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现存版本以日本内阁文库藏钟伯敬(惺)先生批评二十卷一百回本为最早。封面识语标明金阊书坊舒冲甫刻。第二卷卷首又署金阊载阳舒文渊梓行。可能是同一书坊,而有迟早之分。明万历四十七年(1620,庚申)武林藏珠馆刊本《新刊徐文长先生评唐传演义》也署舒载阳梓,年代可能相近。
卷首邗江李云翔为霖序说:“余友舒冲甫自楚中重资购有钟伯敬先生批阅《封神》一册,尚未竟其业,乃托余终其事。余不愧续貂,删其荒谬,去其鄙俚,而于每回之后,或正词,或反说,或以嘲谑之语以写其忠贞侠烈之品,奸邪顽顿(钝)之态,于世道人心不无唤醒耳……书成,其可信不可信,又在阅者作如何观,余何言哉。”钟惺(1574-1624),湖北竟陵人。他没有批阅完毕的原稿,怎么能在他的家乡楚中买到?分明是出于假冒。“尚未竟其业”似乎指他的评语,而从“余不愧续貂,删其荒谬,去其鄙俚”看来,则又似指小说正文。不惜假冒钟惺批评,而又嫌他的语句“荒谬”、“鄙俚”,那是难以想象的。李云翔分明以写定者的口气在写作序文,而又闪烁其词。本书卷二又题“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褚人获的四雪草堂改定本则对本书作者只字未提。看起来对作者主名似乎参差不一或有异说,实际上恰恰说明此书是民间艺人世代累积的集体创作,没有单一的作者。
《传奇汇考》卷七《顺天时》解题云:“元时道士陆长庚撰。”澳大利亚柳存仁先生《陆西星吴承恩事迹补考》云长庚名西星(1520-约1601),以为书中陆压即作者自指,闻仲影射陶仲文,商容影射夏言,缺乏证据,难以置信。
李云翔序说:“俗有姜子牙斩将封神之说,从未有善本,不过传闻于说词者之口,可谓之信史哉。”这表明本书由说话或词话经人写定。本书卷二的题名许仲琳可能是它的早期写定者之一,后来李云翔加以重订,卷二的署名当是新本删削未尽的旧本的残留。
本书据《新刊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推演、扩大、改编而成。两书故事情节基本相同,平话字数约三万四千四百,小说字数是它的十三四倍,所以说小说是平话的推演和扩大。但是异点也不少:例如据平话,纣王只有一子殷交,后来助周伐纣,小说改为殷郊、殷洪两兄弟,本来要为亡母姜皇后报仇,助周伐纣,后来却听从申公豹的鼓动,背誓参加伐周而得到应有的惩罚;平话没有申公豹其人,只有申屠豹姓名相近,而形象大不相同;武成王黄飞虎在平话中作南燕王;平话的千里眼、顺风耳离娄、师旷,小说改为神荼、郁垒;平话中姜尚曾在殷商任为司户参军,因得罪纣王,老母被害,小说中姜尚的宦历不同,没有祸连老母的情节;小说是云中子要除妲己,献一木剑,平话进宝剑的是许文素,如此等等不胜枚举。两者最大的区别可说平话有李云翔序所说的“斩将”,而没有“封神”。平话属于历史演义性质,到本书才变成为神魔小说。
《武王伐纣平话》作为历史小说和《封神演义》作为神魔小说两者最明显的区分标志莫过于两书所反映的地理情况:平话所写武王伐纣的东征路线,由岐州而潼关、渑池、洛阳而汜水关,渡黄河到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同实际地理方位符合。小说则将东征的路线有几处搞得方向相反,自西至东变成自东至西:由岐州而汜水关、潼关而临潼。第三十三回的标目,甚至将汜水错成同音的泗水(《黄飞虎泗水大战》)。同时又把黄河以北的首阳山移到黄河之南,把位于今河北省的燕山移到陕西(见第五十一回:“不一日人马行至燕山,猛然抬头见太华山上……”)这是小说不出于陆西星或其他文人之手,而出于文化水平不高的民间艺人或书贩之手的旁证。
