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实用运动处方
18669900000023

第23章 运动处方的制订(2)

(4)出现严重的运动诱发的心律失常。

(5)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冷汗、呼吸急促、下肢无力、动作不协调等。

(6)病人要求停止运动。

4.运动试验的注意事项

(1)避免空腹、饱餐后立即进行运动试验。

(2)运动试验前两小时禁止吸烟、饮酒。

(3)试验前停止使用影响试验结果的药物,如因病情需要不能停药的,在分析试验结果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的影响因素。

(4)运动试验前一天内不进行剧烈的运动。

(5)运动试验前休息半小时左右。

(四)体力测验

体力测验(physical force examination)必须是运动负荷试验无异常的人才能进行。体力测验包括运动能力测验和全身耐力测验。全身耐力测验的运动方式是采用有氧运动,包括走、跑、游泳三种方式。目前,较多采用的有定运动时间的耐力跑(如12分钟跑测验),以及定运动距离的耐力跑(如跑2400米)。现介绍应用最广泛的12分钟跑测验。

1.参加测验者的条件

(1)35岁以下,身体健康。

(2)有半年以上运动经历。

(3)按库珀介绍的锻炼计划(见12分钟跑测验的准备练习)进行6周以上的锻炼。

2.测验的方法

为了保证12分钟跑测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在进行12分钟跑测验前,应先进行6周的准备练习。

(1)准备练习

可安排6周的准备练习时间,每周练习1~3次,练习的内容可参考库珀介绍的锻炼计划,即分4个阶段进行以下练习:

①12分钟以快走为主,中间穿插慢跑;

②12分钟步行与慢跑交替;

③12分钟慢跑;

④12分钟按测验要求尽力跑。

普通人在进行一个阶段的锻炼后,应感到有信心或不疲劳,才能从上一阶段进入到下一阶段的练习;经常进行耐力练习的人,可以直接从第2阶段、第3阶段或第4阶段开始;经过系统训练的人,至少也应在正式测验前进行一次测验跑。

(2)测验须知

①最好用400米的田径跑道,每隔20米或50米用标志表示。

②测验前应做充分的准备活动。

③测验中出现不适或异常症状,应减慢速度或停止运动。

④完成12分钟跑后,应该进行放松整理活动,不要立即停止运动。

⑤记录受试者在12分钟内所跑的距离。

3.测验的评定标准

12分钟跑测验的评定标准是按不同年龄及性别的受试者在12分钟内所跑的总距离来进行评定的。评定标准如表5‐3所示。

(五)制订运动处方

根据以上检查的结果,可以掌握体育运动参加者的健康状况,体力水平及运动能力等,针对其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运动处方。处方中主要应规定运动强度的安全界限和有效界限、运动项目、一次必要运动量(运动时间)以及一周的运动频度等内容。具体内容见本章第三节。

(六)运动中的医务监督

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应对受试者应进行医务监督,以确保实施运动处方的安全性。健康状况良好的锻炼者,可在自我监督的情况下进行运动;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病、临床症状不稳定的患者等,在实施运动处方时,应在有医务监督的条件下进行运动。

1.自我监督

一般健康人实施运动处方时,可采用自我监督的方法,在运动过程中注意观察自己的健康状况和身体功能状态。观察的内容有:主观感觉(包括:运动心情、不良感觉、睡眠、食欲、排汗量等)和简单的客观检查(包括:脉搏、体重、运动效果等)。

2.医务监督

有较严重疾病的患者实施运动处方时,须在有医生指导、有医务监督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运动。如:心脏病人(尤其是在住院期和门诊期)实施运动处方时,应具有心电监测条件和抢救条件。

(七)运动处方的修改和微调

运动处方的制订最初并不固定,首先设一个“观察期”。使锻炼者习惯于运动,并能对实施运动处方所引起的身体反应等进行观察研究。然后设一个“调整期”,对运动处方的内容,反复调整、修改,逐步确定。在以后的一个时期,相对固定地实施。在相对固定的时期,对运动处方也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可根据锻炼者具体情况的变化,对运动处方进行微调,使锻炼者找到最适合自己条件的运动处方,以不断提高锻炼效果。

