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景区饭店环境影响及其管理
18662900000037

第37章 景区依托型饭店聚集的环境效应(7)

旅游目的地的内外交通线路主要是指满足游客进出以及在旅游地完成游览的线路,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了解的开始。沟通旅游目的地内外环境的交通道路一般设置在旅游目的地的出入口、大型服务设施等交通量大、交通方式复杂、空间转换的区域。一般说来,以旅游目的地作为直达目的的情况,内外交通应直接衔接,对于旅游目的地点的过境交通则应设置在旅游目的地边缘,减轻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旅游目的地内部的游线是旅游地与游客沟通的最佳方式,同时道路的设计类型也较为多样,作为车行道路出于环境影响的考虑,一般布局在环旅游目的地区域,从而减少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的直接干扰。作为步行道路则可以复杂多变,在布局上可以贴近景点,以最佳视角观赏旅游目的地风景。作为船行道路则主要以旅游目的地内部的河道设计为旅游线路,但是,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道路在沿线布局上应考虑与食宿设施的配套,为了便于游客身心需求的满足,道路沿线在将景点串联的过程中,应合理地分配食宿设施的位置,使其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务于游客。

旅游目的地的交通终端设施是一些固定的空间区域,其规模、配置、容量等对于旅游目的地的经营和接待均有影响,它们是集聚和疏散游客的枢纽,是各类交通工具的中转站,也是旅游目的地问题突出的场所,一般而言,旅游目的地终端设施应与目的地内的核心景点较为接近,便于游客直达,考虑到游客对食宿设施的要求,终端设施与食宿设施也应有一定的连通性,所以这对于旅游终端设施的布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有效地兼顾旅游地形象、旅游地环境以及游客要求,其布局位置应与核心景点保持一定距离,布置于游线的较隐蔽处,或者以其他自然景观资源作为屏障。

2.给水设施

旅游目的地水资源的供给是游客、旅游从业人员及居民等维持正常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其给水设施的建设是旅游目的地健康发展的前提。由于目前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导致了部分旅游目的地供水能力和质量的下降。因此,合理地规划建设给水设施,对于满足旅游目的地用水要求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给水设施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取水系统、水处理系统、输配水系统,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保证安全有效供水的先决条件,因此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尤其注意。为了满足旅游目的地的用水需求,在规划建设前必须首先考虑旅游目的地供水的安全性、持续性、经济性等问题。因此,供水量的规模和质量是给水设施在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景区的给水条件是不同的,山岳型景区的水供给相对困难,因为,山水是主要的水源。滨海景区、滨水景区,给水条件相对较好。

(1)取水系统的规划建设

旅游目的地的取水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依托城市水网供水、天然水源采集以及水网供应和天然水源采集相结合的方式。根据调查显示,目前旅游目的地的供水来源主要是城市水网,当然也有较多以山水为主的旅游目的地以天然水源采集为重要手段。对于自主采集的旅游目的地而言,在水源地的选址上面应注意以下三点:首先,水源地的取水量应满足目前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并且适应目的地的进一步扩展;其次,水源地应处于合理位置,避免水源的污染,保证目的地供水的质量;最后,水源地应尽量在旅游目的地附近,保证供水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使目的地的运营成本有所控制。

(2)水处理系统的规划建设

旅游目的地的用水类型很多,根据国家标准,主要有四种类型:生活饮用水、生活杂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及景观娱乐用水等。生活饮用水主要用来作为人们饮水和生活用水,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前提下直接供应;生活杂用水主要用于旅游目的地中厕所便器冲洗、景观绿化、洗车、扫除等,以便做到既利用污水资源,又能切实保证生活杂用水的安全和适用;工农业生产用水主要用来旅游目的地中绿化浇灌等;景观娱乐用水按照水体的不同功能,分为三大类:A类:主要适用于天然浴场或其他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水体;B类:主要适用于国家重点风景游览区及那些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水体;C类:主要适用于一般景观用水水体。因此,在顺利取得水源后,应将水源导入一定的设施进行相应地处理,使之达到不同用途的水质状况,使得旅游目的地用水有序高效。

(3)输配水系统的规划建设

输配水系统是将处理后的水体输送到各自的使用区,因此根据水处理系统的处理结果,输配水系统应按输送水的质量和功能不同,划分为统一给水管网以及分流给水管网,主要是分区输送以及分质输送。同时,给水管网的铺设应按照地形地貌条件、经济成本估算以及相应的规划方案,比如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发展规划、用地规划、分期建设规划、环境绿化规划等的相关要求有序合理地铺设,使之安全通畅。

3.排水设施

旅游目的地的排水设施是保持目的地健康运营的重要部分,它是旅游目的地中排水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的工程。随着目前旅游趋势的发展,旅游目的地内游客数量的增加,进一步带动目的地以及旅游企业的扩建,必然会导致目的地用水量的上升,因此排水量也会大幅增加。

