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景区饭店环境影响及其管理
18662900000013

第13章 景区饭店生态效率评价(1)

通过对我国景区的环境现状的调查以及相关文献研究的分析,可以证明我国景区环境质量呈现下降趋势,但这一趋势并没有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共识。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旅游开发活动在全国普遍存在。由于我国很多地区经济不发达,以经济效益为代价的环境保护是不可行的。因此,旅游开发需要满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同要求,即兼顾两个目标。由此,课题组提出了以提高景区生态效率为目标的景区饭店发展思路。生态效率兼顾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通过调整发展目标,改变发展路径,以实现旅游景区和景区饭店的可持续发展。

本章对生态效率在景区环境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并以生态效率概念为基础,尝试构建了景区饭店生态绩效指标体系,以对景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第一节 生态效率及其在旅游业中的运用

经济的发展必然对环境产生影响,这是全球化的问题,探索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是当务之急,其中生态效率就是一种新的评价方法。生态效率的概念是近年来针对企业环境管理提出的新理念,本节对这一理念进行简要的阐述,对其在旅游业中的运用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将生态效率应用到景区饭店的环境管理中。

一、生态效率的概念及发展

(一)生态绩效的概念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背景下,经济体如何实现可持续目标需要一个明确的、可操作的概念。很显然,经济发展是必要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发展,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因为,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着如何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0年,Stephan Schmidheiny和世界商业理事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The 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Development,WBCSD)撰写了《改变航线》(Changing Course)一书,提出了一个简洁明了的概念“生态效率”(Eco‐efficiency)。之后,生态效率的概念迅速被推广和接受。在不同的行业层面和经济领域得到运用。

1.生态效率的概念

生态效率(Eco‐efficiency)是一个组合单词,eco 是ecology 和economy两个单词的词根,efficiency 表示“效率、效益”,两者组合表示综合考虑生态和经济两方面的效率。

根据WBCSD 的定义,生态效率是指有价格竞争力的,能满足人类需求的,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商品或服务,同时逐步减少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中的生态影响和资源使用强度,至少符合评估的地球承载力。简而言之,生态效率就是用更少的环境影响产生更多的价值。

WBCSD认为,生态效率概念包含三个目标:

(1)减少资源的消耗。包括减少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的使用,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的水平、产品的耐用性,形成物质的闭路循环。

(2)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水污染物排放、垃圾的处理、有毒物质的分离等,发展可再生资源等。

(3)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这意味着通过产品的功能性、灵活性和模块化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利益和服务,关注产品中消费者确实需要的功能的销售。这样,可以使消费者用较少的资源和原材料获得相同的功能成为可能。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则将生态效率定义为满足人类需要的生态资源的使用效率,并提出了一个比率。这个比率是用产出除以投入,其中,产出是指企业、部门或整个经济体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投入是指企业、部门或整个经济体造成的环境压力的总和。

欧洲环境局(The 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EEA)建立了生态绩效的指标以在宏观层面量化可持续发展的进展,它将生态效率定义为用更少的环境获得更多的福利,这一目标通过在经济发展中减少资源使用量和污染排放量来实现。

2.生态效率的特征

生态效率概念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发展。生态效率概念并不复杂,并在各个层面的多个领域得到了运用。很多研究将生态效率视为一种工具,以实现相应的经济战略目标。生态效率也是一种资源使用的评估方式,但是,与其他资源使用方式的评估相比,生态效率有自己的特征。

(1)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生态效率与常规的环境影响评价最主要的不同是将经济效益结合在概念中。常规的环境影响评价只是单纯的评价,并不考虑经济效益。在一般的经济活动决策过程中,效益则是第一位的,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环境影响很少受到关注。因此,生态效率是一种帮助决策者取得经济和环境双赢的概念,使环境保护的措施能在源头得到考虑和实施。

作为一种实现战略目标的工具,生态效率与清洁生产有相似性。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CE)是一种预防性战略,是可持续发展在企业层面上的一种实施,它要求企业改变“末端治理”的方式,而是采用全过程资源使用和排污的管理,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Johannes Fresner,1998)。

但是在清洁生产的概念中,并不包含经济效益的考虑。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的过程中会考虑各项措施实施时的投入和产出分析,因此,具有明显短期收益的措施比较容易推进(Eric S.W.Chan,2006)。清洁生产对生产过程中环境影响的减少是单一目标的,即分析生产流程中的能资源使用和排放,改进的是能资源的使用效率。生态效率则明显不同,它在概念中增加了经济效率,企业提高生态效率的方式可以是减少能资源的使用和减少排放,也可以是提高产品的收益。因此,它是一种双目标的战略措施,尤其在提高产品收益方面,它促进企业改善产品的功能,更好满足消费需求,在此基础上降低能资源的使用和排放,是比较符合企业运行特征的环境改善措施。

(2)有明确的分析边界

生态效率针对某一产品和服务开展,企业可以在内部分离出生产和服务过程环节,独立开展。因为有清晰的生产和服务环节的分离,所以,生态效率在实施中有明确的边界。明确的边界使分析环境影响和产品成本与收益成为可能。清洁生产、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System,EMS)等在实施中也要确定流程,但流程的确定主要用于分析流程中能资源的使用,因此,并不需要有明确的边界。

