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内源主导型:浙江的开放模式
18672200000031

第31章 内源主导型开放的经济效应(下)(4)

(3)从浙江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来看,投资地区相对集中。随着浙江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六大洲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地域分布以亚欧为主,非洲上升迅速,从最初集中在东南亚国家、欧美等传统市场投资,向中东、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转移。浙江新洲、台州华天、杭州天和家具、宁波华洲矿业、温州广寿等8家企业分别在俄罗斯、澳大利亚、加蓬、朝鲜、阿根廷等投资森林采伐、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实现了浙江省“走出去”领域上的新突破。

(4)从浙江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来看,投资行业多元化。从过去主要以承接建筑工程为主,逐步转向化工、铁路、通信等多个领域;从过去的小规模、以贸易和餐饮为主,扩大到投资办实业、建立营销网络、生产制造、资源开发等综合性投资经营。企业的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贸易、餐馆、工程承包、咨询服务等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业、资源开发和制造业。不少民营企业除了开展贸易性投资以外,还积极创办境外研发机构,开发境外资源,兼并收购国外企业甚至上市公司。

(5)从浙江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来看,海外并购成为一些财力雄厚企业的首选。浙江对外直接投资形式从最初试探性地设立贸易公司和办事处为主,逐步多样化,向以设立境外加工生产型企业、境外资源开发、境外营销网络、房地产开发和设立研发机构、商品专业市场等实体性投资发展。近几年,浙江的企业采用跨国并购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先后有万向、杭州机床、纳爱斯、雅戈尔等省内知名民营企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发起了一系列的并购活动。如雅戈尔集团于2008年2月完成了与美国KELLWOOD 公司关于香港新马集团资产清单的交割手续,这笔1.2亿美元的并购交易是迄今为止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最大的一起海外并购案。以跨国并购形式取得了国外的资源、市场与技术,这一趋势还在延续,并有望成为浙江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方式。

(二)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机理分析

1.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

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一国经济的增长,这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中是得到了验证的理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对外直接投资除了具有与发达国家一样可以推动本国商品和相关原料、设备的出口,争创外汇改善本国国际收支平衡、调整产业结构、进口发展经济急需的资源等作用以外,可利用发达国家完善的货币资本市场和金融制度进行当地融资,达到间接利用外资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在发达国家的投资学习它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1)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投资母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带动了中间产品如原料、机器设备、技术等出口,扩大了出口市场,改善对外贸易状况。另外还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带来巨额利润,改善母国的国际收支平衡。②争夺和占领国际市场,推动母国的商品输出。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国普遍存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使商品输出面临很大障碍,而以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就能绕过东道国的上述种种障碍,为本国商品在东道国市场销售打开新局面。③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能从出口、进口两方面推动母国贸易结构全面升级。一方面是和FDI相关的本业产品、中间投入、高科技产品、服务产品出口规模增长和比重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相对低端产业转移到其他经济体,本体所需转而通过进口解决(曹秋菊,2007)。

(2)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投资母国获得先进技术和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在开放条件下,参与国际直接投资是一国或一地区实现国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本省已失去或是即将失去国际竞争力的传统工业部门、普通技术产品、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环境容量要求较高的工业迁至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新的国际分工强化其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②经济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而对外直接投资是投资母国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的重要捷径。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发达国家与当地高技术公司或风险投资公司合资创办研究与开发型公司,充分利用当地的技术资源优势,了解和把握国外新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以此作为开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地。在国外设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已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新亮点,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有助于利用国外的技术创新来改进和提高国内产品的技术含量,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企业运行模式,促使我国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通过境外产品开发来推动国内产品的技术升级和出口竞争力的提高。

(3)对外直接投资的高额利润的汇回推动投资母国的消费与投资。资本的本性就是追逐利润,投资国到海外投资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为了获得比国内更高的利润率。对外直接投资拓展了中国利用外资的渠道,有助于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涌入中国。一方面,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多采用了合资企业的投资方式,对外直接投资使用的资金除了包括中国的外汇资金和设备以外,还包括在东道国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筹措的资金。因而,对外直接投资成了中国拓宽利用外资渠道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资本回流。这种以享受中国政府外资企业优惠政策为主要目的的资本流动,必然包含了其在国外筹措的资金(陈晓莉,2006)。

2.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增强的形势下,中国的出口贸易遇到了挑战和困难。在国外开办生产性企业则可直接利用当地的资金、技术、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当地生产和销售,同时带动国内母公司的设备、材料、零部件的出口或子公司的产品出口,既合法地避开某些国家对制成品进口的限制和高额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又维护和开辟了我国的出口市场。

(1)出口替代效应

在市场容量一定的限度下,不同市场实现途径会发生相互替代。当我国企业将某产品的生产基地转移到国外进行当地生产,则不可避免地会替代原有对东道国国家的出口。

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开展跨国经营时都是采取“先有市场后建工厂”的渐进方式,往往是贸易先行。随着贸易的发展,企业逐渐到国外去建立发展平台,最后在国外建立生产加工基地。贸易先行的经营策略实际上是为海外投资建厂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没有出口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品牌效应,企业的海外投资就会进入风险难测的境地。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国外建立的工厂恰恰就替代了原来同一产品的出口。