第三节 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

运动处方的内容应包括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度,以及注意事项等。

一、运动项目

(一)运动项目选择的依据

运动项目的选择,主要应根据运动者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定。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康复或健身的主要目的。

2.临床检查和功能检查的结果。

3.受试者的运动经历、兴趣、爱好和特长。

4.进行运动的环境、条件,是否有同伴和指导等。

例如,在制订目的是改善和维持心肺功能状态的运动处方时,应选择有氧练习,如慢跑。若锻炼者的年龄较大,各系统功能状况一般,可先采用走跑交替的运动。

(二)运动项目的分类

运动处方的运动项目可分为以下三类:

1.耐力性(有氧)运动

耐力性(有氧)运动是运动处方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运动手段。在治疗性运动处方和预防性运动处方中,主要用于心血管、呼吸、代谢、内分泌等系统慢性疾病的康复和预防,以改善和提高心肺、代谢、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在健身、健美运动处方中,耐力性(有氧)运动是保持全面身心健康、保持理想体重的有效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的项目有:步行、慢跑、走跑交替、登山、上下楼梯、游泳、自行车、室内功率自行车、步行车、跑台、跳绳、划船、滑冰、滑雪、球类运动等。

2.力量性运动

力量性运动在运动处方中,主要用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肌肉神经麻痹或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以恢复肌肉力量和肢体活动功能为主。在矫正畸形和预防肌力平衡破坏所致的慢性疾患的康复中,通过有选择地增强肌肉力量、调整肌力平衡,从而改善躯干和肢体的形态和功能。

力量性运动根据其特点可分为:电刺激疗法(通过电刺激,增强肌力,改善肌肉的神经控制)、被动运动、助力运动、免负荷运动(即在减除肢体重力负荷的情况下进行主动运动,如在水中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等。抗阻运动包括:等张练习、等长练习、等动练习和短促最大练习(即等长练习与等张练习结合的训练方法)等。

3.伸展运动及健身操

伸展运动及健身操较广泛地应用在治疗、预防和健身、健美各类运动处方中,主要的作用有放松精神,消除疲劳,改善体型,防治高血压及神经衰弱等疾病。

伸展运动及健身操的项目主要有:太极拳、保健气功、五禽戏、广播体操、医疗体操、矫正体操等。

二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对运动效果和安全有直接的影响,因此确定适宜的运动强度是制订运动处方的重要一环。

(一)运动强度确定的依据

在制订运动强度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康复或健身的目的。

2.临床检查和功能检查的结果。

3.运动试验及体力测验的结果。

4.所选择的运动内容。

5.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运动经历等。

评定运动强度的指标有:最大吸氧量(VO2max)、心率、代谢当量(METs)、自觉疲劳分级(RPE)等。目前,在运动处方的制订中,确定运动强度时常采用靶心率和自觉疲劳程度相结合的方法。即先按适宜的心率范围进行运动,然后在运动中结合自觉疲劳分级来掌握运动强度。

(二)常见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确定

1.耐力性(有氧)运动的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的核心及设计运动处方中最困难的部分,需要适当的监测来确定运动强度是否适宜。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即: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时间。而运动量是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的乘积,即: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强度是以功能的百分数来表示,运动强度可根据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数、METs、心率、自觉疲劳程度等来确定。目前在健身运动中多以心率和自觉疲劳程度来确定运动强度。

(1)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数

在运动处方中常用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数(即%VO2max)来表示运动强度,50%~70%VO2max 是最合适的运动强度范围。<50%VO2max 的运动对老年人和心脏病人有较好的效果;<70%VO2max 的持续运动血液中乳酸不增高,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保持在较低水平,运动强度最适宜;而80%VO2max 的运动有一定的危险。

(2)代谢当量(METs)