排水设施主要包括三个子系统:管网收集系统、排水处理系统、排水排放系统。为了有效地舒缓旅游目的地的排水压力,使目的地顺畅运转,使之成为无污染、高清洁的旅游目的地,排水设施的配置合理和建设到位是重要的前提保障。

(1)管网收集系统的规划建设

旅游目的地的管网系统的配置直接影响到排水处理系统以及排放系统的设置,因此管网系统的合理规划建设对于后续的处理和排放设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旅游目的地中的排放主要有两类,雨水和污水。雨水管网主要用于汇集和排放雨水,污水管网主要用于汇集和处理旅游目的地的生活污水以及经营污水。根据旅游目的地的总体规划,可以采用分流式、合流式以及混合式的三种方式铺设管网。分流式是指雨水和污水在不同的管网排放,由于雨水可以直接就近排入水体,仅设置污水管网也是可以的,当然设立完全的分流式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成本较高。合流式就是指雨水和污水在同一管道排放,由于混合排水处理较难,因此并不提倡,但是无论是何种方式,由于污水的大量排出,都是需要经过排水处理系统才可排入水体的。

(2)排水处理系统的规划建设

排水处理系统是排水输入和输出的中转站,由于大量废水在此聚集直接决定了它的选址和布局的特殊性。最常见的处理系统就是污水处理厂,但是由于污水处理厂成本较高,因此一般适用于大型旅游目的地,对于中小型旅游目的地可以实行分期建设,减轻经济负担。污水处理厂一般建于旅游目的地的偏僻地带,以免影响旅游景观。由于集污管线建设成本和难度较大,目前旅游目的地中推行“就地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化粪池处理设施以及地埋式处理站等,这是一些普适性比较大的污水处理设施。对于特殊的旅游目的地,比如湿地景区等,可以使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3)排水排放系统的规划建设

旅游目的地的排水排放系统就是将处理过后的污水废水排入水体的过程。就像管网收集系统一样,也有分流式和合流式等方式,为了减少成本,经过处理后的排水可以进行合流式排放,排放出水口一般设在江河下游岸边,由于江河上游一般为取水处,因此有利于避免污染。当然雨水排放系统可以独立对待,因为雨水污染性小,可以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设置,在雨水量较小的地段可以就近排放,雨水量大的地段可以进入雨水收集管网进行统一排放。

4.能源供给

旅游目的地的使用能源类型较多,但是电力是最为普遍和实用的。根据调查研究显示,被调查的30个旅游目的地,100%会使用电力作为主要能源,其他包括煤、油、天然气、太阳能等能源作为辅助类型。旅游目的地中几乎所有设施都要用到能源,包括各种生活设施、娱乐观光设施、接待食宿设施、基础服务设施等。

(1)旅游目的地能源使用原则

旅游目的地的能源用途广泛,因此合理使用能源,不仅节约投资成本,而且可以大大减少使用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所以,在规范能源使用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安全节约原则,在旅游目的地中,能源的使用规模大、频率高,而且在能源利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能源利用规划建设中应综合考虑能源的使用量和利用率,在安全使用的前提下,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

其次,环境友好原则,能源的种类比较多样,但是目前旅游目的地中能源的使用较为集中于传统能源,传统能源产生的大量废气对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在旅游目的地规划建设时应注意新型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排放,减少污染。

(2)旅游目的地能源使用方式

旅游目的地以使用非再生性能源为主,但是为了追求目的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已有较多旅游目的地开始关注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再生性能源利用,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已开始使用太阳能供热装置以及地热系统装置等。

旅游目的地中除了相关服务设施需要在节能减排上给以重视外,目的地内的基础设施,例如交通系统等也应以保护环境为要务,使用无污染的生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以及沼气等。交通系统主要有车行系统、船行系统以及步行系统,对于车行系统,旅游目的地内应尽量避免使用燃油燃煤交通工具,以电力能源作为主要能源,或者旅游区中提供人力三轮车等服务;对于船行系统,则主要建议使用手划船、电瓶船、脚踏船等。作为交通系统附属设施的交通照明系统,则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节能灯、局部感应照明灯等照明设备。

旅游目的地的设施建设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在促进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多样化的基础上保障了游客享受优质的旅游服务,这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是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目的地知名度,维持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合理的旅游目的地规划建设不仅能实现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以及经济效益的统一,而且可以实现旅游目的地的良性健康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目的地。

总体上,为了使一个旅游目的地取得成功,良好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旅游目的地规划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提升竞争力,获得持久生存权的关键。

规划必须考虑的不仅仅是公共和私营部门的财政和经济收益,更应该是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以及游客的利益和体验。目的地规划涉及一系列的步骤和活动,包括设计、融资、开发和市场营销等,从而达到吸引旅游者的目的。它需要各个层次和部门的通力合作,涉及政府阶层、社会工商领袖、建筑工程专家、投资商、经济学家、环保主义者等,从而确保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