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民营经济与区域发展(第七辑)
18674700000007

第7章 杭州高新区(滨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4)

2.坚持“两合一留”,优化行政管理模式

进一步理顺行政区与开发区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坚持江北区块现有管理体制不动摇的基础上,继续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落实“收费归滨江”的政策。完善行政许可监督机制,建立并联集中、高效便捷、公开透明、协调顺畅的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审批系统,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争取落实高新区有关市级管理权限政策,加大管理体制创新力度,倾力打造“科技特区”和“创新特区”。

3.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

发挥政府资金集中使用和带动社会资金的作用,推行“投资、建设、运营、监管”四分开体制,全面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完善财政投入的重大项目稽查制度。确立企业在竞争性领域的投资主体地位,做到“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

(三)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心是优化和创新产业组织,培育核心企业,重视大企业市场集中率,打造优势企业集群。重构企业体制机制优势,鼓励企业上市,推动和引导企业开展以企业制度、治理结构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管理革命”,重塑经济发展的微观制度基础。大力推进上规模企业逐步与现代企业制度和治理结构接轨,通过管理信息化和股权改革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竞争力。以管理信息化推动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实现业务流程合理化和组织结构扁平化。推动和引导企业发展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企业战略联盟,增强企业的规模竞争力。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通过控股、参股、品牌整合、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发展规模经济。提高大企业的市场集中率,促进企业从传统销售模式向现代营销转变,鼓励和支持上规模企业进行品牌投资和组建自主营销网络,获取经营上的规模效益。推动和引导企业展开垂直分工,积极鼓励推进产业组织创新,鼓励中小企业围绕核心企业或龙头企业进行整合,根据产业的价值链分工,推进优势企业集群。引导和推动企业在产业层面的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促进企业间纵向分工和差异化竞争,努力构筑若干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专业化产业区。以集群优势吸引国际产业和资本的流入,增强优势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八、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全面提升公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大力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文明素质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教育群众。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进一步增强全区人民的凝聚力和创造活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强化广大市民的新区意识、首善意识、法律意识和公德意识,不断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以文明城区创建为总载体,以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做文明市民为重点,搞好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在全区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培育一批文明示范社区,为“构筑天堂硅谷,建设科技新城”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二)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满足群众文体需求

依托“和谐创业”的杭州发展模式,探索滨江新区文化发展思路,大力培育“平等、宽容,开放、多元,生态、自然”的科技城文化,全面推进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文化、楼群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广场文化、节庆文化等健康文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具有滨江特色的先进文化。完成文化活动中心、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游泳馆、动漫展示厅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至2008年,全区至少建有1家较大规模的图书销售中心(新华书店),若干家分店;2009年底前,完成区体育健身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全民健身苑(点)覆盖率达到100%;到2010年,区图书馆达到国家二级以上图书馆标准,人均公共图书藏书量达到0.6册;区文化馆、街道文化站均达到省一级标准;全区经常性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全区总人口的48%以上;国民体质测试合格率达到85%以上。注重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加强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积极拓宽文化、体育多元化融资渠道,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全区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打造“活动普及、设施先进、管理科学”的全区文化体育事业,使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三)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教育强区建设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育开放,建立起总量相对充足、结构基本合理、体制富有活力、环境条件优越、内涵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至2010年全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处于省、市领先地位。

1.发展基础教育

进一步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整合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江南实验学校与杭二中教育集团合作办学模式。全面落实学习型社区、思德建设、名师名校、平安校园、标准化建校等基本工程,高质量、高标准普及“十五年教育”,等级幼儿园在园覆盖率达到90%,优质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100%;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实现小班化教育,建成省级示范初中3所,示范小学5所;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十一五”期间,全区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具有高一层次学历分别达到70%、85%和80%;撤并全区24班以下的小学和12班以下的初中,创建标准化学校,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到2010年,全区中小学标准化学校达标率为100%;放宽办学准入条件,支持民办教育,提升教育水平;解决好国内外来我区创业、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扩大教育的对外开放,加强区内、区际的合作交流,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创建“开放和谐、优质均衡”的区域型基础教育发展模式。

2.强化职业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为手段,建立和完善以技能为本的就业培训制度。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实现职业高中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90%。至2010年,达到国家、省、市规定的职业高中办学标准;进一步改革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完善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大力实施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征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培训,现代企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职业资格认证,职业学校重点建设等六大方略;大力培养多层次的技能型实用人才,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校企联合的社会化培训,提高公众文化素质。

3.普及科学知识

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教兴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科教兴区,提高公众科技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科技创新与科技普及并重,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完善科普工作环境和制度建设,形成合力科普工作格局;探索科普工作运作新模式,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合作的科普运行机制;加大科普资源集成,鼓励和促进科普设施(阵地)建设,推进科普工作信息化,到2010年,全区100%的街道、社区(村)建有科普阵地;加强科普与科技教育相融合,到2010年,区级以上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达到10个;突出科普实践活动,推进科普单位创建,到2010年,全区50%以上的社区达到市级以上科普文明社区;以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城区”为载体,全面提升区域科普工作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