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护理教育学
18673500000023

第23章 课程与护理课程设置(6)

3.护理课程设置的组织管理。是保证课程设置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学校应该组织教学管理者、专家、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学生成立专门的课程管理委员会,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定期对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课程问题并向学校和课程教师提出改进措施,审核新开课,按工作计划修正课程设置,以保证课程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护理课程改革

综观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可谓核心内容,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实现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的转变,体现有时代意义的价值取向,解决以往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设想和问题,以便培养出更符合社会要求和专业发展的合格人才。

(一)当前课程研究动向

1.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课程的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强调课程过程的思想性,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增强社会责任感。

2.课程结构的改革。强调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促进课程的整合和重组;强调实践课程的学时比,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选择性,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3.课程内容的改革。强调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实际以及专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专业核心内容。

4.课程实施的改革。强调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5.课程评价的改革。强调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探讨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教育功能。

6.课程管理的改革。一改学年制的一统天下,逐步推进部分学分制和完全学分制,以促进与世界教育的接轨。

相关链接:

莫里斯的课程整合层次

香港大学英籍课程学者莫里斯(Paul Morris,1996)描述了四种课程整合层次:

“相关课程”——最简单综合程度。即保留现存的学科项目,只是调节两门或两门以上与某个学习主题相关的内容,使之可以同时平行学习,以达到增强学生在学习这种主题时可获得整体体验的目的。

“广域课程”——其次综合程度。即把包含不同学科的主要元素组合起来形成综合学科,提取各学科间的内容、方法、原则、原理中的一致性去设计课程,如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中的主要元素组合起来形成“社会科”,把物理、化学、生物组合起来形成“综合科学”。

“跨学科式的统整”——较高综合程度。即把两个或更多的学科组合为新的学习领域,如把地理和生物中的有关部分组合成“人口教育”学习领域。

“超越学科的统整”——最高综合程度。即把焦点放在主要的学习经验或重要的社会问题上,如能源、生态、战争、吸毒、暴力、种族歧视等社会问题,但不尝试组合新学科。

(二)护理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

1.原有的医学教学课程设置模式难以打破。现在国内多数护理院校课程设置的大致框架仍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形式结构模式为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内容结构与本校医学专业基本一致,因为有现成的课程体系可以借用,护理教育在学校的起步阶段比较容易依附在原有的框架上成长,在护理自身力量不够强大时也就难以改变原有模式,这就使得护理的专业特色难以在课程建构中充分体现,同时也会影响对后续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

2.护理学专业教师资源不足。在校专职教师数量不足,临床兼职教师岗位不明确,使得护理教学实际教力投入不足。同时部分护理教师学历水平以及现有知识结构还不能适应护理课程研究的要求,无形中阻碍了护理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主动性,另外护理教师教学工作负荷大,教学人员参与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3.护理招生规模扩大迅速。近年来护士人才市场的高需求与护理院校低资源之间的矛盾也给发展中的护理高等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为了尽快解决护士不足这一现实问题,护理专业招生规模迅猛扩大,不少护理院校的招生数量远远超出学校实际教学条件和教学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应对日常教学工作上而对教学深入探讨和研究投入相对不足,也是阻碍课程改革的因素之一。

(三)护理课程建设方向

1.加强护理课程体系的研究。学科不等于课程,只有当学科与教育联系在一起时才能形成课程。因此结合护理学科发展方向,积极寻找护理与教育的结合点和匹配关系,探索和搭建适合国内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并通过对其内部结构以及功能关系的研究来推动护理教育的发展,这是进行护理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2.提高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护理教师是护理课程的实践者,也是护理课程改革的主要力量,树立正确的护理教育观和重视护理师资队伍建设,布局好合理的专业师资梯队结构,提高教师课程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主动投身于课程建设过程是进行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转变护理教师重教学工作量轻教学研究的认识,给教师创造条件,鼓励他们通过教学研究来提高教学质量,引导教师主动运用他人护理教学研究成果,并将这些工作与教师业绩考核挂钩。一旦将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程革命就有了活力。

3.引进外援,促进课程改革步伐。护理教育一直与国外保持密切的交往和联系,西方先进的护理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国内护理教育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内不少护理院校与境外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办学关系,应该有效利用合作办学的教学平台引进和重组某些护理专业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完成新课程的教学本土化,使这类课程在护理课程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

4.集中优势,打造护理特色课程。基于目前国内护理教育中师资和教学规模的现实情况,认真分析本校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选择具有特色的组块或区间,集中教学优势,争取经过严谨求实的课程建设过程,打造出高品质的护理课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向专业课程中推广、以点带面、从局部向全局发展建设,以此促进护理课程的可持续建设和改革过程。

【思考与实践】

1.您是某护士学校的教师,两年后你们学校要升格到护理专科(大专)学校,最近你们召开新课程设置研讨会,要求每个教研室安排两位教师参加,但开会时有一半教师坐席空着,请分析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请您以自己学校的课程计划与这份美国南加州大学护理学院4年制课程计划进行比较,并归纳两所学校课程计划的特点以及两份课程计划对未来学生的影响作用。

3.某学校在学期工作总结时,公布了本学期每位教师的工作量,从上课学时数看,教师间有明显差距,经了解这个学校现行的学制是完全学分制,教学工作量较多的教师都是一些被选开课率和新开课(开新课)多的教师,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您可以给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有什么建议?

【推荐书目】

1.钟启泉:《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推荐理由:本书对课程论的论述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内容结构新颖合理,能集科学性、研究性、应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适合希望对课程理论进一步深入探寻的学习者。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推荐理由:本书是国内较早出版的关于课程理论方面的专着,它对课程理论进行了较全面和系统的论述,并对课程的研究的关键环节阐明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