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浙江省“科研兴校”百强
18688400000010

第10章 宁波(4)

教师不仅仅是教学实践者,也应该是教学研究者。学校要求教师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把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理论学习、教学研究相结合。以课题先行的方式,实施长短课题结合,校级与上级课题统一的原则,促使教师注重学习、交流和结累,出一批成果,育一批新人。新课题立项后,召开开题报告会,明确目标和职责,并发放立项及结题经费以资鼓励。平时对立项课题进行过程检查指导,促使课题研究和实践的正常进行。在日常教学中,提出做教学行动的研究者,写案例分析、写课堂随笔、写教历等,使教师边实践、边积累、边总结、边提高。

余如玉校长不仅重视教育科研,还带头参加教育科研,承担课题研究任务。近几年来,带领老师们完成了国家级和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2007-2008年领衔的立项课题有6项,发表(获奖)论文达27篇。编着的学校管理原始版《管理如诗》于2007年3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并发行。该书系统阐述了学校管理新理念和管理新机制,全书20万余字。教育管理类新着《赢在过程》也将在今年10月份出版。一支以宁波市名校长、省特级教师、宁波余姚两级名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科研工作成效明显,在省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教科研成效及影响

至2009年上半学期末,共有80项各级各类立项课题,已完成并获奖有51项(宁波市级以上30项),其余正在进行之中。教师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414篇,获奖论文613篇。其中:2007年至今发表论文169篇,获奖论文187篇。2007-2008年度宁波市级以上立项课题19项,《创设数学情境培养问题意识》等国家级3项,《轻负担高质量教研组建设的实践研究》等省级3项,《新时期中小学科技活动系列设计研究》等宁波市级13项。校级课题10项。办学以来共编写校本读本(包括教学用书)93种,其中公开出版50种,仅建校十周年就编了《十年风华》丛书12种,计456万字。

通过教育科研,促进了教师成长,被评为特级教师、宁波市名师、骨干教师、余姚市名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共106人次,192人次获余姚市以上业务竞赛一等奖。成就教师的同时成功学生,学校教学质量的持续高质量是最好的明证。历年中考,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各项指标届届位居余姚市第一,普高升学率在92%以上,省一级重点中学升学率27.5%,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浙江赛区)连续二次全省第一,数学、科学竞赛多次位居省前茅。在建校十周年之际《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信息报》、《余姚日报》都对学校作了专题报道,学校已成为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民办学校。

宁波市李惠利小学

一、学校概况

李惠利小学创建于1991年,由香港已故着名实业家李惠利先生捐资兴建。学校坐落在绿树成荫的花园小区丹凤新村内,总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具有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典雅校舍,布局合理,造型别致优美。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800余名学生,43位教师。十几年来,走出了一条以课题促教研、以课题促师训、以课题促质量的科研新路,学校不但在一系列的教科研评比中取得了好成绩,还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的教科研热情,达到了以科研促教研的目的。

二、教科研历史及现行主要制度

从建校之日起,学校就专门成立了教科室,制定教科室人员岗位职责,由校长亲自主管,并设有一名教科室主任,一批热衷于教育研究工作、积极肯干的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成为学校科研机构的主要力量。坚持课题研究经常化、课题研究常规化、课题研究制度化,努力实现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融为一体。

为保障课题研究的规范性、实效性,学校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科研制度:

1.建立学习、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关注教育动态,阅读教育着作,要求每位教师深入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写心得体会。

2.建立考核、奖励制度。科研活动跟每年的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对于积极参与科研活动者,学校还会在物质及精神上对其进行奖励。

3.建立课题档案管理制度。科研成果的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教师的课题手册、科研成果与获奖成果进行登记造册。

三、教科研的成效及影响

由于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近年来学校在教科研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2004年,《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有机整合综合实践课程各领域内容》项目在宁波市首届基础教育教研系统结题课题评比中荣获三等奖;《高段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验》项目在宁波市首届基础教育教研系统结题课题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学生信息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顺利通过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结题验收。

2005年,《优化整合科学课程资源,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基》获宁波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伊阳、童常春等老师的研究报告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优秀结题成果三等奖;《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实践与研究》获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6年,《科技教育十年探索之路》获宁波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浙江省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2007年,《让学生学会研究学会关心——“科教德育一体化”教育方式的实践和研究》获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年度浙江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荣获第三届宁波市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二等奖;《智能机器人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辅助作用和影响》在全国第三届“新课程、新教材探究教学研讨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交流活动”获二等奖;《校外教育与科教德育一体化和谐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研究”二等奖。

2008年,“伊阳工作室”网站获浙江省优秀教学网站三等奖;《以“题卡”为载体提高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获宁波市教研三等奖;《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获浙江省专项课题成果一等奖;《营造“少儿科技乐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与实践》获宁波市第六届基础教育政府奖一等奖。

一路艰辛一路歌,一路探索一路收获,学校有理由期待通过教科研使李惠利小学的教育全面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学校有理由期待通过教科研使学校教育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学校有理由期待通过教科研让社会对李惠利小学的教育更加满意!

