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胜任:管理者如何培养大局观
18611400000015

第15章 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3)

那么是不是拥有了人才就一定能成功,成功后企业就不会有任何危机了呢?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因为如果给你工作的人的品性不好的话,就可能给公司带来不可预料的损失,甚至是致命的损失。所以,企业的领导人在寻找人才的时候,一定要从大局出发,全面地看待这个人。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可以得到重用,因为只有这些人,才是促进企业健康良好地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

在这方面,清朝著名军事家曾国藩拥有一双善于识别德才兼备者的慧眼,经他之手,曾有不少栋梁之才涌现出来。他选才的思想与司马光一样:在德才之间,他更强调人的品德。曾国藩所谓的“德”,含义很广泛:忠诚、踏实、正直、勇敢等都属于有德。他强调要“于淳朴中选拔人才,才可以蒸蒸日上”,这里的“淳朴”就是指朴实、诚实等优秀品质。他认为:“德就是在政治上要忠于自己的信仰与事业,要能心甘情愿地为之竭尽全力;在作风上要质朴实在,能吃苦耐劳;在精神上要坚韧不拔,顽强不屈。”

正是在这种选才标准下,他提拔了后来成为台湾首任巡抚的刘铭传。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曾国藩的家中来了3个年轻人,他并没有立刻接见他们,而是让他们在大厅中等待,一直到黄昏时,曾国藩才露面。

原来,这3个年轻人是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向其举荐的,希望他们可以得到曾国藩的喜爱,做出一番事业。而曾国藩迟迟不肯相见,就是想考验他们一下。他一直在暗处观察他们的举动,发现三人各有不同:一个人四处观察屋内的摆设;一个人规规矩矩地坐在椅子上;一个人则站在门口,仰望天上的云朵。时间一长,前两个人开始露出不满的神色,而第三个人仍旧面色平静地欣赏美景。

看到这一切后,曾国藩走到大厅,和他们攀谈起来。几轮谈话下来,曾国藩又有了新的发现:四处观察屋内摆设的年轻人和他很有共同语言,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另外两个人则显得沉默寡言。但是,那个一直在门口欣赏美景的年轻人虽然话语不多,但常常语出惊人,见解独到,偶尔还会顶撞他。天色渐晚时,3个年轻人起身告辞。

他们离开后,曾国藩就对3个人作出了职位安排,结果让人很意外:他将顶撞自己的年轻人派去军前效力,让那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去管理钱粮马草,而那个与他很谈得来的年轻人只是做了一个有名无权的小官。

众人对这个安排十分不解,有人问道:“曾大人,您为何将与您最投机的人排斥在外,却让一个有些高傲的年轻人去军中任职,还让军中的大将重点培养他?”

曾国藩笑着说道:“那个和我很谈得来的年轻人,在大厅等待的时候,就认真观察大厅的摆设,他与我说话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他对很多东西根本不精通,只是投我所好而已。而且,在背后发牢骚发得最厉害的就是他,但见了我之后,他却最恭敬。由此可见,他是个表里不一的人,有才无德,不可委以重任。那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说话唯唯诺诺,没有魄力,但性格还算沉稳,至多可做刀笔吏。而那个顶撞我的年轻人,虽然在大厅里等待那么长的时间,却毫无怨言,还有心情观赏浮云,这份从容淡定就是少有的大将风度。而且,面对我这样的高官,他还能不卑不亢地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可见品德高尚,是少有的人才,我当然要提拔他。”众人听后,连连点头称是。

受到曾国藩提拔的那个年轻人就是刘铭传,他与曾国藩的期望一样,在一系列征战中表现出色,迅速成为军中名将,还因战功显著被册封了爵位。年老之时,他还重跨战马,扬名中外。

识才、选才、用才,三者是相辅相成、一脉相连的。曾国藩慧眼识才,以德选人的故事是很值得现在的领导干部们深思和借鉴的。三国中的许攸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但他的人品却非常差,如果不是他向曹操告密,袁绍也不可能有官渡之战的惨败。一家企业要想少遇到一些麻烦,最好远离那些品德败坏的人,要知道一个人的能力越大,如果他的人品有问题的话,那么对企业造成的危害可能就会越大。

有一位企业家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

刚创业的时候,由于制度不完善,公司混乱不堪,就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位管理方面的人才,他帮公司建立的一些管理制度和经营策略,为公司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当时,我对他很重视,但是很快公司就出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一些老同事纷纷离职。经过深入了解,我才发现原来这位管理人才是办公室的政治高手,结党营私、欺压同事、阿谀奉承、争功诿过。

刚开始,我因为爱才,想留他在这里干一阵子再说,没想到不久公司的核心团队就向我摊牌,我把这位令自己又爱又恨的管理人才解雇后,公司才稳定了下来。

领导要有大局意识,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如果一个员工品德不行,那么他的能力越强,对企业的危害可能就越大。”下面这个事例就是最好的写照。

春节过后,张涛负责的部门新招聘了两名业务员,一个叫刘新,一个叫赵飞。按照公司规定,新员工要有两个月的试用期。很快,两个月过去了,在短短两个月内,刘新签单位居整个销售部第三名,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利润。为此,作为主管的张涛对他另眼相看,觉得这是个可塑之才,甚至在一次部门会议上表示,要提拔张涛做他的助理。

