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媒体浙大(百年求是)
18662800000027

第27章 消息类(25)

城市学院为鼓励学生自觉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实行末位淘汰制,学生在经过一年的适应、磨合期以后,在接受知识和学习态度方面产生了差距,学校根据这些差距逐步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去年,在新的一届学生中就有约120人进行留级试读,在试读的一学期当中,有约90名学生经过刻苦努力继续读大学,另外约30人被学校劝退。此举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意识到进了大学就进了保险箱的想法是错误的。

为激励学生自觉学习,该校定期组织各个不同年代的大学生来校与学生座谈,以学长的成功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院还把优秀毕业生写的大学生活经历汇编成图文并茂的小册子《先行者》,发给全校学生。“我觉得中国的和平崛起和持续稳定发展,是一个震动世界的大事,能和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结合在一起我感到自豪。”“我父亲是搞民营企业的,我觉得自己在大学里能否努力学习,不仅仅是一个是否能子承父业的事,更是一个能不能用我的才学使家族企业为整个浙江经济再上台阶作贡献的问题。”一篇篇热情洋溢而又真实的故事和感言在同学中产生共鸣,刻苦学习,报效祖国转化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浙大城市学院是一所成立5年的独立学院,秉承浙大“求是创新”的办学理念,定位“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城市学院鲁士杰院长认为,应用型人才对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起的作用更加直接,城市学院的学生综合素质较强,兴趣广泛,非常适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该校建成不久就成立了有杭州市各局委办参加的城市学院产学研究合作委员会,建立了几十个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组织落实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例如新闻系2003年中期实习,96个学生分成12个组,派往11个地方,共发1721篇各类新闻稿件,人均18篇,大大超过系里提出的人均5篇的要求。2003年,该校和杭州市西湖博览会办公室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每年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到西博办实习和就业,参与文秘、策划与外联、会展管理、策划与广告、博物馆管理等工作。国贸01级学生杨叶洁在实习感言中写到:“在严谨、踏实、求新、勤奋的西博大家庭里,我学着从学生向职场奋斗者转变,在思考中创新和成长,在实践中历练和成熟。”

2005年5月24日A26版

赵安中:千四万浙大设基金

本报驻浙江记者茅建兴杭州电 杏琴园教育基金日前向浙江大学捐赠人民币1400万元,用于在浙大设立“安中科技奖励金”专项基金,奖励浙大每年获得浙江省科技一等和二等奖的科研项目完成者,年奖励总额为70万元人民币。浙大校长潘云鹤与香港荣华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亨文在捐赠协议书上签字。浙江省委常委、浙大党委书记张曦向捐赠者赵安中颁发了捐赠证书和纪念铜牌。浙江省副省长盛昌黎和50余位来自香港和全国各地的赵安中的亲朋好友出席了仪式。

安中建工大楼奠基

同期举行的还有“安中建工学院大楼”的奠基仪式。浙江大学为了彰显赵安中惠教泽学的善举,特别决定将紫金港校区新建的建工学院大楼冠名为“安中建工学院大楼”。据悉,大楼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2007年竣工后,将在楼内树立赵安中先生塑像,以表永久纪念并激励后人。

赵安中是浙江镇海人,今年已88岁高龄。赵幼年失学,后辗转香港,以克勤克俭之毅力创立了荣华纺织有限公司。在事业成功后,身体力行倡导“兴国强邦、人才为本、教育为要”的理念,捐资兴办希望学校百余所,从浙江宁波、温州、丽水、金华、衢州到河北、贵州,全国的10余个省都有以他母亲名字命名的教学楼,捐款数目逾亿元。

校方感谢各界相助

张曦说,浙大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地方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离不开每一位浙大人的努力,更离不开每一位心系浙大的校友和包括赵安中先生在内的海内外各界朋友的热情支持和鼎力帮助。他表示,浙江大学师生将以此为激励,努力工作,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5年6月27日第2版

浙江加州共建纳米技术研究院

本报杭州6月26日电 记者江南报道: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与美国加州纳米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的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今天在杭州成立。这一总投资2.5亿元的纳米研究院,集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产业投资等功能于一身,这种新型的研发机构运作模式引进我国尚属首次。

纳米技术自20世纪后期出现以来,因其对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备受瞩目。据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纳米技术市场规模将达14400亿美元。我国虽然在纳米技术研究方面起步较早,但是纳米生物、纳米医药、纳米微电子等领域的科研及产业化,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新成立的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结合浙江的产业基础和浙江大学科研资源,建立国际合作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与交流、科技投资与产业化等3个国际化平台。浙江省政府将投入1亿元资金,用于实验室建设、科研启动、国际合作及人才引进。

2005年8月28日第1版

浙大客座教授在美国《科学》杂志刊文

介绍肿瘤治疗新策略

“策反”肿瘤细胞“卫兵”让抗肿瘤免疫细胞冲进去“杀敌”

本报杭州8月27日讯 (记者张冬素) 浙江大学客座教授、美国贝勒医学院细胞与基因治疗中心及免疫系教授王荣福领导的科研组最近找到一种DNA 物质,这种DNA 物质能够使肿瘤细胞的“卫兵”——调节T细胞“叛变”转化,从而使治疗肿瘤的免疫细胞能“冲”进去杀死肿瘤细胞。这一重大突破以学术论文形式发表在美国当地时间8月26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从1995年起,世界上许多研究人员试图通过肿瘤免疫疫苗来治疗肿瘤,然而10年来的临床治疗试验表明,虽然各种疫苗能激发起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但不足以消除肿瘤。去年,王荣福教授领导的科研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这是因为肿瘤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抑制了抗肿瘤免疫反应。他们在研究中筛选出多个调节性T细胞所识别的肿瘤特异性抗原,并对其抑制机理和调节功能进行了研究。

