很多。传信同志站在第一排,当小平同志满面笑容地走过来时,他激动地握着小平同志的手说:“小平同志,您身体这样好,我们高兴!”与李传信同志站在一起的是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我校校友汪家镠,传信同志向小平同志说:“她现在北京市委,在1986年、1987年社会风波中指导我们的工作,处理得很好!”
从电影画面上看,小平同志听着传信同志说话,传信同志谈得十分激动和兴奋。他说,事先没想到会和小平同志握手,更没想到对小平同志说那么多话,事后还后悔是否有些失礼,当时的状态完全是长期以来对小平同志尊敬、爱戴感情的自然流露。
记者请传信同志谈谈过去和小平同志接触的情况。他说,去年小平同志逝世时我在《新清华》上写过一篇《小平同志为教育事业指引航程》的短文,回想起来,还有一些我知道的事情可说得具体一些:1956年“八大”以后,小平同志任党中央总书记,就开始关心清华大学的工作。1957年1月,他来清华在大礼堂给师生员工作形势报告,持续五个多小时。1958年冬,小平同志、聂荣臻元帅和中央有关部委几位负责同志参观由中共北京市委在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举办的一个高校科技成果内部展览,他对清华师生的科技成果很关注,给我们鼓励。60年代初期,整顿前些年各条战线的一些混乱情况,小平同志支持由蒋南翔同志主持起草的《高校六十条》,这个文件得到毛主席的赞许,学校的工作比较早地转入正轨,并开展得相当好。而在1964年春,学校突然遇到来自上面的压力,在这种时候,小平同志根据学校当时的反映,决定普遍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助学金,在一些场合又为清华说过一些话,所以蒋南翔校长那时说“还是总书记体谅下情”。这是一句实在的话,但其中包含着多少深情啊!1966年1月,小平同志参观高校科研成果展览时,用了较长时间听我校成果的介绍。他是在了解情况,我们感到也是一种支持。
传信同志接着说,“文革”后,还有一件与清华直接有关的大事:在“文革”刚结束时,有关单位想把当时我校绵阳分校的无线电系主要人员调到一所新建不久的电子学院,并且已经上报了中央主要负责同志,但当时担任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的蒋南翔和我校校长刘达等同志认为,这样会影响清华的整体学科布局,对清华的发展很不利,而且“文革”中无线电系的主体迁绵阳,成为分校,这和1965年规划分校的目标内容很不一致。要给中央写报告。我当时刚正式恢复工作,南翔同志要我参与此事。报告写好后即由教育部报送小平同志,他很快就正式批示,同意学校的意见。1978年春天后就由何东昌同志主持了有关绵阳分校迁回清华园的事。
李传信同志感慨地说,如今距绵阳分校迁回已近20年,距1988年那次接见也快十年了。小平同志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我们国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的改革与建设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实践证明,小平同志是最具有现代化意识,最关心教育和科技事业、关心知识分子、关心人才和青年成长的领导人。清华是我国最重要的教育、科技、文化基地之一,我从自己的经历中真切感到,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小平同志对清华是寄予厚望的。我们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