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掘金印度
18599900000013

第13章 政府、政策和媒体(6)

如果一个国家的腐败率上升,那么它经常伴随着潜在的经济增长以及官员获得好处的增加;这正像一个城市的空房率很低,再加上生意兴隆,那么这个城市的租金势必会很高。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市场腐败会自行调整。但是在现如今的印度,但凡有点能力的生意人都会抱怨印度的腐败,这是因为经济增长和相应的利益都消失不在了,可是腐败租金并没有随之降下来。当昔日生意景气、社会欣欣向荣时,没有一个生意人抱怨,那是因为他们当时正在忙着将租金推得更高。他们对腐败的厌恶之情能够促使腐败租金与削弱了的经济前景趋于一致。但是如果你认为印度将进行一场彻底的反腐运动,腐败现象将会消失,那你未免太天真了。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是如何变成宝贵资源的管理者或看门人的吧。这里,好消息就是,印度高效运行的民主体制为资源的控制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市场。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企业家,并实际探索控制资源和寻租的前景到底怎样,那么你会发现这种买卖并不是向你当初想象的那样合算。印度的民主制就决定了腐败不能够创造出由独裁政权缔造的富人。

同其他民主制国家一样,印度的腐败之源同样在于竞选融资(政治献金)问题。参加竞选的代价非常高昂,而且还在日渐增长。如果有人相信个体或公司资助政治竞选,并不是为了使自己的目的得到满足,那他一定是妄想。在印度这样民主高效运行的国家,尽管当权的个人或者政党能够获得很多的租金,可是为了能够继续留在体制内,他们不得不花掉几乎所有的租金。

印度的行政人员和政治家们将资源管理市场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印度的整个行政机构都已经将腐败制度化了。下至一个商业繁忙地区的税务督察员,上至一个掌控大量资源、拥有很大权力的部长,政府里每一个有影响力的职位都有价格。每个职位在它的期限内能够获得的收益,决定了腐败租金的价格,而且这些租金中有很大一部分都用于打点上级关系了。于是在这个链条中处于最高级别的人就成了收租人,当所有的租金都加在一起的时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额了。最高职位的人最终不得不将自己掌控的资源运用到这个体系当中,使得它能够正常运作。

班西·拉尔(Bansi Lal)是哈里亚纳邦前任首席部长,在邦选举时,他曾呼吁人们支持他留任部长一职,而他当时的竞选宣言被人们津津乐道。作为一名哈里亚纳邦土生土长的贾特人,班西·拉尔公开向民众表示人们最好投票支持他,因为他在位多年,肚子已经(通过贪污腐败)填满了,然而如果人们打算推选新人上台,那么只能落得被压榨剥削的下场,因为这些新人都还饿着肚子。庆幸的是,哈里亚纳邦的民众并没有听从班西·拉尔的建议,于是这位傲慢的首席部长最终以失败收场。

腐败制度化导致了很多严重的后果,其中之一就是走了样的格雷欣法则开始发挥作用,并且腐败的人开始排挤不腐败的人,直至整个体系中只剩腐败者独自存在着。不腐败的人对于整个腐败体系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存在,于是导致整个体系都对体系内部不腐败的人步步紧逼,迫使他们或者成为共犯,或者选择离开。

如果一个人仔细研究腐败现象,那么他应该以同样的程度评价行贿者和受贿者。这样他就会意识到大多数人都觉得贿赂并没有什么不当。他们将贿赂视为高效服务的小费,或者为能更快获得经济效益所付的加急费。在腐败活动中,行贿者和受贿者就像中国道教所讲的阴和阳,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是小规模的贪污,人们会为受贿的人辩解说,既然政府发给官员的工资不足以让他们过上像样的生活,这些官员就不得不通过收受贿赂提高生活水平了。这种情况下,人民并不为腐败的存在而担心,因为单靠这点贿赂,受贿官员的生活水平与一般人的生活水平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差距。然而,如果是大规模的贪污,受贿者拿着普通民众的钱享受骄奢淫逸的生活,这就势必会让大众陷于愤怒之中了。这种愤怒很大程度上源于公平的缺失感。

腐败会对印度的经济及其发展前景带来什么影响呢?腐败确实会对印度产生影响,但是这个影响不同于人们相信的普遍观点。腐败有时候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资源往往会分配到可以获得最高租金的地方,而不是能够产生最大效用的地方。根据经典博弈理论,如果所有人的情况都非常糟糕,那么腐败会导致更糟糕的结果。

腐败现象在印度永远不会消失。只要印度存在权力职位和独立的决策,腐败就会存在。每个人(行贿人和受贿人)都通过这种方式各取所需,腐败的根源也在于此。这个过程里可不存在任何善举。也许你会认为我的想法有些愤世嫉俗,但我想说这就是事实。只要国民经济这块蛋糕越来越大,只要这个体系能够不断自我修正、保持平衡,腐败就不是问题。

