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的力量——浙江社会发展的引擎
18672800000004

第4章 导论(2)

然而,另一方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目标和规律,不能替代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规律。比如,以政治活动取代文化活动,只会导致文化领域的萎缩。“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已经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目标与经济建设目标的区分,也是十分明显的。那种仅仅从为“经济唱戏搭台”来看待文化建设目标的观点,至少是片面的。如果说经济建设以生产发展、争取最大经济效用或经济价值为目标,那么文化建设则以“真善美”为最高追求。如果说市场经济的最高原则是实现利润最大化,那么文化则关注于人类的普遍的价值以及人的完整意义和价值;如果说一般商品的价值可以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加以计量和确定,那么精神产品的创造不能用一般的市场和金钱来配置,它需要特殊的思维能力、特殊的文化艺术才能、特殊的高峰情感体验和灵感以及长期的生活和文化艺术积累;如果说由市场运作逻辑所产生的规则、制度、法律设施只在最低限度地保证每个人面对市场所划定的空间界限时不犯规、不逾矩,带有功利性、工具性的特征,那么文化领域的核心目标和根本任务则是“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把他作为尽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因为要多方面享受,他就必须有享受的能力,因此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

文化建设的主导价值正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第四,着眼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理念,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文化权利。

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实现人民群众丰富精神生活的热切愿望,是“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核心理念的鲜明体现。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成果的享受者。文化创造和发展的最深刻的根源,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主人,作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体,理所当然地应当享用这种创造的成果和利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当然也包括为人民群众谋精神文化的利益。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着力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享受充分的文化权利和文化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像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浙江区域发生了千古未有的社会大变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随之而来的工业化、都市化、大众传播的发展,对传统的乡村社会构成了革命性的冲击。与这一波澜壮阔的社会场景相伴随,浙江区域的文化精神也发生了深刻的嬗变。

与此同时,浙江文化建设也经历了从恢复到发展和繁荣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历届党委和政府重视文化的力量、精神文明的力量。进入21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文化建设的政策文件,对浙江建设文化大省做出了全面的布局和部署,以更加自觉的精神推动浙江文化建设,坚持用文化体制改革释放文化发展的活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引擎”作用,坚持用历史教育人民,用先进文化熏陶人民,用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凝聚和激励人民,形成共同的精神认同和文化认同,从而激发了人民群众从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智慧、热情和勇气。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地熔铸到人民群众巨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浙江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文化建设的历程,从中可以发现许多具有启示性的经验和规律,它们对于进一步推进浙江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浙江文化建设总是伴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而不断推进的。浙江的实践经验表明,明确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是推动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要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提出要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提出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和谐的新高度,又进一步把促进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表述为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已经从推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从“四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部署和布局文化的发展。中共十七大报告则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等角度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推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背景下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早在《浙江省文化发展规划(1996-2010年)》中,就已经体现了浙江省委对文化建设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高民族素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当说,这样的表述虽然还比较抽象,但已经相当全面,显示了后来省委、省政府对文化建设地位和作用认识的雏形。

2000年出台的《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年)》,则不仅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核心是提高全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而且也明确地提出,要“紧紧围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以发展科技教育为基础,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为我省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新的贡献”。从中可以发现,与前一个文件相比较,这个文件已经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出发,来认识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它标志着浙江省委、省政府对文化力量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2005年出台的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则更加具体和全面地表述了文化建设地位和作用:“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平安浙江’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对浙江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方面走在前列,推动浙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标志着浙江省委文化意识的充分觉醒。

2008年《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年)》则进一步提出,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着力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大力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注重发挥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这就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强调了文化建设在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中的作用和功能。

从浙江省的实践中可以得到一种启示:一方面,文化建设实践的深入发展、区域文化品位的提升,总是伴随着人们对文化建设地位和作用认识的深化;另一方面,人们对文化建设地位和作用认识的深化,又总是伴随着人们文化意识的不断觉醒,而人们文化意识的充分觉醒则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行动的前提。

第二,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浙江省各个阶段文化建设任务的提出和定位,总是应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并将文化建设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始终适应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任务的需要。进入世纪之交以来,省委、省政府更是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上,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出发,不断地审视和俯瞰文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任务。浙江省文化建设的思路和目标,也总是随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的逐步清晰和提升而不断地清晰和提升的。

早在《浙江省文化发展规划(1996-2010年)》中,省委就已明确地提出了“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原则”:“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是社会全面发展的两翼,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经济腾飞的重要条件。要在争创经济优势的同时,争创文化优势。”并提出,要“经过5至15年的努力,形成一个蓬勃发展的浙江经济发展相适应,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各具风采、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完美结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文化风尚与文化氛围优良浓郁、文化设施和信息传媒先进发达,文化生活与文化消费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格局”。从2000年到2008年,浙江省三次制定了有关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即2000年的《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年)》、2005年的《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2008年的《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年)》。这既体现了浙江省文化建设思路的延续性,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根据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调整和设计文化发展战略的与时俱进精神。

2000年的《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年)》中,省委、省政府主要是根据世纪之交浙江发展的特点、面临的任务,尤其是围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提出和定位文化建设目标的。在世纪之交,浙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的新阶段。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浙江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都高于全国,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与此同时,浙江社会发展也开始进入各种矛盾显现的敏感期。在这一背景下,浙江省委、省政府进入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经验、进行全面自我诊断的重要历史时期。省委、省政府意识到,浙江已进入全面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浙江经济能否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先进文化的深刻认识和推进文化发展的高度自觉。顺应浙江新一轮发展的要求,《纲要》提出的文化建设任务是:“大力弘扬浙江精神,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到2020年,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运行机制,构筑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生产服务体系,营造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努力把浙江建设成为全民素质优良、社会文明进步、科技教育发达、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全国领先、文化事业整体水平和文化产业发展实力走在全国前列的文化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