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民营经济与区域发展(第七辑)
18674700000027

第27章 绍兴市提高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机制和环境研究(2)

(2)产业集群空间环境有待优化。绍兴已经涌现出了一批行业领先企业,但这些领先企业为主导的企业网络(价值链分工体系)或联盟还处于发育阶段,大企业领导的产业组织还没有形成,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具有典型的原子型(众多小企业)竞争的模式特征,众多中小企业规模和产品差异化普遍不足,不可避免地以开展向下的恶性价格竞争为主,企业(包括领先企业)缺乏影响和决定价格的市场势力,市场绩效日趋低下。体现在近几年来,绍兴工业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普遍已挤到10%以下。这固然有要素成本上涨和汇率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企业没有动力和能力选择依靠创新、人力资本积累(教育、培育)、规模经济和管理等报酬递增,也即新的增长方式来消化这些因素,构筑起持续回报递增的内生增长机制,这说明经济增长步入了报酬递减的格局,要使增长方式转变,背后有着严重的约束条件。

(3)中心城市创新要素供给环境需要提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绍兴市已经处在发展阶段转换的时期,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应成为发展的轴心。绍兴市现代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远远滞后于绍兴经济的发展阶段,现代要素资源流动和集聚的低效率导致绍兴市对高层次人才的吸纳能力减弱,使得绍兴市现有经济发展只能主要依靠传统要素资源,自主创新活动难以顺利开展,使得绍兴创新投入总量不足、层次不高。除自身因素外,极化趋势导致的创新功能外迁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利因素。绍兴市地理位置特殊,西接杭州,东临宁波,杭甬对绍兴的极化效应超过其扩散效应,企业管理总部、销售总部、研发总部、资本、人才等要素向杭甬流动的趋势逐渐显现。绍兴市已有数家企业已将总部迁至杭州、宁波、上海,或者设立两个总部。高层次要素受极化直接造成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失,不利于绍兴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经济转型。

(4)创业创新的公共服务环境需要完善。目前,企业对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有着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的需求,但是这些创业创新所必需的要素市场在绍兴没有得到相应的培育和发展。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地方性民间融资体系仍不成熟,特别是与资本经营、金融支撑体系相配套的运作机制尚未形成,贷款难、担保难、缺乏科技风险投资支持;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发展迟缓,缺乏有效的技术交流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人才市场刚刚起步,人事代理、开发培训、人才测评等各种现代人才市场功能有待进一步建立,能培养为绍兴产业配套的人才的各类大专院校和职业技校较少。绍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涉及大量共性技术问题,公共技术平台等创新平台的建立十分重要,绍兴以领先企业为依托建立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平台较少,孵化器尚未有效发挥作用,为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服务的科技中介组织才刚刚启动。绍兴的人居环境条件也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创新创业活动。

(5)经济全球化下的内生增长环境亟待构建。由于依托国内大市场实现功能升级的成本和风险约束难以承受,绍兴的领先企业包括上规模企业和完成了产品升级的中小企业普遍用国际贸易来替代国内市场。由于进入国际市场(建立大规模的自由营销网络)门槛很高,企业普遍采用外生的贸易中介,少量领先企业在国外开始设立销售中心或网络,但还主要停留在管理型的销售中心上。因此,绍兴工业部门实际上是无奈放弃依托国内大市场实现功能升级,而沿着OEM等低端路线,被动加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它们在这个体系中处于最低端。依托外生的贸易中介,与中介商签订一个完全的贸易合约,会使绍兴生产企业存在严重的市场隔层问题。在这样的贸易合约下,绍兴企业已不再需要对市场作出直接的反应,再也不需要自己开拓市场、承担市场风险或不确定性,甚至创新,无疑这种企业的企业家已经放弃了企业家的身份,企业已退化为车间意义的“没有企业家的企业”。

二、背景和挑战

(一)背景机遇

1.造就自主创新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区域的关键

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的伟大号召,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造就一支宏大的自主创新人才队伍是关键。自主创新,人才为本。自主创新人才队伍的决定性作用贯穿于创新体系建设的始终。整个创新领域,都是围绕人才创新活动展开的。原始创新,需要具有超前科学思维的创新型人才来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发明创造,挑战现有科技理论,追求具有战略性的突破;集成创新,需要具有较高转换和应用技能的创新型人才来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对各个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整合,促进科学技术尽快物化为“第一生产力”;消化吸收再创新,需要具有较高模仿、吸收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在引进先进技术后,对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再创新,提高先进技术成果和产品在全社会的推广应用程度。只有以自主创新人才为中坚力量,全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工程。