当蛋糕已经足够分配、所有人都不需要你争我夺,进化了的选民可能会开始反对腐败。但在这之前,如果你想在印度投资,那么就做好被腐败现象包围的准备吧。

战争、恐怖主义与暴力

印度人是一个不崇尚暴力的民族。我不确定印度人是因为甘地而变得不暴力,还是甘地鼓吹了印度社会与生俱来的容忍。我的直觉告诉我应该是后者。尽管印度有些地方的人比起其他地方的人来说可能更加偏执和暴力,但是印度人总体来说还是并不暴力的。印度人不崇尚暴力,极有可能是受到印度本土佛教、耆那教和印度教的影响,因为这些宗教都讲求宽容和非暴力。

然而,由于政府管理不善,印度的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向武装叛乱的方向倾斜。因为印度政府对东北地区所存在的问题反应迟钝,并且没有能力加以解决,致使该地区武装游击队迅速壮大。印度独立后,从由尼赫鲁领导的第一届政府开始,历届政府都没有能够妥善管理印度北部的印控克什米尔,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一直是印巴冲突的导火索。而在东部林带地区的几个邦中武装叛乱时有发生。这也是由印度政府在这些地区完全失败的行政管理导致的。

尽管这些地区对私人投资来说并不稳定,而且是印度资源和潜能的拖累,但是它们却没办法拖其他地区下水。近年来出现了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当地的少数民族意识到他们受到印度政府和私有部门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大多数人的(所谓的)不平等待遇,因此他们开始支持外部资助的恐怖活动,这才是更大的挑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绝非易事,就像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一样,恐怖主义顽固地存在着。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印度处于一个相当不利的地位。印度政府的对外战略以及经济外交政策着实令人失望。但是国内的大事小情就已经让历届政府忙得焦头烂额了,因此它们根本无法建立并执行具有一贯性和导向性的外交政策。尽管如此,我仍然觉得南亚地区不是一个爆发点,如果该地区有一天会爆发战争,印度也不会是主战场。

第四等级的角色和责任

在印度,新闻自由受宪法保护。印度的新闻业看起来自由而富有生气。事实真是如此吗?尽管印度新闻业并不受政府干涉、想发表什么就发表什么,但我并不认为印度的新闻媒体真的做到了客观和独立。当然,这世上任何地方都不存在客观独立的新闻媒体。几乎各个国家的新闻业都会遭到偏见,这种偏见有可能是体制上的,至少也是个人的,大多数情况下,新闻业都缺乏客观性,并受到某种目的的支配。印度的新闻业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在过去的20年里,印度的印刷媒体和电视媒体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各种媒体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使出浑身解数相互排挤,印度新闻媒体的整体水平因此迅速下滑。印度媒体变得近乎痴狂,大肆渲染各种琐碎新闻。印度媒体渐渐抛开了对公众的责任,媒体所做的各种尝试也都成了平常事。自从消极现象出现,印度媒体的大量繁殖使得印度和印度人民(以及全世界)对印度当下的状况失去了信心。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好消息就是印度不得不将家丑外扬,因为消息的快速传播使得丑闻无处可藏,你在媒体上所看到的就是真正的印度。近年来,印度媒体有些过分消极,其实印度的现实状况并没有媒体反映的那么糟。

终极自由市场

在我的观念里,印度是一个终极自由市场。没有人管理印度。人们经常开玩笑说就连奎师那神都在很早以前就放弃管理印度了。印度被12亿印度人和他们数不尽的小决定管理着。尽管自由市场非常混乱,但是它如同万能的大自然一样,拥有与生俱来的自我修正能力和平衡能力。

印度正断断续续地朝着它的真正潜能进发,尽管这个过程似乎令印度人和外国人都很沮丧,但是在印度爆发一场革命或是彻底崩溃的可能性真是微乎其微。我不确定全球经济的其他参与者能够得出同等结论。

小结

印度政府的民主形式在世界历史上实属罕见。在这个新兴世界里,印度是少有几个民主高效运作的国家之一,在这样的国家中,民选政府切实代表人民的意志。印度民选政府的困惑来源于12亿印度人各种不同的需求、渴望和心声。

印度正走在达成共识的路上,尽管难以置信,但是印度人民正在迅速聚集,以便让印度朝着他们期待的方向发展。事实上,印度选择了一条自下而上的道路,而不是领导强制自上而下推行的发展道路,这也就决定了印度所选择的发展模式将比其他伙伴所采用的发展模式更有持久性。印度的治理模式和发展模式都配备了自动平衡器,这确保印度不会爆发大的革命或是崩溃。对于打算在印度长期投资并获取高额回报的投资者来说,印度将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