FDI的出口辐射效应,即企业在某一东道国建立的生产基地所生产产品除在当地销售外,还向周边国家出口。当国外分支机构的生产和销售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势必对母公司的出口产生替代效应,进而导致我国出口减少。

我国不少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都存在这种辐射效应,而FDI出口的辐射效应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出口产品面临的高关税壁垒以及反倾销等非关税壁垒造成的。由于贸易壁垒的存在,出口量原来就有限,因此可以认为FDI的出口辐射效应对于我国出口的替代是很有限的。

国外分支机构在东道国的当地采购对我国中间产品的出口产生替代效应。我国的一些加工组装行业国外投资的当地采购率很高,这或者是由于当地的原产地规定造成的,或者是企业以“双赢”为目的,借此以建立与东道国之间的良好关系。同时,随着海外投资的发展,东道国的市场也逐渐成熟起来,企业此时更趋向于采用当地采购战略,因为这样更能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对母公司的中间投入品和技术与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减少。

(2)出口促进效应

随着企业内贸易的增加,企业的对外投资又能够扩大我国的出口规模,同时我国对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投资会在长期内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水平。目前这种投资方式包括以下三种:①跨国并购投资。在一个企业的产品知名度还有待认可和销售渠道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收购国外的品牌成为进入新市场的一个捷径。通过海外并购国外知名品牌和资源,借助品牌背后的营销渠道和消费群体,可以快速切入市场,规避风险。

通过对并购资源的重新整合之后,促进企业产品的出口。②服务贸易型投资。这类投资的动机与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扩大出口服务,无疑会带动出口的扩大,投资形式主要包括批发零售投资、在东道国设立办事处以及售后服务点等贸易型企业与办事机构。③构筑国际营销网络。企业通过在世界其他地区设立贸易服务机构,构筑国际市场营销服务网络,打造自身品牌,与生产加工企业形成销售对接,产生出显着的联动效应。例如万向集团通过低成本扩张,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设立了26家境外公司,并对他们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起海外生产基地、海外研发中心和涵盖50个国家和地区的万向国际市场营销服务网络,增强了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力,有力地带动了国内同类产品出口的大幅增加。

3.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效应

对外直接投资可在宏观层面上起到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其对一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速度和规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缩小本国境内已经或正在失去竞争优势产业的生产规模,为国内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让出资源,使国内原有的产业结构得以不断地调整和升级;通过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将劳动密集型、低技术、低增值的工序转移到国外,而将高技术含量、高增值的工序留在国内,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结合并对相关产业发展产生一定的辐射作用。

(1)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调整产业结构。一国产业结构转换的过程是社会分工领域的再组合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方向再选择的过程,一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就是要把有限的生产要素得以最优的配置,以求产生最大的经济效应。要解决一国的结构问题,就应当将停留在一些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里的生产要素转移出来,用这些资源去发展本国或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使生产要素的产出尽可能最大化。目前中国生产能力过剩,产业发展不均衡,如不及时调整,既会使我国现有资产存量的收益下降,使许多企业处境困难,又会影响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通过对外投资,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这些生产能力,是继续使这些资产发挥作用、促进国内结构调整、减轻国内企业困境的重要途径。

(2)对外投资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产业升级,还能促进世界名牌产品和全球着名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当一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国外的高级产业移植到国内,以及将国内的边际产业转移到技术下游国家,无疑有利于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资本,优先发展一些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的产业。但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传导还不仅限于此,其传导机制还在于以这些产业的投资所创造出的新的投资机会为动力,可逐步扩大其他产业的投资,从而带动国内产业整体水平的高级化。今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渠道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资源开发业仍将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一项主要任务;②劳动密集型和成熟适用技术产业应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③服务业将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热点。能否合理地进行以上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的长期潜力和国际竞争力以何种姿态出现在21世纪的国际经济舞台上。

(3)产业之间存在着产业关联,因而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而高级化的产业可通过产业波及媒介发生扩散效应,具体表现包括:回顾效应,指该产业效率提高对为自己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产生的影响;前瞻效应,指该产业对新兴工业、新技术、新质量、新能源的出现的诱导作用;旁侧效应,指该产业成长对其周围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总之,无论是前向关联、后向关联还是旁侧关联的产业或部门,都能够通过其扩张而产生诱导性投资,而诱导性投资不仅能促进具有联系效应的产业或部门的发展,反过来还能推动该产业的进一步扩张,从而使整个产业部门得到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或优化。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上的不平衡,不同产业的比较优势各有千秋,对外投资区域呈放射状扩散,既可投向发展中国家,又可投向发达国家。

因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不同动机的有机整合,通过投资国家的选择,可以弥补产业发展地区上的不平衡(谭红霓,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