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媒体浙大(百年求是)
18662800000028

第28章 消息类(26)

众所周知,核武器爆炸时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是在微秒(百万分之一秒)数量级内实现的,因此,它最直观的测试手段——摄影机也必须是微秒级的超高速摄影机。

1966年,浙大接到国防科委下达的研制任务后,从设计、加工、安装到调试必须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当时没有电脑可用,全部光电计算只能用手摇计算器进行。摄影机的模拟试验需要较大的无人干扰的室外空间,于是,每天凌晨两三点钟成了科研人员最好的工作时间。在我国第一次氢弹试验中,浙大的高速摄影机被装进了爆炸现场,当美丽的蘑菇云硝烟散尽后,有专门人员穿着防护衣从现场取回了摄影机的胶卷,他们亲眼见证了核爆炸起爆过程从一个亮点到慢慢扩展的一系列清晰照片,照片把核爆炸过程的时间拉长了几百万倍!1967年,浙大高速摄影机在经过一定的改装设计后,又一次成功地记录了我国第七次核试验的精彩瞬间!

在完成了核试验后,浙大科研人员高速摄影机的研究脚步并没有停歇,他们研发了4台高速摄影机,专门用于记录水下发射导弹跃起升空的瞬间姿态及各种物理数据。从1968年起,他们还用了近10年时间研发狭缝式高速摄影机,专门运用于国家的炮弹发射及小型火箭发射瞬间记录。而今,科研人员们又将此项技术成功地转向民用,研发出的数字化高速摄像系统每秒钟能拍摄5万个图像,即使在夜间的高速公路上,也能清晰地拍下每小时200公里以上车速的汽车图像。

2005年10月17日第2版

浙大瞄准世界一流改革教授评聘

引入海外专家参加评审 不再制订教授任职统一标准

本报讯 (单泠 记者朱振岳)

浙江大学日前发布了《2005年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应聘教授职务的个人材料须送校外5位同行专家评审,其中理工农医各学科至少有1位海外专家评审,以后逐步增加海外评审专家的比例。

同时,学校不再制订教授任职的统一标准,而是由各学院参照国际相关学科教授评聘的要求,结合本学科教授的水平来制订。

据浙大人事处处长张宏建介绍,引入海外专家参加教授职务的评审,将促进教授与世界一流大学教授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国际化程度;而增加两名校内专家推荐,是为了考量教授的整体素质,要求教授除了自己的研究之外,还必须关心学校的工作、学科的建设,在教书育人上要有所建树。同时从2007年起,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原则上也将至少有1位海外专家评审。

《实施意见》中教授职务的评聘变化最大的是任职条件。与以往不同的是,教授任职条件不再由学校统一制订标准,而是由各学院参照国际一流大学相关学科的要求,结合本学科教授的水平来制订,经学校认可后执行。

另外,在《实施意见》中还首次在教师和卫生技术正高级职务的评聘中试行专家保荐制度,对暂时难以衡量学术(技术)水平或需要超常规晋升的人选进行专家担保推荐,并对专家的人数和水平作了明确的规定。

保荐制度为保密等特殊行业无法通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和成果的高水平人才晋升高级职务创造了条件,完善了高级职务评聘的体系。

据介绍,浙大还首次对符合计划生育要求的育龄女教师,在考核年限内工作业绩的统计方法作了单独规定,明确扣除休产假的时间计算工作量。

2005年10月31日第2版

浙大成立公共管理学院

本报杭州10月30日讯 (记者张冬素) 拥有108年历史的浙江大学今天有了一所最年轻的学院——浙大公共管理学院,其学科目标是为国家和区域提供高水平公共政策研究、培养高质量公共管理人才以及进行高层次公共管理培训。

浙大公共管理学院是由该校原经济学院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原环资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原法学院比较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原管理学院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单位组建而成。新成立的公共管理学院有政府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经济、风险管理与社会保障、土地管理等4个系,是我国首批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的试办单位。

