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在参与中成长的中国公民社会:基于浙江温州商会的研究
18672900000022

第22章 温州商会的行业治理及其绩效(2)

比较《温州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和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工商领域协会的若干意见》(试行),尽管具体表述有所不同,但对行业协会的功能定位基本一致。综合中央和温州地方的各种文件,我们可将温州商会的职能概括为18项,分别为:行业基础资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参与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新办企业申报、新产品开发和企业技术改造进行前期咨询调研、提出论证意见;建立行业自律性机制;参与制定、修订、实施本行业的行业标准,开展行检、行评工作;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协调会员关系;推荐行业内的高新技术产品、名牌产品,组织行业技术成果的鉴定和推广应用;行业内部价格的管理、协调、监督、指导,组织同行议价;进行行业统计调查、收集、发布行业信息;开展咨询服务,提供国内外经济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组织本行业的展销会、展览会、报告会、招商会等活动;开展国内、国际间的行业经济技术协作和经济技术交流;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行业公益事业;指导、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承办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事项;行业品牌建设;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参与反倾销的损害预警、前期磋商、应诉和案件跟踪等工作等。

温州商会的18项职能,根据其所涉服务或产品的性质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提供俱乐部产品和提供公共物品。其中,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能又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提供行业公共物品和社会公共物品。可以看到,经过20多年的发展,温州商会从最初发挥维护行业秩序、行业维权的功能,到协助政府进行行业统计、制定行业规划,它的功能经历了快速的拓展和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服务会员、服务行业为主的相对完整的功能体系。

二、温州商会的基本功能:服务会员

温州商会产生于维护行业秩序的需要,它最初的功能体现为行业自律、订立行规行约。随着温州民营经济日益成熟、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逐渐完善以及商会治理结构的发展,商会作为一种互益性非营利组织的性质日益强化,在提供行业公共物品和为会员服务两种功能上,商会越来越以后者为重心。

对商会来说,集体行动并非常态,而往往是一种阶段性或偶发性的事件。

与集体行动相比,商会面向会员的服务是常态的。而且,根据《社会团体管理条例》和各地《行业协会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入会采取自愿原则,因此,商会要得到发展和具有代表性,需要一定数量的企业加入并提供会费,但企业是否愿意入会并交纳会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会能否提供企业所需要的服务。在温州,一些运行良好的商会,如服装、合成革、电气等商会都因能有效地服务会员而闻名。相反,某些商会因不能实现治理转型而遭遇到了合法性危机,甚至陷入瘫痪,如曾因成功应对公路“三乱”而闻名的温州市托运业商会就因没有持续为会员提供有效服务而瘫痪。温州市医药商业协会的会员由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构成,大部分民营企业会员已经两年未缴纳会费,原因就是没有享受到有价值的服务。温州市肉类商业协会和蔬菜行业协会也因同样原因处于可有可无状态。

一般而言,商会服务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所有会员的基础性服务,这是由商会免费提供的公共性产品;另一类是面向某些会员的特殊性服务,这是由商会提供给会员的收费产品,会员可以优先和优惠享受服务。在实际运作中,这两类服务常常难以截然划分。比如商会的信息服务,有的可能是面向所有会员的,有的则可能需要付费才能享用。总体上看,我们可以将温州商会服务会员的功能概括为以下几大种类:

(一)信息服务

对任何一类主体而言,信息都是极其重要的资源。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交易成本常常造成交流和沟通的障碍,甚至导致“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对企业和行业发展而言,信息的重要性不可低估。温州商会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办企业、政府直接管理企业时面临的信息局限。

这突出地表现为商会以服务企业和促进行业发展为核心,频繁地与企业交往,及时了解国内外行业动态,并且能够迅速地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温州商会的18项职能中,可以看到,除了直接提供咨询服务、提供国内外经济技术和市场信息这一项之外,开展行业统计、参与行业规划制定、前期咨询与论证、提供协作与交流机会等项都与信息传递或管理直接相关。可以说,信息服务是商会最重要的服务功能之一。

温州商会的信息服务功能有多种实现形式,主要包括:(1)在全国各地建立的异地商会,收集当地招商引资信息,提供给会员以及温州本地企业。温州民间上千亿的资本主要依靠这种方式寻找出路。这种方式的有效性促使温州市政府与异地温州商会建立了联系机制,并且主办每年两次的全国各地温州商会年会。(2)组织和参与国内外交流会议、会展。通过茶话会、座谈会、交流会、展览会等多种形式,温州商会为会员企业提供交流平台。(3)通过电话、电邮等形式向企业传递信息。据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介绍,促进会掌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每天发送大量邮件给企业,也许不是每条信息对每个企业都有效,但是企业总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4)编写、出版行业手册、专业资料和会刊等,促进行业信息、政策法规的内外交流。据统计,仅1998-2002年的5年间,温州市总商会就发布信息120多条,编印《商会简报》和《温州商会》71期,各行业商会印发简讯1150多条。(5)收集市场信息。商会通过对国内外市场信息的全方位收集,既了解市场行情,又了解各企业的信用状况,为行业发展和行业秩序的维护作准备。在2005年欧盟对中国劳保鞋启动反倾销调查之前的数十天,鞋革协会就已经获得这一消息,并且迅速上报了商务部。