2.造就自主创新人才队伍是促成新一轮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现代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世界发展的经验教训表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道路,牺牲了丰富的资源、优质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难以持久,而且对人类会造成极大的危害。面对落后生产力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和经济社会发展同资源环境压力的矛盾,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们只有坚持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才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促进新一轮的经济增长。造就自主创新人才队伍是提高物质资本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率、发挥人才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是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改变跟随模仿的追赶模式,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和经济转型、结构升级的法宝。只有造就自主创新人才队伍,才能为我国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绍兴市“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对打造绍兴市自主创新人才队伍提出了迫切要求

《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努力把绍兴建设成为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绍兴、和谐绍兴,力争在2010年前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要实现建设经济强市,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目标,必须要提高创新发展水平,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和知名品牌,关键还是要靠创新型人才;要建设文化强市,提升发展软实力,实现绍兴教育、文化、旅游事业的持续发展,突破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制约,关键也是人才。因此,为实现绍兴市“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依托产业培育、吸引、集聚大量优秀人才,科学地把握人才发展的趋势,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国内相关区域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在竞争中寻求协同,努力打造具有绍兴产业特色的自主创新人才队伍,为建设创新型区域提供人才保证。

(二)面临挑战

总体上而言,绍兴市现在的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是一种数量型的增长;重点优势产业也是以资源消耗型的传统产业居多。这种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会导致经济运行成本大幅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绍兴市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而提高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则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点。

1.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对绍兴的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一五”期间,国际国内环境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从全球范围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国际转移步伐将不断加快,绍兴市既面临迎接国际产业优化转移和产业优化升级的历史性机遇,又面临着如何加快构筑先进制造业基地软硬环境及适应国际贸易中日益严峻的技术、绿色和反倾销等壁垒的挑战。从国内看,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将加速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改变,绍兴既面临着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机遇,又面临如何克服要素资源瓶颈和体制障碍的挑战。从长江三角洲看,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进程的迅速推进,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快速形成,促进区域要素资源的整合和重组,绍兴作为环杭州湾重要节点城市和特色产业集聚区块,既面临着加强区域合作、融入长江三角洲和加快对外开放的机遇,又面临着如何提升自身优势和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环杭州湾产业带中的能级和地位的挑战。把握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提高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机制和环境。一方面,随着全球跨国公司的大量进入,国内产业的优化升级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优秀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的不断加强,人才流动壁垒逐步消除,人才作为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区域间的流动不断加快,人才特别是自主创新人才对所在地的区域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绍兴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集聚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与智力,就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宏观引导,健全公共服务,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引才、用才和留才环境。

2.要破解当前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就必须提高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绍兴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要素紧缺。土地、电力、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二是工业效益回落。工业企业利润下滑,企业亏损额增加。三是市场空间受挤。一些企业特别是纺织企业遭遇贸易壁垒,反倾销案例增加,国际市场风险增大。发展中遇到的这些困难和问题,根本的原因是增长方式粗放、科技竞争力不强。根本的化解办法,也只能是依靠提升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进步、集约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区域竞争能力。

3.适应新的发展阶段,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需要提高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

转变增长方式,绍兴必须进入质量型、素质型发展的阶段。绍兴要适应这一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实现创新发展,依靠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推动。只有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科技才能不断创新和进步,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社会和谐的进步才能得以实现。为什么绍兴市在经济发展总体态势很好的情况下,会出现诸如要素紧张、效益降低等问题,关键在于经济发展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在于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不高。要改变这种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延长传统产业的生命周期,唯一的出路是依靠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载体是人才,根本的办法就是将投入的重点转向人才,提高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

4.增强经济发展新的拉动力和推动力,就必须重视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前几年,绍兴的区域发展更多的是依靠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资源的大量投入拉动,依靠体制机制的创新。而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动力除了投资、体制机制优势外,新的动力将来源于人才和知识。因此,必须重视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舍得对人才进行投入,才能产生效益,实现企业和区域的根本转型。

三、总体思路

(一)提高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方针

未来5-10年,绍兴市提高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四个立足”。

1.坚持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人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自由,要保护人们科学发现的优先权、科研成果和技术发明等的知识产权。要尊重成才、用才、展才的规律,尊重创新发展规律。要创新政府人事管理的模式,革除弊端,明晰政府、市场和创新主体在提升人才自主创新中的职能与作用,建立政府与市场互补的机制。要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一视同仁地为各类人才提供服务,使各个岗位的各类人才都有自己发展的空间,得到应有的承认和相应的回报。要坚持在竞争中识别人才,在实践中培育人才。要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在流动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建立有效的市场规则和优良的育才用才环境,防范人才过度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