在《武王伐纣平话》之后,《封神演义》百回本之前,还有一个中间环节,这就是明刊余邵鱼编集的《列国志传》(以及《有商志传》)。见柳存仁《元至治本全相伐纣平话明刊本列国志传卷一舆封神演义之关系》。他如实地指出《封神演义》十分之六的篇幅“未能自《平话》中寻见其些微根源……《伐纣平话》中约三分之二人物亦从未在《封神演义》中出现。”接着他又指出:“演义中自首至尾数十万言中,吾人复未能觅得一全句指出其为承袭自《伐纣平话》而未加丝毫改动。”平话与演义字数之比约为一比十三、四,不可能有演义沿袭平话而“未加丝毫改动”的文句,这是事实,但若由此而低估演义对平话的先后继承关系,那就不敢苟同了。试以妲己受刑一段中的相似描写为例:
平话刽子待斩妲己,妲己回首戏刽子,用千娇百媚妖眼戏之。刽子堕刀于地,不忍杀之。太公大怒,令教斩了刽子,又教一刽子去斩。刽子持刀将斩妲己,妲己回首戏刽子。刽子见千娇百媚,刽子又坠刀落地,不忍斩之。太公大怒,又斩了刽子……
演义第九十七回 只有雷震子监斩狐狸精,众军士被妲己迷惑,皆目瞪口呆,手软不能举刃……雷震子曰,弟子奉令监斩妲己,孰意众军士被这妖狐迷惑,皆目瞪口呆,莫能动履(手)。
子牙怒曰……命将行刑军士拿下,斩首示众……
引文以及不及引录的更完整的文句,尽管有精粗繁简之别,甚至有不少不同的描写,但先后承袭的关系却显而易见。
比宋元之际的《武王伐纣平话》略迟,天一阁本《录鬼簿》列吴昌龄杂剧《那吒太子眼睛记》、赵敬夫杂剧《夷齐谏武王伐纣》,此外杂剧《神奴儿》、《荐福碑》、《谢金吾》、《岳阳楼》、《蝴蝶梦》、《倩女离魂》、《扬州梦》、《合同文字》、《玉壶春》、《玉镜台》、《薛仁贵》、《两世姻缘》、《忍字记》、《灰阑记》、《抱妆盒》、《连环计》、《碧桃花》、《冤家债主》、《踿范叔》、《梧桐叶》、《盆儿鬼》等包括早中晚各期的金元曲家和无名曲家的杂剧第一折仙吕套见其所着《和风堂文集》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曲中都有(那吒令)曲牌,它的来源甚至可能比《武王伐纣平话》更早,至少不比它迟。提到那吒的曲句如:
关汉卿《鲁斋郎》第一折(赚煞):“可可的与那个恶那吒打个撞见。”
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初问口)“依旧到杀人放火蓼儿洼,须认的俺狠那吒。”
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鹊踏枝):“恰便是追人魂黑脸那吒。”
这些可能对《封神演义》小说的成书都有所影响。
断言小说是在明代写定的,至少可举三条内证:
一、第五回纣王说:“俱有首相与朕代劳。”“首相”一词又见于第六、九、十、二十八、五十一等回。内阁首相始于明永乐二年(1404)解缙以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内阁制和首相之称从此逐渐形成。
二、第九十三回说:“令彼调团营人马……”据《明史》本纪,团营始于景泰三年(1452)。
三、第七回姜皇后被害前说:“古云:粉骨碎身俱不惧,只留清白在人间。”于谦(1398-1457)诗《石灰吟》的原句是:“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封神演义》成书比《三国演义》迟,它显然接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
