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汉语修辞与文化
18663500000014

第14章 语词修辞(7)

例[57]是对那些在社会建设中呕心沥血、勤政为民、公而忘私干部的极好解说。例[58]是在原有谚语“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基础上翻造而成。翻造后的谚语立意高远,新意盎然,反映出真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他们在目前一些干部行贿受贿和贪污腐化的不良环境中“出污泥而不染”,廉洁奉公。例[59]至例[61]皆是对旧谚语的翻新创造,在两相对照中引人深思,给人启迪。旧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宣传的是极端个人主义、剥削有理的腐朽思想,而“人不为己,顶天立地”显现的是一身浩然正气,令人可钦可佩!例[60]是对封建旧观念“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有力批判。例[61]古往今来,有的是“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例子,“上行下效”已经成了通病,而如今偏有那么一些人不信这个邪,反其道而行之,以自身的正直作出表率。这些利用仿拟修辞手段构成的新谚语,巧妙地将旧形式与新内容组合起来,利用人们的心理因素,灵巧、自然地表现当代生活,赞扬新时期中朝气蓬勃,力排万难的改革家,反映他们寓伟大于平凡、寓崇高于卑微的精神境界。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出奇制胜,“一字之易,全文生辉”,具有生动的修辞效果。

同样,对于不良现象,它表现出的是极大的愤慨。例如:

[62]埋头苦干的牛,好吃懒做的猪,又吃又咬的狗。

[63]商品权力化,权力商品化,国家一化也不化。

[64]送不完的友,喝不完的酒,年年月月查,吃喝照样有。

例[62]用“牛、猪、狗”来比喻三类不同的干部,言简意赅,其意至明,激浊扬清,褒贬分明。例[63]利用“反复”修辞手法,“化”字的一再重复,反映了人们对某些人违反党纪国法,胡作非为,以及商品与权力之间不正当交易等不良行为的焦虑。例[64]是群众对屡禁不止的腐败现象的深恶痛绝。

这些新谚,产生于民间,贴近现实生活,因此,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美感,具有鲜明的表情色彩。是褒是贬,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不过,它对于改革进程中一些消极事物、消极现象的描写,更多呈现出的是一种诙谐、幽默的情调。

二、诙谐的表意风格

新谚之所以有吸引力和说服力,是由于它的训诫意义和哲理总是蕴含于谐趣、幽默、形象化的语言之中。例如:

[65]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66]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

[67]三个诸葛亮,不如一个修鞋匠。

[68]学好数理化,不如一个好爸爸。

例[65]在类似绕口令的“行”与“不行”的反复之中,一个颐指气使,任人唯亲的官僚干部形象凸现纸上,语言诙谐,寓意深刻。例[66]至例[68]用对照的手法,将当前存在的一些似乎彼此毫无关联的社会现象摄取过来,巧妙组织在一起,加以比较,使得语意显豁。

例[66]将剃头刀与手术刀,卖茶叶蛋与研制导弹并提。例[67]将诸葛亮与修鞋匠放在一起,中间再缀以“不如”,将我国目前存在的分配不公、脑体倒挂的不合理现象鲜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例[68]系从上世纪50年代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仿拟而来,过去强调知识的重要,而今,知识贬值,不如有个神通广大的“爸爸”来得实惠。言里词间,蕴含着的是对不合理现象的无奈、心酸、不平和愤怒,充满了谐谑、自嘲的意味。又如:

[69]身经百宴,酒经考验。

[70]烧香要烧观音庙,行船要唤枕头风。

[71]一人结婚百家愁。

例[69]运用仿拟、谐音等修辞手法,嘲讽过去在枪林弹雨中“身经百战,久经考验”的某些干部,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沦为百姓痛恨的“美食家”。例[70]用“烧香”代“送礼”,谐“观”为“官”,把“办事”喻为“行船”,“官太太吹的耳边风”当作“枕头风”,意即:只要借得官太太的庇护,办事就一帆风顺。一句谚语包含了多种修辞手段,言外有意,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例[71]是对当前婚礼攀比摆阔现象的生动描写,如今喝喜酒对于亲朋来说,实在苦不堪言,那一张张的“请柬”无异于一沓沓“催款单”!这些民谚,无论是朴实的白描手法,还是奇巧的修辞方式,都表现出强烈的含蓄幽默的效果,增添了诙谐的情趣!

