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汉语修辞与文化
18663500000026

第26章 作家作品修辞(5)

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现象,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检验创作主体(小说家)的创造水准的重要尺度。王蒙曾说过,“作家的任务就是创造”,“是创造就是探求,就是试验,就是披荆斩棘”,“不敢冒险,不敢突破,不敢做试验的人就没有创造”。王蒙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努力实践的。从上面组组美妙的排比句段我们可以看出,王蒙确实是一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小说家和探索者,他的这种人人笔下无,敢为天下先的创举应该得到赞美和探究。王蒙把自己的语言形式——排比以及整个修辞世界的排比格都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们说一般从特殊中来,共性要从个性中去找。王蒙小说语言艺术的总体构成,从排比语言中找到了一种注解和诠释。如果没有王蒙特色的排比语言手段,就不会有王蒙小说激情宣泄、奔放雄健的诗化语言,就不会有思想凝集、鞭辟入里的哲理思辨语言,也不会有轻松活泼、尖锐泼辣的讽刺语言,不会有节奏和谐、如歌行板的音乐化语言。所以王蒙小说语言中的独特排比绝不是或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修辞手段,它是王蒙小说语言风格这棵茂密大树上的一根重要支干。有了它,这棵大树才会泛出坚强有力的生命绿色,才会使王蒙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才会使王蒙作品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另外,这种别具一格、构思新颖、不落常套、灵活多变的排比表达形式,对于我们进一步探讨排比这种修辞手法,也提供了宝贵的范例和经验。

第五节   池莉与方方的语言异同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小说的载体。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不仅需要充满艺术魅力的思想内容,更需要具有独特艺术感染力的语言形式。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感觉是容易麻痹和疲劳的,人们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往往“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而麻木迟疑恰恰是文学欣赏审美活动之大忌。由此可见,语言陌生化对小说语言的审美价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正因如此,现代西方不少学者认为,陌生化的语言才是真正的文学语言,而语言也只有经过陌生化才具有文学性。伊格尔顿如是说:

“文学语言的特殊之处,即它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东西是,它以各种方法使普通语言‘变形’。在文学手段的压力下,普通语言被强化、凝聚、扭曲、缩短、拉长、颠倒。这就是‘陌生化’的语言。”在指称意义上,要使那些现实生活中为人们所习以为常的东西化为一种具有新的意义、新的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在语言结构上,要使人们司空见惯的语法规则化为一种具有新的形态、新的审美价值的艺术结构。

湖北大地上孕育生长出来的新写实主义典范作家池莉、方方,正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实践着学者们对语言美的追求。她们的小说,融入了作家的现代哲学思考和审美观照,吸取了荒诞、梦幻、新感觉和精神分析等现代“新写实主义”思维的手法,努力尝试突破、超越语言的规范,追求小说语言的陌生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新奇怪异之美、戏谑幽默之乐和发人深省之思。

一、小说语言的相同点

池莉和方方的小说,不约而同地运用了一系列变异手段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复叠格式的酣畅美

“语言单位有三个层面:语形——包括语音和字形等物质形态;语义——包括语言单位反映出来的所有含义;语法——包括所有的句子结构方式。复叠式辞格包括语形、语义、语法三个层面上任一元素的复叠。语形复叠是指语音复叠、字形复叠;语义复叠主要指各种相同或相近意义的语言单位的重复使用;而语法复叠则是同一句型同一句类和同一句模的重复。由此可见,复叠既可以是形式上的复叠(相同语言单位的重复出现),也可以是内容上的复叠(相同语义内容的复合叠加),语形、语法基本属形式复叠,语义属内容复叠。”为了增强语言表达效果,池莉和方方的小说都较多地运用了语形层面的叠词、语义层面的叠义以及语法层面的叠句。

1.叠词

叠词是语形复叠中最常见的现象。这种修辞手法既可以扩展语言的节奏,平添语言柔和婉转、抑扬顿挫的旋律美,又可以增强文字形象的艺术感染力,进而达到一种极强的审美功效。池莉和方方的小说,叠词运用比比皆是,而且其叠词是变形后的叠词、陌生化了的叠词。例如:

