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小辰光,在康桥
18452600000020

第20章 幽闭恐惧症的自我疗养

在父亲从事装卸工作的那段时间,有一次我跟着他去市区一座大楼进行一些简单的搬运。说起来也算是童工啊……好在谁也没给我发钱。十岁的我像是被命运牵引着,跟我父亲和他的同事走进了一座电梯。

看起来常年生活在乡野的我爸对电梯这个玩意儿也不熟悉,他走进这个铁箱子的时候表现出一副兴奋的模样。一位工友领行情,按了楼层。铁门关闭,电梯启动。

实际上在铁门关闭的那一刻我已经有强烈的不安,电梯启动后的加速度更让我忐忑。后来,电梯因为故障停了下来,灯光也熄灭……这一切发生得令我猝不及防,密闭的空间让我全身发烫,大脑空白——我根本没法知道这种状态会延长至何时,我忍不住尖叫起来,哪怕我父亲紧紧拥抱着我。

多年后,那一桩上海地铁事故发生后,被长时间关在地铁里的人们有一部分出现了剧烈的晕眩和极度的烦躁。他们是我的同类。当天的手机新闻晚报里则提供了一份与此相关的小测试:五岁小女孩的梦里,她的母亲牵着她的手走着,当她偷闲采摘开在路旁的蒲公英时,母亲却逐渐愈走愈远。女孩急急忙忙想追上母亲,喊了一声:“妈妈。”

请问你认为在梦中的这位母亲会有什么反应呢?

A.继续愈走愈远。B.立刻回头跑到小女孩的身边,抚摸她的头。C.停下脚步,并回头向小女孩挥手示意她“快点过来”。

你是否需要读完此篇自我疗养心得,稍后揭晓答案。

关于幽闭恐惧症,但愿我也算久病成医,前一阵的自我疗养有一小成果:令患者畏惧的,也可能并非完全来自于空间的封闭,与世隔离。在逼仄的空间内,让我(们)更畏惧的可能是时间上的停滞,与惯常的流动不居产生了某种类似强迫症一般的抵抗情绪。

这个小感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我面对密闭空间时常有的烦躁情绪,对我来说又是一件好事。

这方面的同类其实远不止惧怕电梯,还惧怕地铁和飞机,保险箱,甚至低矮而四面徒壁的空房。在充满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和繁忙密布航线的现代社会,我们几乎是另一种弱势群体。

有时为了生计迫不得已选择飞机出行,不幸遇到航空管制时间过长,我就必须向空姐祈求能否打开舱门,让我呼吸一口,哪怕一口新鲜空气——结果总是遭到了拒绝。好在,有一位空姐在为我送来冰水的同时,给了我一条非常有用的建议:去医院开一张病患证明,并携带在身边。当再次遭遇“航空管制”中的停滞和密闭,你可以提供这份证明,空乘会由于这份证明给你提供所需要的帮助。

最后,选B的朋友们,请握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