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学
18663900000014

第14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9)

4.人际关系变化的挑战

传统体制下中国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受“大锅饭”、“铁饭碗”、“铁交椅”等制度所约束,加上政治上的引导比较简单,人际关系中利益矛盾不强烈。但现在不同了,“大锅饭”已被端走,“铁饭碗”及“铁交椅”正在打破,企业员工追求自己正常的经济利益已属正常。于是就引发了企业内人际关系格局的大变动,政治口号很难成为员工积极性发挥和人际关系处理的手段,因而就需要新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方法和手段。特别是在改革初期阶段,物质刺激曾一度起过作用,于是就形成一种误导,以为可以用金钱摆平一切人际关系,实际上这种方法的效果已经逐步下降。

5.生产方式进步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引进了许多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方式中大批量、大规模、多品种的倾向得到加强,生产过程中的严格化、精细化、程序化程度也得到了加强。相应地,较新的、更严格化的生产程序,需要新的管理制度、方法和手段与之匹配。虽然这些大都可以从国外企业那里学习,但其应用过程中又不免遇到中国企业的特点,如冗员多、员工文化素质较低等问题,因而这又是一种挑战。

6.经营领域扩大带来的挑战

传统中国企业的经营领域是受计划控制的,企业并无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经营方向的权利。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发展,企业已经逐步走向市场,不仅可以自主选择国内的经营领域,还可以到国外市场上去组织生产和销售。这就给中国企业带来诸如投资决策、风险评估、销售方式、国际市场情况分析、贸易策略、跨国经营等一系列新的管理问题。在这种新问题下,企业将更加感到现代管理人才的缺乏和人才对于企业生存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性。

7.现代管理手段发展带来的挑战

国外许多企业已经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手段,用计算机辅助决策和战略设计,至于计算机在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生产、市场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则更加成熟。而我国的先进企业才刚刚开始将计算机等现代管理手段应用于最简单的领域,许多企业还是靠人工操作,甚至连通讯都不够便捷。因此,中国的企业面临迅速使管理手段现代化的过程,否则与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水平将拉大差距。

8.劳动力市场化带来的挑战

劳动力市场化已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我们不仅要建立一般的劳动力市场,还要形成经理市场即企业家市场。这样一个变化将给企业所有员工及企业领导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冲击。原来官本位制下的企业的厂长经理们,突然面临市场就职的压力,他们可能变为雇员,这样将会对其管理行为和领导行为产生影响,如何对此进行管理则又是一个新问题。

总之,处在变革时期的中国企业在迈向现代企业和相应管理体系的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道路并不会平坦。

二、中国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

中国企业管理发展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模式。其阶段性目标目前应当是配合企业制度创新进行管理的适应性创新,即为适应企业从计划经济下非独立主体到市场经济下独立市场主体、产权从不明晰到明晰的转变所产生的管理新要求、新问题,而进行相应的管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有效地帮助现在中国的企业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有所发展,才能使中国的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因此,现阶段中国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有两个:一是综合性发展方面;二是具体领域内的发展方面。综合性发展方面可设想为创建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具体领域方面的发展则由目前的需要所决定。

1.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可以表述为:在现代公司制度所规定的产权安排状况下,采用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以柔克刚的经营理念、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有机弹性的组织机构、系统优化的管理方法手段以及和谐一致的人际关系,以达到有效整合企业资源、企业对社会负责的目标。

这一模式只是众多中国企业未来管理模式特性的总和,并不代表一切模式。从这个模式的表述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以下几点:

(1)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最新动向。因此,未来中国企业管理应以此作为管理活动的价值导向,而不是仅以利益、物质等为导向。

(2)以柔克刚的经营理念是中国企业面对今后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必备的要素。在短期内,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还不会有西方大公司那么强,因此在竞争中中国企业如果以刚对刚则将会失败,反之若以太极拳的方式以柔克刚,则可能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最佳方略。

(3)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指融“情、理、法”为一体的中国式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中既应有规范性,又应有合理性,还得带有人情味,有道德感化的成分。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万不得已再依章处罚,这样才能真正使管理制度的效用发挥出来。

(4)有机弹性的组织机构是指中国企业未来的组织机构应以有机和弹性为基本特征,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有机就是有生命力,即该组织机构是学习型组织机构;有弹性说明有伸缩力,即该组织机构可以自我发展与变化。

(5)系统优化的管理方法手段是指未来的中国企业应采用一切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手段,并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加以选择,进行系统优化,使企业资源的配置更加有效,更加合理。

(6)和谐一致的人际关系是指中国企业应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愉快、归属感强的企业内环境,以“忠”、“信”、“仁”、“义”为准则处理企业内员工的行为,处理和规范企业的行为,树立优秀的企业形象,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员工真正感到企业是个大家庭。

(7)对企业和社会负责是指中国的企业不仅应对自己负责,还应对社会负责,承担社会义务,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可进行的具体管理创新方面

从中国企业目前的制度变迁以及所遇到的市场深化状况来看,中国企业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可进行管理创新:

(1)经营理念的创新。中国企业过去习惯于计划经济体系,心智模式及价值取向早已定格,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此有必要在经营理念上来个大转变、大革新,树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特性的经营理念和心智模式。这便是一种创新,而且是一种颇有难度的创新,因为中国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其价值观及行为存在一种惯性。这种惯性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在其行为中表现出来,因此这种革新是对人们头脑中观念的革新,是价值观与行为取向的重新塑造。