[22]关山把这么一个苗苗条条,柔柔韧韧,妖妖娆娆,哭哭泣泣的女孩子拥抱在怀里,他的心中陡然涌起了万般的爱怜。

(池莉《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

[23]质问者们想想也是,活儿虽是自己这一伙干的,但自己这一伙得归人家管。自然得看着人家红红胖胖地安顿好自己的日子再用一点闲暇来安顿尔等诸位。(方方《白驹》)。

池莉和方方的叠词不是现代汉语中现成的词语,而是作家有意翻新变异的结果。“苗苗条条、柔柔韧韧、妖妖娆娆、哭哭泣泣、红红胖胖”,这些叠词一般情况下都是以AB形式出现,而作者却打破常规,代之以AA BB式,使语言形式和声音节奏更加整齐、和谐,增加了诗一般的声响形态美感。同时也使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例[22]中“苗苗条条,柔柔韧韧,妖妖娆娆,哭哭泣泣”这组叠音词让读者随着音节的流动想象着人物当时的情态,延长了审美活动的过程,从而增强了作品含蓄蕴藉的味道。这是单用“苗条、柔韧、妖娆、哭泣”所不能企及的。

同样运用叠词,所不同的是方方小说中的叠词往往带有幽默、讽刺意味,如“红红胖胖”这一词的重叠就充满诙谐之意,表达了作者对为官者的嘲弄之情。而池莉小说的叠词大多只是为了更逼真更形象地描摹对象情态,为此甚至有些不惜浓妆重抹。

2.叠义

“叠义又称复说,是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词组重复述说同一个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从表达内容看,它是同义反复,而从形式上看,又是同义、近义词语的交错使用。”池莉、方方的小说经常运用叠义来不厌其烦地描情撰态,起到渲染环境、突出气氛、强调情感的作用。例如:

[24]我们现在盛行的是简单的模仿和抄袭,把自己弄得城市不像城市,乡村不像乡村,新也不新,旧也不旧,饱也不饱,饥也不饥,说落后也不落后,说先进也不先进,说爱爱不起来,说恨恨不下去,一切都似是而非,飘渺无根。(池莉《小姐你早》)。

[25]好在香香姿色尚在,名声又大且腰袋里钞票饱满厚实,为此英俊小生全心全意肝脑涂地一塌糊涂地拜倒在香香的超短裙下也是大大可以理解的事了。(方方《白驹》)。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用相同或相近的信息对人进行反复刺激,能达到增其一倍的艺术效果。例[24]作者用了10组“X不X”的形式不厌其烦地叙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所呈现的混乱局面,把小说主人公戚润物对当下社会的不满,对所处生活的厌倦情绪表露无遗。

例[25]则用“全心全意肝脑涂地一塌糊涂”三个意思基本相同的成语来反复形容那些围绕在香香周围的英俊小生们的丑态,使得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幽默讽刺之意溢于言表。作者正是通过这些同一语言符号的反复出现来加强对读者的心理刺激。

3.叠句

“叠句是指同一句型、同一句类、同一句模的重复使用。”如果说叠词、叠义是诸多其他女性作家比如王安忆、陈染等也常用的手段,那么叠句几乎可以说是新写实派小说家的专利。运用之频繁、之夸张让其他作家望尘莫及。言必酣畅淋漓,直抒胸臆,不畅然不肯收束,不达意则再次反复。例如:

[26]李开玲这个人守口如瓶。李开玲这个人忠诚不二。

李开玲这个人一诺千金。李开玲这个人忍辱负重。李开玲这个人善解人意。李开玲这个人吃苦耐劳。(池莉《小姐你早》)。

[27]七哥说生命如同树叶。所有的生长都是为了死亡。

殊路却是同归。七哥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直到死都是无法判清的。七哥说你把这个世界连同他本身都看透了之后你才会弄清你该有个什么活法。(方方《风景》)。

例[26]中六个“李开玲这个人……”同一句型的反复使用,看似烦琐嗦,实则是通过刻意的“嗦”来突出李开玲刚开始自以为是的心态,后来她才逐渐意识到其实她在上司王自力眼中什么也不是。

这一心理期待的落空让李开玲看清了男人的本质。这是一种先扬后抑、欲擒故纵的手法。例[27]也属于同一句模的重复运用,其实七哥说得越多反而越显幼稚和浅薄,“像每一个活着的人”。而小说中的“我”什么也不说,只作为旁观者冷静地俯瞰凡尘,给人一种大彻大悟、大智大慧的感觉。方方小说蕴涵的哲理意味从此例可窥见一斑。

