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民营经济与区域发展(第七辑)
18674700000035

第35章 永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4)

六、强化资源和环境支撑,促进可持续发展

重视要素供给和环境承载力上的“软肋”,着力提高土地、水、能源等要素利用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采取综合措施缓解资源供求矛盾,为永康市走出一条节约型、循环型、生态型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强力支撑。

(一)着力打造“生态永康”

以“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为重点,加强对库区、河道、地下水水质水量的监测,加快城乡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以“百村整治工程”为重点,实现“六化”,加快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以工业园区(开发区)为重点,完善固体废弃物的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开展清洁生产活动,城区严格控制燃煤企业,严格控制小冶炼企业及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改善城市居住环境。综合构建清洁生产体系、人居体系、生态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打造“生态永康”,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缓解生产要素制约。

(二)协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税收财政政策为杠杆,强化资源节约推动机制;以技术改造和成果转化为手段,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结合生态工业园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加强五金机械的生态产业链建设,积极推行清洁生产,集中治理企业污废品。结合“百强市场”和“重点市场”建设,重点强化废旧金属市场的规模经济,完善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实现资源的充分、高效、清洁利用。

(三)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1.高度重视第一资源

以党管人才为原则高度重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强化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和评价机制。通过内育、外引、借智等多种途径集聚和培育以优秀企业家为重点的企业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培养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壮大以技师为重点的专业技能人才队伍;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熟练劳动力的稳定供给和再培训;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和“生态建设移民工程”为契机,普及和加强农村普通劳动者的技术技能培训,构建与永康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总量平衡、结构合理、自我优化的区域性人力资源支撑体系。

2.高效整合土地资源

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重点加强丘陵坡地等后备土地资源的整理开发,以“百村整治工程”为契机,积极开展宅基地置换整理,严格清查并依法处置闲置建设用地,盘活城镇存量土地;继续加强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厂房容积率,鼓励集约用地,提高投资密度和产出强度;配合城市空间拓展,加大土地宏观调控范围和力度,统筹规划市区周边中心镇建设用地。

3.加速构建节水型社会

实施体制创新,支持水质水量及城乡供水的统一管理,明确权责,优化配置水资源供给体系,积极深化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广阶梯式水价;以提高重复利用率为核心推进工业节水,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为目标推进农业节水,以降低管网漏失率为核心推进生活节水;以“千库保安工程”和“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工程”为重点,加强水库建设与河道整治力度,提高蓄水能力,建立健全水环境生态保护体系;以“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为重点,加快城镇水网铺设,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4.加快推进能源建设

按照“积极平衡、适度超前”的指导思想,以220KV倪宅输变电工程和110KV变电站的网络布点为重点,着力加快电源电网设施建设;准备应急预案,加强有序用电工作,缓解用电紧缺矛盾;严格控制高能耗产业盲目发展,对冶金、水泥、玻璃等行业进行适度调控,鼓励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推广应用节能节电的技术和设备;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天然气等替代型能源的利用步伐,适时建立安全、卫生、高效的燃气供应系统。

七、提高社会管理和发展水平,全面构建和谐永康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构建、突出重点,加强规划指导,推进以人为本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显着发展。认真研究、设计、筛选一批重点项目,建好、管好、用好项目,有重点地增强永康市作为全国百强县(市)的社会服务功能。点面结合,全面构建和谐永康。

(一)优先完善社保救助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险体系,重点落实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探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重点是进一步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推进农村“五保”、城镇“三无”对象的集中供养工作,加强城乡敬老院(福利院、疗养院)的布局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行“一口上下”救助模式,深入开展“扶村帮户”行动,切实保障贫困家庭的子女顺利入学。积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切实加强劳动者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合理保障制度。