“这种调节性T细胞就像是肿瘤细胞的‘卫兵’,有了这些‘卫兵’的保护,肿瘤疫苗的免疫细胞就接近不了肿瘤细胞。”今天上午,王荣福教授通过越洋电话向记者介绍说,他们发现的这种DNA 物质能让肿瘤细胞的“卫兵”叛变转化,这样抗肿瘤免疫细胞就能进去“杀敌”,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

今天下午,浙大肿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郑树教授在阅读了这篇论文后对记者说,王荣福等人的研究提出了独立于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树突细胞的一种新的研究策略,为肿瘤免疫治疗和疫苗设计带来了新的途径与希望。据了解,美国当地媒体在报道这一研究成果时称之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希望”。

据了解,目前这一研究在动物体内已取得比较好的抗肿瘤效果。科研组正在抓紧后继研究,希望这一研究成果能尽快进入临床研究试验阶段,尽早造福肿瘤病人。

王荣福1982年从浙大本科毕业,在美国乔治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92年开始先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做研究,目前是美国贝勒医学院细胞与基因治疗中心及免疫系教授。作为浙大客座教授,近年来王荣福与浙大肿瘤研究所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开展了合作研究。

2005年9月16日第4版

浙大用一月时间引导新生转换角色

完成从练习式学习到自主性学习转变

本报杭州9月15日电 (通讯员柳俊 记者潘剑凯) 新学年伊始,又到了大学新生报到的时候。为了让学生顺利地转换角色,尽快完成从高中练习式学习到大学自主性开放型学习的转变。从今年起浙江大学开始实施“一年级新生特别教育计划”,把原来只有几天时间的新生始业教育延长至一个月,拓宽新生始业教育的内涵,增加新生始业教育的内容。帮助新生熟悉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引导他们掌握学习规律,培养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和心理调适。

长期以来,在新生中存在两个“惯性”。一是学习的依赖性,新生在经过长达12年的应试教育之后,习惯了跟着考试走,离开了试卷,似乎就不知道应当如何去学习新知识,很多应当在中学阶段学会的学习方法和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没有掌握,也没有形成。二是思维的依赖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于照着做而不习惯问为什么这样做;习惯有人指导他做而不习惯主动去做;习惯在很好的条件下去做而不习惯创造条件去做。有相当数量的新生将高中的学习方法、模式、要求和感受带入了大学,甚至以中学模式来评价研究型大学教学模式,不理解大学,不知道进入研究型大学需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进行学习。而如果第一年不加以及时扭转,会产生许多问题,不仅是学习上的,还会有思想上的问题,甚至产生安全上的问题。

“新生入学教育月”中安排了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新生读书活动、新生入学团队辅导、家长报告会、“领航人生”名师系列和教育系列讲座、迎新晚会、校史教育、社团展示以及特别出版书刊等等。还首次开展学长组计划,由高年级学生联系新生,成为新生校园生活的领航员。

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形成各学院、各部门,教师和老生、管理人员,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的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环境。

据了解,在“新生入学教育月”活动的基础上,浙江大学将形成为期一年的新生特别教育计划,针对新生教育的特点对课程结构和教师力量配备进行调整,系统全面地改进和加强相关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

2005年9月24日第1版

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工作

坚定不移地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

省委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讲话

本报杭州9月23日讯 (记者周咏南) 今天,省委在浙江大学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专题听取浙江大学工作汇报,共同研究如何加快推进浙江大学建设。会议强调,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目标和“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总要求,锁定目标不动摇,加快步伐不停顿,扎实工作不松劲,坚定不移地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省委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充分肯定多年来浙江大学推进教学和科研工作,积极服务于浙江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的显着成绩。会议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以育人为本,质量立校,把“培养什么人”作为高校的根本问题,把“如何培养人”作为高校的永恒课题。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准。高校建设要从注重规模扩大、外延扩张、设施建设逐步向注重质量、注重内涵、注重结构优化等转变,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会议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师资为基,人才强校。一流大学必须具有一流的大师。要坚持引进和培养两手抓,用超常规的办法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大师和重点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建设一批特别能战斗的创新团队和优秀群体,特别是要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要始终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以良好的党风,促进学风、师风、校风建设。

会议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发挥优势,特色兴校。浙江大学生于浙江、长于浙江。浙江的自然环境、悠久历史、文化传统、风俗民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无不对浙江大学形成特色产生重大影响。浙江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浙江特色,进一步发挥综合优势、学科优势,积极推进各学院、各部门开放式办学和开放式科研,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努力在一些领域达到国内顶尖,甚至世界一流。

会议强调,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服务社会,合作办校。浙江大学作为部省共建高校,一方面要积极服务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地方的力量合作办校。浙江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和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全省上下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和“文化大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为浙江大学显身手、作贡献、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众多的机会。浙江大学要更好地立足浙江,积极为地方发展作贡献。省市党委、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浙江大学,推动浙江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2005年10月15日A4版

40年前成功记录核试验 今朝高速路上测超速

浙大高速摄影机:两弹一星无名英雄

本报讯 (记者王慧华) 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让人们不由想起了近40年前我国“两弹一星”的激动时刻。昨天下午,当年成功记录我国核试验的浙大数十位科学家集体回到了母校,抚今忆昔,多有感慨。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当年个个都是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研制成功3套250万幅/秒的等待式超高速摄影机,成功记录下了我国氢弹和核试验的爆炸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