宁波市鄞州区实验小学

宁波市鄞州区实验小学又名鄞州区姜山镇中心小学,现有38个教学班,1800余名学生,是浙江省首批文明学校、省农村示范小学和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曾先后被评为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省书法教育先进集体、宁波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鄞州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2004年,学校又被评为鄞州区小学中唯一的“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学校教科室(现为信息科研中心)成立于1991年,在十几年的实践中,确立了“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科研提质”的工作思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培养教师为关键,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标,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使教科工作规范化、经常化、系列化,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领导重视,机构完善,教科工作有保障

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的路子。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把科研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中,把开展教育科研作为提升办学品位的有效途径。

历任校长都能带头进行教科研究,现任校长俞宏伟就承担了省重点研究课题、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等多个省市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同时,学校还建立了“校长室-信息科研中心-中心教科组”三级科研网络,通过教科组带动全校教师,营造深入教学、全员参与的良好教科研氛围。

二、规划合理,制度健全,教科管理求规范

为让科研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学校制定了《鄞州区实验小学教科工作五年规划》,每年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中都有明确的教科工作专门内容,信息科研中心每学期都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和专题总结,并有中长期规划。学校每年还在预算中列出教科专项资金,以保障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学校还制定了《教科研成果考核及奖励办法》、《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等多项教科研管理制度,把科研工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地推动了科研工作的开展。

三、真抓实干,求实创新,教科工作出成效

1.“学习例会”——科研骨干的成长摇篮

“学习例会”是学校针对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每月开展的学习培训活动。

该活动每次都有研修主题,且形式丰富多样,至今已邀请多位专家作客。该项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教科研骨干的成长,并由此辐射到各个年级、各个学科,带动了全校教科研水平的稳步提升。近年来,学校涌现了一大批教科研骨干,多名教师被评为省、市、区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撰写的论文在各级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或获奖达数十篇,成了学校教育科研的“领头羊”。

2.“三刊一报”——学习展示的有效平台

“三刊一报”是学校自办刊物,创办已有十余年历史,分设“课题之窗”、“论文随笔”、“信息扫描”等栏目,为老师们提供了便捷式的科研信息,搭建了学习和展示的平台。校刊《教改花苑》已连续多年在区优秀校刊评比中获一等奖。

3.“教”“研”相长——课题研究的不懈追求

学校坚持教研、科研的同步发展,开展有实效、多形式的校本教科研活动,把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教”“研”相长。

学校先后开展了二十余项省市级课题研究,涉及教育教学各个领域。《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习作》课题成果在中央教科所识字年会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运动处方”对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研究》获全国大课题组成果一等奖;《快乐体育促进学生发展的研究》获浙江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学科综合活动”系列课题成果获浙江省“九五”重大课题成果奖。2008年,《人类经典寓言与儿童成长研究》获浙江省第六届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信息技术自助式学习促进学生终身学力培养的研究》获市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学校自2000年起,连续7年被评为宁波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还被省教科院评为“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中心小学

塘溪镇中心小学创建于1930年,至今已走过了近八十年的漫长历程。学校位于宁波市鄞州区的东部山区,现有24个班级,1202名学生,60余名教职员工。学校作为“名人教育”特色学校,打造的“走近名人”教育科研成果曾入选浙江省首批“德育精品工程”,《教育信息报》曾以“家乡名人照亮学子心灯”为题,大幅报道过学校的“名人教育”经验。

近年来,学校坚持将教育科研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力,教育科研已经成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的生长点,成为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的新的支撑点,成为营造学校特色的新的闪光点。自2004年至今,学校曾先后承担20多项区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省级规划立项课题3项。课题研究成果曾在区级以上获奖10多项,《地方性名人教育的实践研究》、《开放式美术教学的研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宁波市人民政府第三届、第六届基础教育成果奖二等奖;《小学美术有意义学习的研究》、《绘画疗法对儿童的心理干预研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宁波市2005年、2007学年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比一等奖,浙江省三等奖。

教育科研的蓬勃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全校教师在区级以上教学业务竞赛上获奖46人次,研究论文有20多篇在《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报》、《中小学管理》、《中国美术教育》、《小学教学设计》等省级以上CN教育报刊上发表,其中有一篇研究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的《小学各科教与学》全文转载。周信达校长独立撰写的《透析基础美术教育》美术教育研究专着在2009年6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