(2)国有资产管理的创新。在产权明晰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的经营与管理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进行,它需要全新的形式和方法,需要更好更有效的手段。这样就导致了这一方面存在着重大创新需求,即国有资产管理与经营方面的创新。创新目标是要使国有资产在营运中不断地保值增值。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如何实现良好的营运与管理,国外少有经验,对我们自身来说也是一张白纸,因此这方面的创新就会十分艰难,需要进行大胆而科学的探索。

(3)资本营运与金融方面的创新。中国企业习惯于生产经营,只知完成生产计划和进行生产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已从生产经营转为资本与产权的经营,这一变化对中国的企业来说十分生疏,不知该如何运作和管理,也缺乏相应的人才。目前,国有企业中从事资金工作人员只知核算不知资本运作可以产生巨大的配置效益。另一方面,中国的资本市场目前正在逐步发展以便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这为中国企业拓展资本营运空间创造了条件。这样,中国的企业唯有在资本营运与管理上有重大创新,才能适应当今企业发展的潮流,才能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

(4)市场的创新。中国是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市场。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市场远没有得到开拓,正是这一点吸引了众多的外国公司不远千里、不惜重金前来拓展。然而,中国的许多企业身在这么大潜力的市场之中却不知不觉,不能发现市场机会,也不能拓展市场进行市场创新。中国的企业应在市场创新上好好下工夫,以便抓住市场机遇,占领国内的巨大市场,谋求企业更大的发展,增强实力,进而能够与国外大公司展开竞争。

(5)企业流程的创新。正像西方企业所致力的那样,对企业原有生产经营管理的流程进行改革与创新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企业现有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流程落后于西方企业现有的流程,我们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效率比它们的效率要低。因此理论上说我们更应该加大流程改革与创新,以便通过创新缩短与西方企业的差距,直接创造出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高效生产经营流程。

(6)对人管理的创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对人非常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目前中国企业对人的管理良好。事实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员工的管理只强调精神鼓励和精神惩罚,导致许多对人的管理的偏差,这种偏差至今尚未完全纠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的竞争,人力资本将替代金融资本成为战略资源。人力资本效应的发挥又与人的思想、心理、行为有关,与他当时的努力程度有关,从而导致对人的管理的困难,也就造成对人的管理进行创新的必要。

(7)组织机构的创新。组织机构是企业运行赖以支撑的架构,科学的机构设置是管理理论与规律的产物,也与企业实际管理的要求相关。中国的企业正在进行制度创新,在新的企业制度下,组织机构必须有相应的变革与创新,才能适应全新的委托代理关系,集权与分权要求,管理效率的提升,等等。目前,尤其在国有控股公司、集团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等的构造方面,其组织机构的创新特别重要,否则企业制度的改革不可能真正成功。

(8)企业家的塑造。中国缺乏真正的企业家,中国又需要一大批现代企业家。中国企业家的塑造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高难度的创新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如何在我国形成一批极具创新能力、敢冒风险、不屈不挠、努力肯干的企业家,学者们虽众说纷纭,各有自己的见解,但都不否认这样一点,即企业家的形成需要有其社会的土壤。中国目前形成企业家的社会土壤尚需改造,这种改造就是一种创新,若没有这种创新,则真正的企业家难以产生与成长。

有人说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与之相应,一些中国学者开始倡导建立现代儒家企业管理制度和儒家市场经济,倡导中国式的管理。

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实质上就是合理化管理,它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因而更具有包容性;以易经为理论基础,合理地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

中国式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合理的管理,所谓合理就是合乎规律。它跟西方管理典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中国式管理真正倡导以人为本,从组织的打造和管理的结果来看,我们希望一个组织能像一个人一样,机动而灵活。西方管理侧重于把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程序化的机器,然后去创造财富。但随着自由时代的到来,人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将自己物化成生产工具,而需要更多的自动自发。现代西方管理的极致是把人变成机器,而人本质上是不可能成为机器的。

有人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是希望学到西方的先进技术,二是希望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现在我们又来提中国式管理,条件是否成熟?中国式管理是对西方管理理论的矫正还是颠覆?诚然,从具体的管理科学上来讲,西方比中国确实研究得更加细致深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它对管理科学,尤其是对个人和组织行为的规范性有长期深入的研究。因此从纯技术的角度来讲,我们要学习西方,但是如何具体运用这些管理技术就属于管理哲学的概念。现在世界范围内都在积极学习和探寻中华文化的精髓,伴随而生的中国式管理是以中国文化的哲学底蕴为本,然后合理地使用西方现代工具而形成的一种管理思想。对西方管理而言,中国式管理既不是矫正也不是颠覆,而是融合,是要中华的“道”和西方的“术”实现合璧。

【案例研究】

70则精辟的管理思想(一)

精粹1:踏弱音板

在弹钢琴时,有时你必须这样做。同样在公司里也不例外。任何一个公司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但不停地张扬它的缺点是无济于事的。强调它的优点,避免它的缺点,这样才能鼓起工作中的士气。

精粹2:表扬在先

批评人之前应该这样做。先把他的优点提出来,就是铺平了批评的道路。

切记:即使再有涵养的人,也不喜欢指出他做错了事。先进行表扬,让他知道上级是赏识他的,他就会诚心接受批评,否则他就会憋一肚子怨气。

精粹3:以身作则

上级的言行举止、外表衣着、私人生活以及如何对待妻子儿女等,都会成为下属谈论的话题。有时你会觉得事情怪得很,但的确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听说了吗?他上星期把妻子打了。”类似丑闻很快会传出去。所以,身为领导,必须做出榜样,要言行一致。领导的行为值得模仿,下级就会做得好;反过来,领导的行为不佳,下级也不会有好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