代谢当量是指运动时代谢率对安静时代谢率的倍数,代谢当量(metabolicequivalent of energy,简称METs,按音译称之为“梅脱”)。1MET 是指每千克体重、从事1分种活动消耗3.5毫升的氧,其活动强度称为1MET(1MET=3.5ml O2/kg ·分)。1MET 的活动强度相当于健康成人坐位安静代谢的水平。(注意写法:METs 是MET 的复数,所以,除1MET 以外都是METs)任何人从事任何强度的活动时,都可测出其吸氧量,计算出每分钟、每千克体重的吸氧量,即可计算出METs 数,用于表示其运动强度。在制订运动处方时,如已测出某人的适宜运动强度相当于多少METs,即可找出相同METs的活动项目,写入运动处方。

(3)心率

除去环境、心理刺激、疾病等因素,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达最大运动强度时的心率称为最大心率(HRmax);达最大功能的60%~70%时的心率称为“靶心率”(target hear rate,简称THR)或称为“运动中的适宜心率”,日本称为“目标心率”,是指能获得最佳效果并能确保安全的运动心率。

为精确地确定锻炼者的适宜心率,须作运动负荷试验,测定运动中可以达到的最大心率,或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以确定最大心率。该心率的70%~85%为运动的适宜心率。用靶心率控制运动强度是简便易行的方法,推算方法有:

①公式推算法。以最大心率的65%~85%为靶心率,即:靶心率=(220-年龄)×65%~85%。年龄在50岁以上,有慢性病史的可用:靶心率=170-年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可用:靶心率=180-年龄。

例如:年龄为40岁的健康人,其最大运动心率为:220-40=180次/分,适宜运动心率为:下限180×65%=117次/分,上限180×85%=153次/分,即锻炼时心率在117~153次/分之间,表明运动强度适宜。

②耗氧量推算法。人体运动时的耗氧量、运动强度与心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可用耗氧量推算靶心率,以控制运动强度。大强度运动时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70%~80%(即70%~80%VO2max),运动时的心率约为125~165次/分;中等强度运动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50%~60%(即50%~60%VO2max),运动时的心率约为110~135次/分;小强度运动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40%以下(即<40%VO2max),运动时的心率约为100~110次/分。在实践中可采用按年龄推测适宜心率,结合锻炼者的实践情况来规定适宜的运动强度。

(4)自觉疲劳分级

自觉疲劳分级(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是Borg 根据运动者自我感觉疲劳程度衡量相对运动强度的指标,是持续强度运动中体力水平可靠的指标,可用来评定运动强度。在修订运动处方时,可用来调节运动强度。

RPE 分级运动反应与心肺、代谢的指标有高度相关,如吸氧量、心率、通气量、血乳酸等。

2.力量性运动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1)决定力量练习的运动量的因素

参加运动的肌群的大小:大肌肉群运动的运动量大,小肌肉群运动的运动量小。如:肢体远端小关节、单个关节运动的运动量较小;肢体近端大关节、多关节联合运动、躯干运动的运动量较大。

运动的用力程度:负重、抗阻力运动的运动量较大;不负重运动的运动量较小。

运动节奏:自然轻松的运动节奏其运动量较小;较快或较慢的运动节奏其运动量较大。

运动的重复次数:重复次数多的运动量大。

运动的姿势、位置:不同的运动姿势、位置对维持姿势和克服重力的要求不同,运动量也不同。

(2)力量练习的运动强度及运动量

力量训练的运动强度以局部肌肉反应为准,而不是以心率等指标为准。

在等张练习或等动练习中,运动量由所抗阻力的大小和运动次数决定。

在等长练习中,运动量由所抗阻力和持续时间决定。

在增强肌肉力量时,宜逐步增加阻力而不是增加重复次数或持续时间(即大负荷、少重复次数的练习);在增强肌肉耐力时,宜逐步增加运动次数或持续时间(即中等负荷、多次重复的练习)。在康复体育中,一般较重视发展肌肉力量,而肌肉耐力可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得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