据了解,浙大公共管理学院目前已拥有土地资源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等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也已通过初审。今后将招收土地资源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劳动经济学等专业的博士生,行政管理、社会保障、MPA 等专业的硕士生以及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章猛进,省政协副主席张蔚文、吴国华等出席浙大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仪式。仪式结束后,全国首届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论坛开幕。

2005年11月1日C8版

大肠癌研究获何梁何利奖

本报讯 (通讯员余宁宁) 日前,2005年何梁何利奖颁奖典礼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肿瘤科郑树教授获得了何梁何利奖。该奖志在奖励长期致力于推进国家科技进步的学者。

郑树教授主持的大肠癌现场防治系统研究,自1978年以来,建立了海宁、嘉善两个国家级现场,通过大样本的10余次大肠癌流行病学研究(包括中美对照研究),明确了我国大肠癌的高危因素,界定了大肠癌高危人群,建立适合国情的大肠癌筛检方法并应用于人群。

在海宁现场24.4万的大人群中,筛查到高危人群(4076人),随访筛检20年,使该地区大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下降了31.4%及17.56%。在嘉善以11个乡与10个乡随机配对,以优化筛检方案随访筛检。证实筛检区死亡率较对照区下降14.7%,其中直肠癌下降31.2%。首次证实该筛查方案对自然人高危人群的随诊价值,引起了国际癌症专家的关注。

她的研究组确立了新的适用于小家系的sHNPCC诊断标准,经国际协作组多中心验证,已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研究工作已申请专利2项,并获得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973”

项目资助。

2005年11月3日第2版

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在浙大开通

本报讯 (通讯员单泠 记者叶辉) 11月1日上午,随着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按下启动键,首家国际间联合建设的数字图书馆——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项目门户网站在浙江大学正式开通运行。

CADAL项目是全球数字图书馆项目的组成之一。该项目于2000年底在中美两国计算机科学家倡导下开始筹划,进而发展成为全球数字图书馆项目,得到了中国教育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印度政府的支持。

CADAL项目由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牵头,2004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后全面启动建设。目前有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6家国内重点高校参加建设。

担任CADAL项目管理中心主任的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院士介绍说,CADAL项目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公益性数字图书馆,在后台强大的独创性“数字对象制作系统”、“数字对象管理系统”的支撑下,不仅能真正实现跨国际的信息资源共享,还初步实现了现代化图书馆集博物馆、远程教育、文献信息搜寻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

潘云鹤将之称为是“人类知识组织方式的重大变革”。

CADAL项目数字化图书目前以每月3万-4万册的速度增长。

所选择的中文数字化内容包括在中国重点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收藏的珍贵古籍、民国时期出版图书、现代学术着作文库、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及其他特色文献资源,英文数字化内容包括美国大学图书馆核心馆藏、技术报告等进入公共领域的图书资料。目前该项目已完成40万册图书资料的数字化工作。

2006年1月24日第1版

拓展学科思维 开阔研究视野 促进学术创新 产生交叉成果

浙大实行青年教师交叉学习培养

本报讯 (记者朱振岳 通讯员单泠 高楚清) 浙江大学日前启动了“青年教师交叉学习培养计划”。这是继“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出国研究专项计划”之后,浙大针对青年教师交叉培养推出的又一项新举措。

该计划一启动,参加第一轮专业性学习培养计划的300个名额便告“售罄”,该校青年教师争着报名要再当一回“学生”,要求从下个学期开始随同本科生或研究生一起插班学习跨学科专业课程。

张光新是浙大信息学院的青年教师,他在第一时间向所在学院递交了材料,申请参加农学院相关专业的交叉学习。他说,自己是从事自动化仪表检测研究的,此前对农业、食品安全检测也很感兴趣,现在学校提供这样的机会,自然不能错过。

据了解,该计划是浙江大学运用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优势突出的有利条件,在校内开展的让青年教师跨学科课程交叉学习的一种模式。浙大副校长褚健在谈及推出这一人才培养计划的初衷时说,高层次的知识融合和多学科的技术汇聚是当今科技发展的特点,通过跨学科课程的交叉学习,有利于拓展青年教师的学科思维,开阔研究视野,促进学术创新和产生交叉性研究成果。