(二)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1.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以建设科技强市为目标,建立健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突出重点,形成特色,为打造五金机械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以加强五金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为重点,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内部以及不同企业、科研单位之间柔性合作的共性关键技术、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切实有效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企业实施专利、标准和品牌战略,以财政扶持、示范奖励等措施确保并稳步加强企业研究开发(R&;D)投入力度;积极开展“架桥工程”,大力推进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柔性科技合作,提高产学研结合的规模和水平。

2.有效整合优化教育资源

一是以学校区域布局调整为契机,加大投入和整合力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城乡中小学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重点支持、大力建设优质高中,鼓励优质民办学校集团化办学;二是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积极探索形式灵活的本地化高等教育建设,加快培养大批专门性的技能人才;三是加强优质教师队伍建设,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提高农村教师的物质待遇和业务水平;四是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本地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校企联合的社会化培训,提高公众文化素质。

(三)发展文卫体育事业,建设“人文永康”

1.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大力弘扬“永康精神”,把永康市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是以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体制为目标,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稳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重点实施“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浙江东海明珠工程”,加强镇(街、区)文化站和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公共图书馆、大剧院、文化馆、博物馆和若干纪念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大力扶持文化事业产业化发展,鼓励多元化投资体制,培育一批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二是以实施精品工程为突破口,搞好“华溪春潮”、“五金博览会”文艺演出等活动,带动永康市文化事业的繁荣。三是着力培育有鲜明特色的新型区域文化,加强“十八蝴蝶”、“九狮图”等民间文化品牌的宣传,加强民间艺术保护,突出五金文化,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有机结合,提高永康市知名度和竞争力。

2.协调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应急机制,重点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科学规划、优化调整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空间布局和制度建设上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在加强监管、严格准入的基础上,鼓励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竞争,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经营效益。

3.积极开展体育事业。采取多方合作,按照实际需要研究规划“两馆一场”等基础体育设施建设;深入社区、村镇,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鼓励体育事业的产业化运作。

(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建设“平安永康”

全面落实责任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突出抓好生产作业、道路交通安全、建筑施工、消防和化学危险品等管理,严格对事故隐患的综合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健全有效的工作体系和队伍网络体系,切实提高针对各类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行政应急能力;继续开展安全作业和食品、药品安全等专项整治工作,研究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公民安全教育,强化危机意识。

八、加快政府改革和职能转变,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加快政府转型进程,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改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切实转变政府服务理念,建立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构筑舒适、安全、高效的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

(一)大力推进三大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1.以事业单位改革为重点,推进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变政府直接、微观管理为间接、宏观管理;合理调整事业单位布局结构,改革经费管理方式,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改革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单一的委任制。改革市政投融资体系,建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通过完善价格听证制度等政策允许民营经济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提高基础设施的经营管理效率。

2.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改革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加强政府投资决策监督;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规范投资行为;加快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拓展多种融资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3.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减少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通过建立和完善政府顾问制度,完善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健全决策后的评估机制;建立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研讨论证与责任追究制度;改革决策内部体制,实现政府管理决策、执行和监督相独立;坚持和完善政府内部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有效地推进政府各项工作。

(二)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制度环境

1.规范市场秩序。减少行政审批,加强市场宏观监督,继续强化执法体系建设;规范信用秩序,探索建立地方性信用法规、制度体系,努力提升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水平,继续打造“信用永康”;强化市场监督,建立高效的服务体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2.引导发展非政府组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规范各类民间组织,积极引导建立协商、民主决策的运行体系,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完善行业内部约束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

3.健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保护各种产权权益、消除所有制歧视,完善国民待遇;鼓励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质量监督,提高标准化水平。

(三)继续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加快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全面执行《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规定,精简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增加透明度。优化政府工作规程,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

2.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运用数字化和网络技术,打破政府部门内部管理在时空上的分割,建立更集约、快捷的一网式办公系统,实现内外网的工作流程整合,提高政府办公信息化水平,推进政府管理现代化。

3.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按照公务员队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提高公务员素质,精简公务员队伍。

4.加强政风建设。坚持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创实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评议考核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提高民主决策水平;继续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