目前,温州商会已建立起一个相对有效的信息平台。在信息管理方面,商会已经表现出相对于政府的优势,同样表现出相对于个别企业自行收集信息或委托信息公司收集信息的优势。因为相对于政府和信息公司而言,商会更具有专业性,也更加接近企业和市场,而企业自行收集信息无疑需要支付比一些企业共同分担成本更加高昂的费用。

(二)技术服务

在温州的产业集群中,少数大型企业和众多中小企业协同竞争创新博弈是一种智猪博弈,即由少数实力强大的大型企业创新,中小企业模仿。智猪博弈的均衡条件一旦被破坏,就出现智猪博弈恶化。这种恶化表现为大企业的创新成果被模仿的小企业侵蚀过度,导致大企业的创新成本大于创新收益。其结果是大企业不再创新,小企业又无力创新,从而使企业创新陷入“囚徒困境”。而如果大企业的创新成果得到严格保护或超出了中小企业的模仿能力,这样也许可能塑造出几个名牌产品,但会使产业集群中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升级受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建立行业性的公共创新平台。

温州商会通过组建信息和研发中心,以公共服务方式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具体而言,这种行业性的技术创新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行业协会建立和运行的创新和服务平台,二是行业协会组建但以公司方式运营的技术中心。

第一种模式以温州市服装商会为代表。2004年,温州市服装商会成立“温州市服装行业创新服务中心”,以有偿方式为企业尤其是会员提供技术服务。首先,温州市服装商会投资50万与温州市图书馆合作成立一个500平方米的服装图书馆,购买国际顶尖服装时尚图册,提供最新服装款式信息和服装信息时尚。图书馆面向服装行业的企业家和设计师,千元一卡,实行会员制。这使温州服装设计人员可以了解世界最前沿的服装时尚,缩短与世界时尚之都巴黎、米兰等的信息时差。其次,与温州大学服装学院合作成立服装设计研发中心。中心下设女装、男装、休闲装、针织等四个设计工作室,采用先进的法国CAD力克设计系统。企业只需要提供自己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品类要求,工作室就可以完成从设计、面料、款式到样品的整个流程,一次最多可做100款,平均每款设计成本只有1000元。温州市服装商会成功地为一些中小企业解决信息不畅、设计能力薄弱的问题,对于推动服装行业质量提高和款式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种模式以温州市模具协会为代表。温州模具行业的大部分企业受“场地、人才、资金、信用”四大因素的制约而相对落后:企业分散,无专门工业园区,企业规模小,装备传统。模具行业的落后,制约着温州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2005年,模具协会从瓯海区政府获得50亩土地的使用权。

由协会牵头,5家副会长和理事单位联合成立注册资本3500万元、计划总投资2亿元的恒田模具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与科研院校的合作,该公司已经初步建成拥有技术研发、模具制造、精密数控机床加工和技术培训为一体的模具技术中心。2007年,在模具协会牵头下,五位商会负责人共同发起并出资60万元,注册成立了“东海模具产业研发中心”,研发中心致力于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模具人才培训,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开拓国际市场等行业事业,并与温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联合创办模具人才培训基地。成立这两家公司的目标是推动温州模具工业由传统加工向现代制造转型,由分散企业向企业集群方向发展,从而使温州模具突破创新瓶颈,走出“内循环”,为温州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在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方面,智猪博弈只是次优。温州行业协会的技术平台面向中小企业,既可以克服技术创新中的“搭便车”行为,又可以避免中小企业创新受困,这种行业性的有偿技术服务是达到低成本产业集群创新最优效率的可取路径。最近两年,轻工产业的行业协会,如制笔、鞋革、眼镜、电气、汽摩配、化工和金融设备等,通过自办或与高校合作纷纷成立各类技术服务和产业研发中心。这些创新平台面向会员,以市场方式进行运作,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

(三)教育与培训

在《温州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赋予行业协会的16项职能中,其中一项是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在2007年我们的调查中,受访的59家行业协会中有42家一直在履行该项职能,占71.1%。没有履行该项职能的协会基本上是流通类行业协会,技术门槛相对较低。调查发现,对从业人员技术性要求较高,行业规模较大和行业协会运行较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往往做得比较好。对大多数行业协会而言,成立培训中心,进行职业教育与培训已经成为衡量行业协会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