三、犀利的表达效果

法国文学家莫里哀说过:“一本正经的教训,即使再尖锐,往往不及讽刺有力量;规劝大多数人,没有比描写他们的过失更见效的了。

恶习变成人人的笑柄,对恶习就是重大的致命打击。”这话道出了讽刺手法的真谛。当代民谚对不正之风、腐败丑恶现象,就是极尽讽刺之能事的。例如:

[72]决策时拍脑袋,行动时拍胸口,出了问题拍屁股。

[73]马列是金牌,文凭是银牌,年龄是铜牌,关系是王牌。

[74]打麻将三天五天不睡,喝茅台三瓶五瓶不醉,搞女人三个五个不累,干正事三年五年不会。

[75]一天培训两天玩,四天五天是参观,六天七天算中转,八天九天把国还,回来还得歇一天,凑足十天花万元。

这几个例子皆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注重数词的修辞色彩。

例[72]讽刺某些官僚主义的“三拍”型干部:一拍脑袋便有决策,决策一下必当贯彻,行动起来,胸口拍得当当响,一旦人仰马翻,造成损失,便连呼交“学费”,一拍屁股了事。例[73]“金牌”代言“革命化”,“银牌”代指“知识化”,“铜牌”特指“年轻化”。而这些金银铜牌,都敌不过一张关系网的王牌!例[74]通过“三五”的反复出现,进行鲜明的对比,为“三五”牌干部画了一幅逼真的肖像画。例[75]以“天”计算,尖锐揭示了当前公费出国旅游热的危害,写得醒目、简洁、催人深思。这些一针见血、充满嘲讽,有时甚至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民谚,借助形象生动的借代、比喻、反复等修辞方式,表达了人民对丑恶现象的强烈抗议,写得犀利锋锐。心地坦然者闻之啧啧叫绝,有心病者如芒刺在背。在当今文化中它发挥着特有的“咒力”。

当代民谚林林总总,数目繁多,它在直陈国是、痛砭时弊、规范行为、净化灵魂之时,善于调动多种修辞手段,反映人民群众强烈的爱憎感情和可贵的斗争精神,因而呈现出一股浓郁的修辞情趣。

第七节   网民网名的修辞考察

社会在前进,时代在变化,语言在发展。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电脑时代,上网聊天已成为现代人休闲娱乐、交流信息的方式之一。漫步网上,个性各异、色彩纷呈的网络语言令人眼花缭乱,“伊妹儿、美眉、蟀哥、恐龙、大虾、菜鸟、斑竹、东东、GG、DD、灌水、造砖、886、9494、:-)笑、:-(感觉想哭、:>)哇!好大的鼻子哪!”等等让初涉网络者茫然不知所解,而那光怪陆离的网民网名更是让人看后久久难忘:“雨轩、逸飞、朵朵、冰咖啡、克林顿、老邪门、五香醋、菜青虫、雁过无痕、芹菜妹妹、西北高楼、飞起一脚、心随风舞、大尾巴狼、尼泊尔王子、雨中接吻鱼、花间一壶酒、天使也多情、Bad finger、燕归何处人家、淡淡的下午茶、北京阳光格格”,真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文字的面具下,网虫们恣意扮演着情圣、大侠、魔头、淑女、总统、乞丐、流浪汉、贤德者……唱响着一曲曲心灵放飞的歌,演绎出一段段青春浪漫的情。

