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媒体浙大(百年求是)
18662800000024

第24章 消息类(22)

热电材料是一种利用固体内部载流子运动实现热能和电能直接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其性能用“热电优值”Z=a2s/k表征,其中a是温差电势系数,s是电导率,k是热导率。在保持足够高的a和s值的前提下,最大幅度地降低声子对k的贡献是提高热电材料性能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具有点阵结构空位的新型化合物(如Skutterudite和Clathrate类化合物)以及纳米低维材料(如一维纳米线阵列、超晶格薄膜等)。

在这些低维纳米材料中,由于纳米管具有许多特殊的输运特性,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领域。对热电材料而言,纳米管结构同时具有纳米线的低维结构特征和空心量子效应,可望充分限制声子传导,降低热电材料的热导率,同时纳米管所具有的特殊的载流子输运特性可能对a和s产生有益的影响,因此具有令人感兴趣的研究前景和预期。初步实验研究发现,在传统Bi2Te3基热

电材料中添加15%的含有Bi2Te3纳米管的粉末,可以使材料的性能提高20%左右,充分显示了Bi2Te3纳米管在提高热电材料性能方面的特殊作用。论文“水热法合成新型热电Bi2Te3化合物纳米管和纳米囊”在第23届国际热电会议上宣读后,立即引起国内外众多同行的关注,被认为是一种研究开发新型高性能热电材料的新途径,一个有可能产生重大突破的新方向。因此,该论文获得了大会颁发的唯一“最佳科学论文奖”。

Bi2Te3

不仅是目前已知的室温附近性能最好的热电材料,同时也是原子量最大的稳定二元化合物,并且具有一种特殊的准层状晶体结构。这些特性使得Bi2Te3纳米管/纳米囊在热电材料以外的其他研究领域也具有潜在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价值。

2004年10月12日B8版

包氏基金百万美元再助浙大

商报杭州专讯 记者陆秉青报道:10月9日的杭州,世界级女船王、包玉刚长女苏包陪庆女士光临浙江大学,庆贺“包兆龙包玉刚中国留学生奖学金”创建21周年。同时,她将为包氏奖学金再捐赠100万美元成立“包玉刚国际基金”,用于在浙江大学设立“包氏讲座教授”,面向国际招聘知名学者。

据悉,包氏基金是设在浙江大学面向全省的一个高层次人才培养基金,专门用于对高校青年教师出国深造和短期访问学者的资助。

1983年1月,包玉刚先生捐赠100万美元基金,以他父亲的名字命名,设立了“包兆龙中国留学生奖学金”。1985年10月,包玉刚先生访问浙江大学,决定再捐赠100万美元,奖学金改称“包兆龙包玉刚中国留学生奖学金”。

到2003年底,包氏奖学金已派出奖学金获得者353名﹙含原教育部派出的21人﹚,分赴世界各地的着名学府、实验室和大型企业攻读博士学位或进修,或访问。美国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瑞士的苏黎士联邦工业大学等国际顶尖大学,以及美国劳伦斯里佛莫尔国家实验室、阿贡实验室、IBM 技术中心,德国西门子公司等国际着名实验室、企业。

近些年,获得包氏奖学金出国的学者,回国率达到100%。他们充分运用学习交流的成果,成为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骨干、学科带头人。

2004年11月9日第6版

牵手世界一流高校

浙大与巴黎高师联建实验室

本报杭州11月8日讯 (通讯员单泠 记者张冬素)

正当法国文化年的各项活动在中国开展之际,中法之间的一项科研合作在杭州启动。今天上午,浙江大学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合作建立的药物化学联合实验室在浙大药学院成立。这是浙大与国外大学联合建立的第一个实验室。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于杰、浙大校长潘云鹤出任实验室名誉主任。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被誉为法国的“精英大学”,每年只招200名左右的学生。作为世界着名高校里规模最小的学校之一,巴黎高师诞生了无数科学和人文艺术领域的大师,其中包括10位物理学、化学、经济学、文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和6位菲尔兹奖得主,以及法国前总统乔治·蓬皮杜等政治精英。

2004年2月,浙大与巴黎高师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建立联合实验室是校际合作的内容之一。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于杰介绍,这一项目已经列入由中法两国科技部支持的中法先进研究计划,并将在巴黎高师建立专门的办公室和化学实验室。潘云鹤表示,浙大将支持实验室的建设,重视学科的交叉,积极发展跨学科研究。根据协议,合作双方将分别对建立在各自学校的实验室投入硬件和智力建设。

据介绍,实验室将围绕“药物设计优化与创新药物”、“现代中药与天然药物”以及“以糖为基础的药物”等3个领域展开抗肿瘤、抗老年性痴呆、降血糖、抗肝炎病毒以及抗艾滋病等药物的重点研究,以开发出具有临床意义的新药。

2004年11月17日第7版

大学成了“财神爷”

浙江各地争抢浙大技术转移项目

通讯员张乐 余健斌 驻浙记者蒋萍报道

本报杭州11月16日专电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等人研发的计算机辅助技术与系统,已在浙江的300多家企业中得到应用,仅其中的33家就因此新增产值27亿元,利税3.3亿元。

在浙江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和企业看来,与浙大联姻或合作,意味着将给当地带来更多的财富。“浙大是我们的‘财神爷’!”在16日于杭州举行的“科技·人才·发展:浙江大学——浙江省市、县合作峰会”上,浙大成为杭州、宁波、湖州等地争抢的香饽饽。