《封神演义》第二十四回《渭水文王聘子牙》使人想起《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刘玄德三顾草庐》;《封神演义》第四十回的赤兔马、第六十八回的七擒七纵阵来自《三国演义》关羽的坐骑和诸葛亮征孟获的故事。葭萌关在今四川省昭化县,《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大战葭萌关;刘备自领益州牧》,《三国志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九节则为《葭萌张飞战马超》。《三国志平话》把葭萌记为嘉明,发音相近。此地既不在纣将伐西周的路上,也不在武王伐纣的路上。它居然出现在《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十一、三十五、四十、五十一、七十一、七十四各回,地名则以音近有一处记为佳孟关,其他都作佳梦关。除了受《三国演义》影响外,不可能作出别的解释。武王伐纣过五关,未始不受到关公过五关的影响,虽然具体描写并不相同。
《封神演义》同题材相近的《西游记》的关系远比它同《三国演义》的关系复杂。柳存仁先生的论文《毗沙门天王父子与中国小说之关系》博引别人很少留意的佛道二藏典籍,令人钦佩,但他认为“《西游记》之成书时代,可能尚迟于《封神演义》”,则大可商榷。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孰早孰迟,目下尚无定论。假使两者成书年代都已确切地考查清楚,雷同的片段也未必都是迟的因袭早的。因为两者都经历了长期的流传过程,包括民间艺人说唱阶段在内。如果它们在形成过程中彼此渗透,成书早的作品也可能受到成书迟的作品的影响。
成书迟的作品的产生和流传反而比成书早的作品更早,这样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作比较考察时,种种复杂的情况都应该估计在内。我曾就方胜《西游记封神演义因袭说证实》(《光明日报》1985年8月27日)所举二书相同或大同小异的各五条赞词补充各十五例,指出单凭赞词文字优劣很难作出孰早孰迟的判断②。赞词文句同它前后文所叙述或描写的人物或故事如有明显的矛盾或脱节,而同它相对应的那首赞词却没有这种情况,也许这是唯一能借以检验孰迟孰早的标准。就一般情况而论,原作的赞词总是和它的前后文吻合无间,而现成的袭用者则可能有削足就履的情况发生。
试举赞词二例:《千峰排戟》,《西游记》第一回,《封神演义》第三十八回,赞词描写仙境,结句说:“必有高人隐姓名。”《西游记》是须菩提祖师的住处灵台方寸山,《封神演义》却用来形容“狰狞凶恶”的妖怪龙须虎的洞府,显然不合。
《顶摩霄汉中》,《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封神演义》第六十五回,赞词中有“根接须弥脉”(“脉插须弥”)一语,须弥山见于佛经。《西游记》说的是释迦牟尼所在的雷音寺;《封神演义》用来形容道家传说的瑶池,未免牛头不对马嘴。
以上两例说明两书相同的赞词,《西游记》应是原作,《封神演义》则是袭用者。
再举两例:《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那日,(姜子牙)整顿人马,离了渑池县,前往黄河而来。时近隆冬天气,众将官重重铁铠,叠叠征衣,寒气甚胜。怎见得好冷,有赞为证。”下接“重衾无暖气”十六句形容途中所见严寒冬景以及想象中各色人物的情况,结句以“莫讶寒威重,兵行令若霆”归总,然后回到行军上来。情景相合,没有明显的脱节之处。
《西游记》第四十八回只有个别文字出入,可以不提。结尾两句“绣被重裀褥,浑身战斗铃”,末一字当是刊误。正文描写唐僧“师徒四人,歇在陈家。将近天晚,师徒们衾寒枕冷……都睡不得,爬起来穿上衣服”。赞词中的“绣被重裀褥”和“师徒们衾寒枕冷”不相呼应。
《西游记》第十七回的赞词:“烟霞渺渺,松柏森森……虽然旷野不堪夸,却赛蓬莱山下景。”《封神演义》第四十六回只有个别文字出入。它写的是三仙岛,洞主虽然为纣王出力,毕竟是女仙;《西游记》却以这样的美景去描写黑风山黑风洞,未免不伦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