一、内容观照

细观网上命名,从内容上看,名字以自然界的风花雪月、鸟兽虫鱼为选材依据的居多,“飞云、雾儿、夏雨、大象、蝈蝈、芳草地、紫贝壳、玻璃虫、青青草、雨打萍、山中溪、小飞鹰、土特产、一切随风、绿叶百荷、漓江烟雨、乱云飞渡、一灯如雪、鄂州的葱、帘底纤纤月、我是一片云、苍穹小小鸟、遥远的丛林”,体现出现代都市人渴望回归自然、追求质朴纯真生活的美好心愿,让我们感受到网民所营造出的片片诗情画意。另一类网名是影视小说中明星人物的翻版临摹,如“小丸子、小燕子、玉娇龙、博士猫、任盈盈、李云龙、令狐冲、孤行侠、东方不败、小李飞刀、江城浪子”,其中那些驰骋江湖、天马行空、行侠仗义的豪客是许多网虫心目中的真正英雄!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青年人希冀闯荡世界、施展抱负、有所作为的真切心理。还有一类则是纯粹的“舶来品”,“Jane、Peter、Mary、Betty、Linda、中村百惠、猪腿一郎、望月诚二、纯子友悯”,既有舶自西洋的,又有舶自日本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是对异域生活的向往渴盼。除此之外,其他内容也有,有痛快淋漓地直陈自身情感的,“我心依然、透明朋友、浪漫女子、忧伤的萌”,有对中国古典诗词细细品味的,“断肠人在天涯、云破月来花弄影、似曾相识燕归来、一片冰心在玉壶”,还有五花八门、各显神通者,“白菜、土豆、图解、熊股、创可贴、跌打丸、一般般、二两半、曾经沧海、江南丽人、名烟名酒、逆逆逆逆、二硫碘化钾、成熟男人味”等等,总之,网络命名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网络人命名的随意性、多样性,同时,它也是现代人多元价值观、审美观的集中展示,是现代人求新猎异、热爱自然、热爱传统文化、抒发自我情怀、崇拜名人、追求武侠精神等等社会文化心理的充分体现。

二、形式结构

在命名形式上,网名也突破了中国传统姓名的“姓氏+名字”结构方式,无须真名,亦无须姓氏。在互联网这个“精神家园”里,网名由于不再受到任何物质束缚而变得异常自由,充满灵性。双音节、三音节的,人们已司空见惯,于是,许多不拘一格的网民网名便如雨后春笋般地生发开来。单音节的名词“樱、燕、明、京、玫、婧、方、漂”让人倍感亲切;四字格的类成语“轻舞飞扬、天高云淡、书剑飘零、积水微澜、如影随形、梅落阳春、万紫千红”使人顿觉诗意盎然,境界皆出;联合、偏正、动宾、动补词组乃至于小句式的“痛并快乐着、后街+超市、风的思念、移动的心、拥抱仙人球、想你在冬季里、我们相遇人海、轻风也寂寞”更是匠心独运、别出心裁;而数字符号“000、94311、Isp7338、ni1973、coffeelady、20999、云雾花2000、ZCMrock”的巧妙叠加,又如“数码相机”“数码彩电”一样,洋溢出浓郁的时代气息——它时刻提醒我们:我们正在迈入数字化时代。既简洁,又明了、清晰,在从简、从速、求新、求异原则的指导下,各种独特的、新颖的甚至是古怪的、荒谬的网名骤然而生,飘然而至。它们采用语言的一切变形方式,打破人们所习惯的语言命名规范,为名字增大容量和弹性,力求达到“无理也妙”的境界,从而取得用常规语言表达形式所取不得的效果:一方面有效地刺激读者的官能神经,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另一方面又极形象逼真地传达出命名者的独特感受,因此显得别致、有趣。网民网名“正如天马行空,不作疲驴就道,写意摹形,均得其妙”。

三、修辞方式

从网络命名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来看,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既有比喻造词,如“菜青虫、帅鸽、草原狼”,也有谐音表达,“贾酷巴(假酷吧)、网(往)事随风、千年小幺(妖)、JJ(姐姐)”,还有叠字妙用,“默默、了了、蕊蕊、罗罗、录录”,摹绘更是常用的手段,“5555(伤心的哭声)、Xi Xi(西西)、hehe(呵呵)”,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网络命名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皆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它们力求突破传统,不拘一格地打造出新颖奇特的“外表”来吸引其他网民的注意,显示出命名者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及丰富的想象力,显示出每一个个体的独立自我人格。而且,作为名字的一种特殊形式,作为社会语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网名正在按自己的独特方式记录下21世纪初叶中国的社会文化,负载着汉民族浓厚的文化气息。随着网络业的不断兴起与发展,可以预言,网名还将会以更多的形式出现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因而,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研究,值得我们充分肯定。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众多的网民网名中,有一些是属鱼目混珠、良莠不齐者,有一些则纯属胡言乱语,是不折不扣的语言垃圾,如“啊呆、非礼、性感妞、西门媚、声名狼藉、冷酷到底、裸奔申奥、小地头蛇、武夷病猫、重色轻友、幽冥使者、中毒的爱情、我想做巫婆、帅得想毁容”等。好在语言自身有一种极强的自我“清洗”“排污”能力,好的、积极的、有利于语言健康发展的东西,自会表现出长久的生命活力,而那些语言垃圾,在大浪淘沙过程中,自会退出网域,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