“我们不要资金,只要每年能给300个科研项目。”宁波代市长毛光烈说,单纯引进企业和财政支持带给宁波的财富是有限的,而科技项目和人才带给宁波的财富却是无限的。

湖州长兴县和德清县当场与浙江大学签署了包括组建科技合作领导小组,共建和帮助当地申报技术开发中心、产品创新设计中心、技术孵化器,设立浙江大学地方技术转移中心,为当地开展科技和人才培养等在内的全方位合作协议。此外,长兴、德清两个县和安吉县政府还分别拿出300万元和200万元,设立与浙大的科技合作专项资金,加速高校科技成果在当地的转化。

统计数据表明:近6年来,浙大面向浙江地方和企业提供开展的科技服务项目数和经费总额迅速增长。2003年,各项科研服务项目达2100多项,经费总额高达3.2亿多元。

近6年来,浙大培养的1.5万余名毕业研究生中,有近万名博士、硕士毕业生输往浙江省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2004年11月18日第1版

发挥综合优势 创新服务模式

浙江大学主动对接我省区域经济发展

本报讯 (记者周天晓张冬素)

最近,浙江大学与宁波市的科技合作更进一步,宁波市各县(市)将设立每年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与浙大结对企业的项目研发。至此,浙大已与杭州、绍兴、金华、嘉兴等20多个市、县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了覆盖浙江各地的以政府资金、政策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的新型产学研合作网络,实现了教育科研与地方发展的互动。

这种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由浙大校方与地方政府共同负责双方的科技合作,改变了以往产学研合作中教师与企业的“单兵”接触。

根据浙大与有关市、县已签订的科技合作协议,双方不仅围绕地方的特色经济发展建立研发中心,浙大还在地方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地方政府则专门设立一笔科技合作专项资金,加快浙大科研成果在当地的产业化。

当前,教育科技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具有强大科技创新能力的浙江大学,如何做到面向全国、服务浙江?浙江大学领导认为,必须把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与服务国家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课题,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交叉和人才智力优势,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大学与社会、教育科研与地方发展的互动双赢,为浙江实施“八八战略”

提供科技支撑。

在巩固、发展与杭州市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基础上,近来,浙大领导先后到宁波、绍兴、金华、湖州等地,就浙大与当地进一步发展科技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商讨,探索浙大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进行教育科研合作的有效途径,加快了与地方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步伐,确立了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这种新型的校地合作联盟使浙大与我省各市、县的产学研合作形成一种可持续的稳定关系,加强了浙大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力度。近年来浙大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经费成倍增加,在全国高校中位居第一,其中浙江省所占比例达70%以上。在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80%从事软件、集成电路设计、通信的龙头骨干企业以浙大为依托;在宁波,每年有千名浙大教师与宁波千家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产业化创新合作,双方的科技合作规模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

据了解,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浙大充分发挥集成创新优势,构建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紧密结合区域特色产业,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提升浙江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据统计,由浙大2000多名专家、教授与博士生等组成的研发创新团队,每年推出千余项科技项目。目前,浙大与省内各区域经济的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了30多个研发基地,涉及软件、集成电路、精细化工、通信等诸多产业,浙大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科技服务也已辐射全省,成为我省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一个重要平台。

2004年12月3日第1版

浙大研究生院台州分院成立

台州人2006年可在家门口读浙大研究生

本报台州12月2日电 (记者张冬素 通讯员单泠)

台州人将在家门口读浙大研究生了。今天下午,浙江大学与台州市合作建立浙大研究生院台州分院和浙大台州研究院的协议在台州正式签订。这是浙大继与杭州、宁波合作创办浙大城市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之后,首次在研究生层次上与地方合作办学。

根据协议,浙大研究生院台州分院将于明年9月开始建设,2006年9月首批研究生入学。根据双方确定的发展规划,到2010年,浙大研究生院台州分院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为800人,其中博士生80人;到2020年达到2000人规模。据了解,浙大研究生院台州分院研究生的招生专业及培养模式以满足台州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原则,以满足台州市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

据介绍,浙大研究生院台州分院的教学水平、培养质量与浙大本部保持一致,所有学生由浙大统一招生,统一培养和管理,统一授予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结业证书。招生时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录取台州考生和来自外地外省的台州籍考生。

省委常委、浙大党委书记张曦在签约仪式上说,浙大研究生院台州分院和浙大台州研究院的建立,将为台州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解决台州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高层次人才紧张的矛盾,也将为浙大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崭新的平台,实现培养类型和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我们要把两院建设成为浙东南科技进步的辐射源和经济腾飞的动力源,成为培养面向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台州市有关领导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引进浙大在台州建立浙大研究生院台州分院和台州研究院,不但可以促进台州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更主要的是可以为台州制造业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孵化器和动力保证。

据了解,浙大为此在台州建立的实验室,初步规划建设的有机电产品创新、汽摩配研发、精细化工与制药工程等9个实验室,台州将投入2亿元左右的建设资金。

2004年12月18日第1版

浙江大学授予查济民先生名誉博士学位

本报杭州12月17日讯 (通讯员傅炜琳 余炫 记者肖国强)

今天,浙江大学授予香港着名实业家查济民先生名誉博士学位。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省委常委、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副省长盛昌黎,省政协副主席冯培恩,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出席了仪式。

查济民先生是浙江海宁人,1914年出生,早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附设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是爱国爱港的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查济民先生积极支持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于1994年捐资2000万美元创立了“求是科技基金会”,迄今已颁奖十届,奖励了包括“两弹元勋”和“神舟五号”功臣在内的770多位杰出科学家和青年科技英才,对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浙大校友,查济民先生一直关注、支持浙江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多次资助浙大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还建议并促成浙江大学授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名誉博士学位。

鉴于查济民先生对浙大、对国家的杰出贡献,经浙江大学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决定授予查济民先生浙江大学名誉博士学位。这是继邵逸夫、曹光彪、安南、丘成桐之后,浙江大学向国内外知名人士授予的第五个名誉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