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独立学院的发展与运行研究
18673400000014

第14章 定位人才培养应用型(3)

1.人才培养目标

浙江大学属于研究型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以培养“宽、专、交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重在突出理论性应用型人才特征。河北理工大学为教学研究型高校,其人才培养定位体现在以通识为基础的设计性应用型人才。而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适应工程监理、建筑施工及相关企业的监理、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并获得双证书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定位,主要是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培养技能性应用型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

研究型高校强调人才的研究能力和通识型、综合型、研究型的特质,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院校明确提出了从事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的要求,高职高类院校专则针对土木工程的某一领域,直接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培养职业人才,对市场和学生就业竞争的把握有更强的针对性。

3.主要课程设计

研究型高校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较高,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强调以通识为基础的深厚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科学创造能力,不仅设计了符合学科建设体系的主干课程,而且还设置了土木工程自主创新实验(研究型课程)、土木工程概论(讨论型课程)等突出研究能力培养的特色课程。

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院校在课程环节的设计中明显突出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需要的导向性和应用型知识结构,从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监理两个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而高职高专类院校在知识构建上以理论的“够用”和“实用”为限,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设计了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工程预算与投资控制、工程监理综合实训等课程。

4.实践教学环节

研究型高校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以理论课程设置的知识巩固为目标,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上没有严格的要求,这也符合理论性应用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要求。

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院校在实践性教学环节及专业技能训练上有较为详细的要求和指导,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也有更为细致的体现,例如河北理工大学的教学计划对于实践环节的设置,就增加了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结构课程设计等多个环节的要求。

高职高专类院校是以成熟的技术和规范为基础,培养学生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和技艺,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5.课程体系结构

三种不同类型的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毕业所需的总学分上也有差异,分别为169、199和148学分。而且三者之间课程体系结构也有较大的差异:如浙江大学的课堂教学占总学分的89.94%,河北理工大学为72.11%,而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仅占47.30%。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上,高职高专院校的实践教学占总学分的52.70%,而教学研究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分别为27.89%和10.06%,高职高专类院校这种高密度的教学实践环节更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在构建人才培养计划时,由于学校之间的办学定位、内外部环境等许多方面不同而各有差异。因此,在人才培养上,不能照搬照抄某一种模式,而应该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科学定位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

第三节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指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以培养哪种规格的人才为主体,从而制订出相应的培养方案和质量评估标准。”大学是集统一性和多样性于一体的组织,高校的培养目标也具有共性与个性双重属性,一方面,培养目标必须符合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要求,另一方面,培养目标还必须符合大学自身发展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发展的要求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一般不是侧重于说明学校是怎样的,达到了怎样的状况,而是侧重于表现学校应该是怎样的,应该达到怎样的状况。根据前面的分析,独立学院在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设计性应用型人才,具体需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

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数量和结构还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供需矛盾较大。根据原国家科委科技干部局调查,1998年全国科技人员总数超过1000万人,远远低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专业技术人员中,约有33.4%的人员潜力未得到发挥,按人力资源算,相当于334万专业技术人员处于闲置状态。调查研究表明,科技人员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从事开发工作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初、中级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的比例为1:2.94和1:3.02。可见,过少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辅助人员很难与科学家和工程师匹配,直接造成科技开发整体效率的低下。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另一方面,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又催生了对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从1995年到2005年,我国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占R&;D经费支出的比例从68.4%上升到2005年的76.9%,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基础研究的经费支出比例比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明显偏小,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比例高于这些发达国家一大截。

这说明我国目前主要处在集成创新与消化吸收再创新阶段。而这一阶段的人才需求,就是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体。即使在基础研究较为先进的西方发达国家,具有量大面广特点的应用型人才,仍然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相比而言,我国现阶段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作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己任的独立学院,只要紧紧抓住社会需求培养适用人才,其前景必定广阔。

二、以合理设置专业为前提

学科专业设置是影响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才培养能否适应社会需求首先取决于学科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之间的适切程度。从试办独立学院的初衷看,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另一方面也是为区域经济建设输送优秀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独立学院要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特点和特殊的文化资源规划学科专业建设,确定学科专业设置,把自己定位在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上,突出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浙江省的独立学院普遍开设英语、法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等专业,这与独立学院的办学初衷是吻合的。

但必须强调的是,独立学院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在学科专业上实施错位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事实上,当前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不仅与母体高校重复,而且独立学院彼此之间的专业重叠也相当严重。2006年,浙江省独立学院共有6021名毕业生来自与计算机直接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科学教育、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在内的12个专业,占独立学院毕业生总数的15.49%,其总就业率和一次签约率分别为90.67%和83.88%,均低于全省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平均水平。而总就业率和一次签约率均为100%的前15位专业的毕业生总数仅为693人,不到总数的2%。

如果这种状况任其发展,必将制约独立学院的发展。

其录取分数线和一本、二本相比是比较低的,缺乏群体性的优秀生源。一些学生学习基础不很扎实,学习自主性不够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但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兴趣广泛,爱好文娱、体育,求新、求异意识比较强,喜欢接受新事物、新潮流、新看法。因此,独立学院要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牢牢把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本章链接

论独立学院的三个定位(节选)

许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