此后没几天,张涛收到了好几封匿名邮件,里面的内容意思相近,大致是说刘新这人的品质不太好,当助理不太合适,反而他们觉得赵飞不错。

张涛心想,销售部跟别的部门不一样,不需要太重视人的品行,只要这个人业绩突出就行了。于是,他果断地把刘新提拔为助理。没想到,升职后的刘新,狐狸尾巴渐渐露了出来。他狂妄自大,总是无事生非、挑拨离间,使员工之间矛盾重重,把一个好端端的部门弄得乱七八糟。他还暗地里拿客户的回扣,将一些商业机密透露出去,给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而一直没被张涛看好的赵飞呢,则一直脚踏实地地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尽管没有得到重用,却没有抱怨,依然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不仅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也以优良品质得到了同事的尊重和客户的认可。

经历了这件事后,张涛深有感触地说:“一个员工有德无才,最终会危害公司的利益。刘新出了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部门的员工对他不满意,也主要是对他的德不满意。所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应该是我们的首选用人标准。”

张涛用自己的经历为人们作出了警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应该是者选用人标准。

曾有这样一家企业,他们录用员工的时候,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其对老人是否孝顺。在他们看来,不孝则无德,而无德之人即便才华横溢,也不能被信任与录用。这就是选人先选德,他们为人才树立起了一杆品德的标尺,这是值得鼓励与倡导的。

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才能不出色,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帮助而提高。但是品德低劣,却是很难改变的。所以,领导者要改变“有才即可”的选才观念,要用品德作为筛选人才的第一工具,这样,我们的团队才能少遇到一些困难。

◎随时了解下属的工作,别让小事变大事◎

作为领导干部,你有责任随时与下属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

作为领导,我们希望员工都能够努力地工作,并且完美地完成任务。但是,事情常常不能如我们所愿。一件任务交代下去的时候,下面的人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很好地完成任务,可是最后的结果却很可能让我们非常生气。这样的事情出现多了,势必会影响公司的经营。其实,发生这样的事,多半与下属的责任意识不够强有直接关系,但也并不是说领导就没有一点责任。

作为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随时了解下属的工作状况,因为你无法保证自己的部下全部是“天使”,或者曾经是“天使”的他们未必永远是“天使”。换句话说,曾经他能在这个岗位上干得很不错,但是并不能代表他能一直做得不错。所以,我们应该随时了解下属的工作状况。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才能让工作顺利地开展。

某公司高薪招聘了一个年轻漂亮而且还是本科学历的女职员作为该公司的前台。前台的工作比较简单,主要就是负责接待来公司的客户与回答客户的来电咨询。每天,这位女职员只要给来电咨询的人们介绍一下公司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产品就行了。女孩暗自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份稳定、轻松又待遇很好的工作。

可令人意外的是,公司决定辞退她。她很不服气,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于是找到部门经理质问。部门经理说:“客户们反映,我们公司接电话的那个小姐态度冷淡,对业务知识不熟悉,工作态度不认真。你知道吗,因为你的原因,公司差点丢掉一个大客户呢!”

这位女职员觉得很委屈,反驳道:“我怎么态度不认真了?我都是按照公司的规定去做的啊!”

部门经理回答说:“没错,你背熟了产品介绍,可你并不真正地理解它,遇到许多客户的提问,你就直接把他们推给销售部门。你与客户交谈时,确实使用了公司规定的礼貌用语,可你的口气中却让客户感受不到你一点的亲切和热情。”

如果部门经理没有及时了解这位女职员的工作状况的话,就不会发现她工作中的问题,那么肯定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说,领导干部该了解下属工作状况的时候必须要了解,不要做一个“甩手掌柜”。

此外,还有些下属犯了错误害怕承担责任,于是隐瞒事实真相,把一件很大的事情说成一件很小的事情,给领导一种错误的信息。如果领导对他的工作状况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很容易就会被对方蒙蔽,最后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由此说来,随时了解下属的工作情况,可以纠正错误、解决问题;还可以跟进部门下属的工作进度,督促下属。很多企业有不少杰出的人才,最后选择了离开,其实就是因为上级没有随时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他们认为领导都很忙,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到他们,于是遇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也没有及时请求上级帮忙,等到了交任务的时候,才把遇到的困难告诉上级,可是这个时候,一个很小的问题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大的问题。

有一家杂志社的主编让下属去采访一位企业家,3天之内必须完成这个任务,可是这个下属却无法联系上这位企业家。结果两天过去了,工作没有任何进展,这位员工垂头丧气地对主编说:“我向很多人咨询,就是找不到那位企业家的联系方式。”

主编听后,大怒道:“这期杂志里必须要有这个企业家,过几天杂志就要印刷发行了。你找不到联系方式,你难道不能问我吗?”

“我见你不在单位,知道你在外忙得很,也就不敢麻烦你。”这位员工委屈地说道。

我们能把所有的责任全部都推到那位员工身上吗?这位员工可能在工作上有些失职,但是他对工作的态度却没有任何问题。其实主要责任还是在于那个主编不了解下属的工作情况。当给下属任务的时候,他就应该主动把企业家的联系方式给他,因为他不给下属,下属可能就会认为他根本就没有这位企业家的联系方式。还有,即使他忘记了给下属,到第二天的时候也应该询问下属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需要自己协助,等等。领导干部需要随时了解下属的工作状况,尤其是那些责任心不强,总是拖延的员工,领导就更需要知道他们的工作进展。不要让一件小事因为没有及时处理,变成了大事、急事,最后还成了影响大局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