生态效率工具中对产品或服务边界的分析,更主要是为了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和收益。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和收益与消费者的需求紧密联系,是生态效率这种工具的重要特征。明确消费者的需求,根据需求确定产品的功能和价值。减少不必要的功能,既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率,也提高了制造过程的生态效率(Kicherer A,2007)。

在生态效率这一工具的使用过程中,生态效率不能狭隘地认为是在现有生产方式和习惯基础上效益的增加,它的实现需要创新,用新的方式去生产。生态效率也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生态效率,它更是整个产业链、供需价值链的综合的生态效率。因此,生产效率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任何环节都有促进作用,因而生态效率成为企业环境管理中的最重要目标之一,也成为地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

(二)生态效率的运用与发展

生态效率概念提出后,在概念上的争议并不很大,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生态效率如何作为一种工具进行运用。根据生态效率的概念,在明确边界的情况下,生态效率可以在多个层面进行运用,其中,在企业的运用是最广泛的,其他的运用包括针对产品的生态效率和在行业层面的生态效率。

1.生态效率在企业的运用

生态效率的本质是用更少的原料及能源去创造具有更多价值的产品及服务,这恰好与企业的财务目标相一致。但运用生态效率并不是简单地指改进企业的现有产品,它也包括了产品的创新及方法的创新。

另外,一个企业的生态效率目前已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它还扩展到了一个企业的上游及下游单位,如供应商、销售商等。可以说,一个完整的企业生态效率包含了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生产的整条价值链。

WBCSD 指出企业可着眼于七大因素来改善它们的生态效率,分别是:

(1)减少材料强度;(2)减少能源强度;(3)减少有毒物质的分散;(4)增强可循环性;(5)最大化可再生资源的使用;(6)延长产品寿命;(7)增加产品与服务强度。而对于许多企业而言,还有一个目标,即实施环境管理体系(EMS)或可持续管理体系,该体系可用于有效识别及利用有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风险及机遇(WBSCD,2000)。

目前市场上已有许多可用于测评企业生态效率的指标,意在帮助企业改善环境管理,这些指标都以上述所列的七个因素为基础。除了由WBSCD 所提出的七个因素之外,采取一个注重可持续性的系统管理战略对增加企业的生态效率也是十分重要的(Lehni M,2003)。

尽管生态效率可被应用到各大中小企业,但目前国际上仍以大型企业及一些国际公司为主,且这些企业多为行业的领头军,它们的成功不仅给本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引导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纷纷效仿,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WBSCD,2000)。

德国大众于1999年推出了一款生态效率型汽车Lupo,该款车每百公里仅耗油3升,其在设计过程中融合了多种创新技术,并将生态效率概念运用到了整个生命周期,不仅具有极低的油耗及废气排放的引擎,而且整个车身都采用了循环使用的材料,当使用年限到期时,还支持简易拆卸和循环使用过程处理(Christiane Von,1999)。

克罗地亚的Lura 集团是当地一家着名的奶制品公司,1997年,其开展了一个用于废水净化的闭环系统工程,该系统可将淤泥治理成一种混合肥料。这样,公司不仅不用再缴纳废水排放费,还因出售该种混合肥料的获益而将该工程的投资回收期缩短到18个月,扩大了公司业务范围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收益及合作伙伴(Damir Brlek,1998)。

1997年,瑞士联邦铁路(SBB)与汽车共享公司Mobility 合作,推出了一项汽车共享服务。Mobility 在瑞士330个社区内拥有1300多辆汽车,其中约250个社区位于铁路站附近,这样乘客在站点附近就可以租借到汽车。

通过与Mobility 的合作,SBB 不仅获得了经济上的收益,同时也为乘客提供了一项更具生态效率的服务。据统计,经常享有此服务的乘客比自己全程驾驶汽车节省近一半的燃料,而且总的行驶路程也下降了(SéverineWermeille,1999)。

中小企业的环境问题大多被人们所忽视,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往往将大的环境影响与大型企业联系在一起,但是,尽管中小企业的环境影响还是个未知数,但其影响是巨大的。在英国,中小企业的污染量已占据了总污染量的近70%(Hillary Ruth,1999)。因此,评测中小企业的生态效率水平是十分有必要的,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成分复杂,使其在统计数据的收集及具体方法的应用上存在一定难度。

2002年,加拿大的生态效率中心(EEC)对新斯科舍省的25家中小企业作了一次环境评价研究,研究发现成本比规章制度更能调动中小企业去改善环境管理,这与Petts 等所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即:最能影响中小企业对环境所作出反应的是市场,而不是规章制度(Petts J,2004)。该研究还指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通过生态效率来提高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让众多的中小企业充分意识到这一点(WBSCD,2000)。

2.生态效率在行业层面的运用

行业生态效率着眼于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发展,很显然,它的评测方法及指标要比企业生态效率复杂得多。尽管行业生态效率的评价指标仍以WBSCD 所提出的七大因素为基础,但具体情况因各行业的特点而所有不同(吕彬,2006)。如巴西的一个公路运输行业生态效率评价的项目将总能源消耗、可再生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大气污染物排放等作为环境指标(Marcio D摧Agosto,2004),而一项加拿大食品和饮料行业的生态效率评价计划除了包含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水资源利用和废水排放等常用环境指标外,还包括固体有机废物和包装废物(Dominique Maxime,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