(二)超常搭配的含蓄美

冯广艺先生在《超常搭配》一书中说到:“超常搭配是语言变异美的一种表现,是语言艺术化的体现,是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池莉、方方的作品,经常把日常生活语言里不能搭配的词语进行重新组合,虚实连用,超越常境,打破形式逻辑,却又合乎情感逻辑,使读者不但不觉得别扭,反而感到新颖别致,于不经意间把读者引入一个奇美的艺术点。

1.词义上的超常搭配

传统小说的语句构成不但要受到一般语法规则的制约,而且要受到语义关系的制约。但在新写实小说的文本中,作者常常有意背离词语在语义搭配上的常规,以此丰富语言的表现力和扩大语言的张力,达到新奇怪异、空灵飘逸的美学效果。例如:

[28]它把严肃的天空和谦逊的大地缝合在一起,能使焦躁的、骚动的、盛满牢骚的心灵一点一点地平静。

(方方《看不见的地平线》)。

[29]小瓦细心地把风雪和外面的世界都紧紧拒绝在门外。

(池莉《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

这几例中语言成分之间的搭配应该说都是合乎语法的,但从语义关系上看,“严肃”与“天空”、“谦逊”与“大地”、“风雪”与“拒绝”都是不合理的搭配。而在她们的笔下,这些陌生的搭配产生的陌生感受,通过语境的作用,便上升为更高层次的合理。它们或表现人物的表情动作,或描绘事物,显得新奇形象,生动有趣。

2.语法上的超常搭配

心理学告诉我们,越是新奇的东西越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只有引起注意的事物,才能引起关注。不合语法的超常搭配以其陌生的姿态展现在读者眼前,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容易在瞬间引起读者的审美注意,形成蕴涵丰富的空白点。例如:

[30]虽说有些事情做得不太体面,私下也自愧很不哲学,可为了自己的远大前程,也只好委屈哲学了。(方方《状态》)。

[31]戚润物悔悟了!大吵过后的戚润物,耷拉着头的戚润物,在人行道上踯躅独行的戚润物,已经四五十岁的戚润物,雾着双眼告诉自己:原来你真傻!(池莉《小姐你早》)。

名词一般不受副词的修饰,而例[30]就偏用否定副词“不”修饰名词“哲学”,产生了语法变异。但通读上下文,读者就会了解作者的用心所在。这种打破常规的搭配正适于表现小说中几个放弃理想、不择手段追求高官厚禄的哲学系毕业生。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为别人所不齿,就连自己也于心有愧。学哲学的学生“很不哲学”,这种反差中蕴涵着深刻的嘲讽。例[31]的“雾”本来是极普通的的名词,但作者却将它活用为动词,既新颖别致又达到出神入化的效果。

(三)变异句式的怪俏美

“句式是作家在一定的创作动机、创作意图和一定的语法结构规则及修辞手段的支配制约下对词汇的一种选择运用和排列组合,因此句式同作家的心理、同作家对语言的认知、同作家的创造活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一般较少平铺直叙语法齐全的句子,优秀的作家往往擅长在句式上“大做文章”,或省略,或延长,或倒置,或中断,令读者耳目一新,叹其妙哉。新写实作家方方和池莉以其灵活多变、跌宕多姿的怪异句式给小说文本语言平添了新奇峻峭之美。

1.短句

短句是指那些结构简单、修饰成分较少的句子,它们具有短小明快、干净有力的修辞效果。池莉在短句运用上极具特色。她的作品经常贸然跳出一些看似根本不成其为句子的句子,但它们却有着独特的审美效果。例如:

[32]敲门声。

(池莉《让梦穿越你的心》)。

[33]王自立的兴趣在外面!外面。三朋四友。跷着二郎腿穷聊。抽烟。喝茶。匆匆出差。说走就走,肚子饿了才吃饭。

没有时间概念。(池莉《小姐你早》)。

例[32]以词为句,简单却不苍白,留有余味。例[33]短句的构成方式各自不一,随意交错,自然而成,极其逼真地还原了生活本态、人物本性。

2.长句

长句相对短句而言,结构复杂、修饰成分多,情感容量大,具有严谨深刻含蓄蕴藉的修辞效果。方方受西方意识流语言组织形式的影响,体现出非构思写作的结构性特征,因而在长句的运用上有其独特的风格,含有浓厚的口语化倾向,有人命之为“方方式”长句。例如:

[34]每当在街上他看见男人低三下四地拾一大堆包跟在一个趾高气扬的女人身后抑或在墙角和树下什么的地方看见男人一脸胆怯地向女人讨好时,他都恨不得冲上去将那些男女统统揍上一顿。

(方方《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