浙江大学此项培养计划主要分为专业性交叉学习和综合性交叉学习两个方面。专业性交叉学习计划面向4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骨干教师,他们将在5年内随同本科生或研究生一起插班学习4门以上的跨学科专业课程,每一门课程结束时都要和学生一样参加考试;综合性交叉学习计划则面向全校45岁以下的教师,要求每人主修3门课程,其中有2门必须为跨学科门类的综合性课程。

从2007年起,浙大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专业性交叉学习将作为学校选拔“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的必备条件;从2008年起,晋升教师高级职务的教师,要求具有交叉学习进修的经历。

2006年2月14日

“浙江大学-施普林格科学出版基金”设立

将中国优秀学术专着推向国际舞台

杭州2006年2月14日电 记者江南报道:今天,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与全球着名的科技出版集团——德国施普林格全球出版公司总裁签署协议,双方共同出资设立“科学出版基金”,鼓励和资助中国优秀科学家出版学术专着,并将这些学术研究成果推向国际出版市场。跨国联合设立科学出版基金,这在我国尚属首次。

“浙江大学-施普林格科学出版基金”运行第一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资100万人民币、施普林格出版公司出资5万欧元,资助中国科学家以学术论着的形式推出优秀的学术研究成果,并将这些着作推向科学、技术、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国际出版市场。这一基金面向所有的中国科学家,包括华裔科学家。基金还将设立“浙江大学和施普林格学术出版奖”,对获得基金资助并取得重大科学成就和科技突破的优秀专着作者给予奖励。

浙江大学出版社负责人表示,对学者而言,专着完成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专业领域系统理论形成的过程,目前中国科学家每年产出的科学论文在国际上占有很大的比重,可是优秀的学术专着走向国际市场的很少。希望能借助于“浙江大学-施普林格科学出版基金”,为中国学者搭建国际平台,对中国优秀学术专着走向国际起到“催生”作用。

施普林格创立于1842年,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出版公司之一,每年出版4500多种新书和1250种期刊。它的出版范围涵盖自然科学、数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医药和心理学等各学科领域,曾出版过15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着作。

2006年2月25日

我科学家用蚕丝研制出“人造皮肤”

新技术有望用于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并促进皮肤愈合、减少疤痕

新华社杭州2月24日电 (单泠张乐) 蚕丝让人联想到柔滑而美丽的真丝服装,而烧伤烫伤则让人联想到令人恐怖的创面和疤痕。然而这两者却因为一项最新的科技成果而被联系到了一起。

我国科学家最近用蚕丝研制出一种新型的“人造皮肤”,有望用于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并促进皮肤愈合、减少疤痕。主要发明人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闵思佳将这一崭新的技术命名为“纯丝素蛋白生物敷料”。

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桑园深处的实验室内,闵思佳教授为记者展示了这一新型敷料。用镊子将一张圆形、白色的“人造皮肤”夹起并放在手背上,敷料很快就与皮肤严丝合缝地扣合在了一起。“它可以做成任意形状,最薄可以做到0.5毫米,柔软性接近人的皮肤,韧性和贴附性都非常好,而且很容易保存。用冰箱一般性冷藏,解冻后就可以使用。”这位常年从事特种经济动物研究的科研人员说。

科研人员曾选取了15只大白兔分5批进行动物试验,结果发现,贴上“人造皮肤”后,直径3厘米的创口不到20天就愈合了。

据了解,仅在中国,每年因意外事故或疾病导致皮肤缺损的病患者人数就高达320万。目前国内大多采用猪皮、异体人皮材料等治疗皮肤缺损,这些生物敷料功能单一、应用范围较窄,且存在易感染细菌或病毒、易产生排斥反应等隐患。美国、日本等国虽然成功找到了利用胶原蛋白或甲壳素等原材料生产生物敷料的方法,但由于价格昂贵等问题,目前难以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大规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