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历史性突破:浙江法治建设的价值探索
18671800000052

第52章 从“管理”到“自治”: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创新地方治理模式(7)

“宁波模式”在体制上的启发意义在于,建立健全居委会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政府应切实下放权力,明确界定政府与社区的职责权限,让社区充分行使社区内部事务的自治权利,同时构建居委会与居民可以充分交流、沟通的平台,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使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深入到政治层面。民主也需要动员和教育,积极培养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健全和完善社区参与的程序,提高居民民主参与的能力和技巧。公民参与是民主程序的核心概念,只有通过广泛的参与,健全和完善参与程序,公民才能体会到什么是人民民主,在心理上认同和建立民主的作风,在行为上获取民主办事的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参与能力和参与技巧。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从居民代表间接选举到全体居民直接投票选举,显现出我国基层民主建设扎实推进的步伐。宁波市所有的城市社区居委会完成了直选虽然是新的尝试,有些方面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但不失为有其标本意义,它不但促进了城市基层民主的扩大,而且创新了社区管理模式,规范了城市社区选举程序,对全国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四、深化治理:以提升地方治理水平为目标的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再思考

乡村治理和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是中国地方治理的基础,其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政治稳定。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国乡村、城市社区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相对于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来说,还是落后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选择什么样的治理路径,使得“乡土中国”迅速而又稳健地从愚昧走向文明,从落后走向先进,从传统走向现代,就不得不成为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从浙江的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实践探索中,逐渐理清了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三大建设路径,希冀对推进中国地方治理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而推进各地基层走向深化治理的历史进程。

(一)民主自治:加强与完善党的领导是根本

今天的基层民主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对民主道路和形式的一种有益探索,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对民主形式和民主途径的主动选择。这一形式适应农村和社区管理需要,是我国政治生活民主化、法制化建设中一种合适的制度安排。当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社会背景下实行村民、居民民主自治毕竟是一种极其独特的自治形式,这种独特性一方面有利于中国乡村的村民自治有领导、有秩序、有步骤地推行;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如何处理好村民自治与政府领导、村党支部与村委会、村务与政务的复杂关系等一系列新问题,其中首先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这个问题处理得好,是保障基层民主自治顺利发展的根本。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施村民自治是在党领导下,按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求进行的自治,而不是脱离党的领导,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无政府主义的自治。

强调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是要加强基层党支部自身组织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监督保障作用,努力实现“三个代表”的要求。二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在基层民主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和组织村民、居民按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办事。三是要积极支持村委会、居委会依法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将党支部从过去包揽一切事务的状况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研究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研究基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涉及全体性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可由党支部先提出意见,然后交村委会、居委会讨论,广泛征求民众意见后再经表决作出决定,通过民主程序实现党支部意图与村民、居民意愿的有机统一,使党支部的意图变为村民、居民的自觉行动。四是要进一步协调和理顺基层自治组织内的各种关系,化解矛盾,为村民、居民自治当好参谋。当然,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也必须增强党的领导观念,在工作中自觉接受党支部的领导,尊重和维护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按照党的政策要求,组织村民、居民依法开展各项自治活动,保证自身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现代主体:提高村民、居民素质是前提

乡村的主体是农民,城市社区的主体是居民。农民和居民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城乡治理的成败。深入研究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主体问题,不断提高农民和居民素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也是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村民、居民是实施基层民主建设的主体,其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基层民主建设的成败兴衰。如何提高主体的综合素质,带动整个地区基层民主建设的进展,仍是摆在基层社会组织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一方面,要把握现代农民、居民素质的基本要素。现代农民、居民的素质涵养是一个综合体,既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向导,这是能否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基层民主建设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又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高超的生产技能为基础,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城市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要结合浙江省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各地的优势和弱势,制定符合当地农村、城市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素质教育规划。

村民、居民素质教育,一是要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教育和引导基层民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阔眼界,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二是要开展对农民、居民的法制教育,宣传和普及与农民、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强化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教育农民要遵纪守法,依法纳税,依法经营,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