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小人物史记Ⅱ
18688800000007

第7章 潮起潮落(6)

这两年,我最大的进步就是,很多问题不等老外开口问,我就能提前把答案公布了。比如老外在街头看到一个小孩,神神叨叨地跑来找我,我赶紧抢在他前面说:“你是不是想问为什么中国的小孩屁股上开着个洞?”老外一听,头点得跟木鱼似的。再比如,早晨跟客人见面,问他们昨晚睡得好不好,还没等对方回答,我就说:“中国的床太硬了,对不对?”久而久之,老外们都觉得我是个很“神”的导游。

“好弄”的老外

说句良心话,瑞典游客的确是好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听话、守时--瑞典人守时到怎样一个程度?早上集合,我通常是全团最后一个赶到大堂的。一看客人都聚在那里了,我赶紧说:“对不起对不起,我来晚了。”他们说:“没晚没晚,还有两分钟呢,是我们来早了。”最后一天要退房,我告诉他们:“8点45去前台退钥匙就足够,不用提前,因为我已经把酒店查房的时间都算进去了。”尽管说得这么明确,第二天我8点半下楼吃早餐,还是发现我的客人已经齐齐地站在大堂里了,说“反正也没什么事,不如早点等着”。哎,他们是没什么事了,可我还没吃早饭呢!

我曾亲眼看见,有个带×国团的导游,因为帮一位客人换钱而晚到了几分钟,被其他客人骂得狗血喷头。所以我应该庆幸,我遇到的瑞典游客大都十分有礼貌,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素质高”。或许真的是这样,经济条件好了,人的精神面貌也会不一样的。

旅游团的司机一般都会在大巴上卖矿泉水,10块钱3瓶。我很直接地告诉他们,超市也有卖的,要便宜很多(我这样说主要是防止客人发现价格有差异而投诉我们)。但是老外仍然喜欢在车上买水,他们很愿意让司机赚点小“外快”。

有时候客人拿了100块钱来买水,司机手头没有零钱找,我就说:“你们先拿水喝吧,等有了零钱再付,喝够了3瓶自己把钱投进车前的小盒子就行。”向老外卖水,司机们都很放心,小盒子里的水钱,只会多,绝不会少。

瑞典人的友善,有时候真的让人感动。有一次我们从上海坐火车去苏州,大件行李是托运的。到了苏州的酒店,拿到行李箱,我发现搁在夹层中的一个信封被人动过了,里面480元人民币不翼而飞。当天我就现身说法提醒客人,千万别把贵重物品放大件行李中。吃完晚饭回房间的时候,我看见很多客人聚在走廊上正说着什么,一见到我来,立刻作鸟兽散,全都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其实我已经猜到他们在嘀咕什么了。果不其然,第二天早晨上车,领队递给我一个信封,说:“你是因为带我们的团才丢钱的,这个损失不能让你来担。”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推了半天,最后还是收下了那个信封。后来打开一看,居然有900多元,是我丢失的整整两倍!

突发事件

带团最怕的是突发事件。

最近在上海的那天早晨,全团突然上吐下泻。以前客人吃坏肚子的事也是常有的,但像这一回,全团24个客人,加上我这个全陪,居然无一人幸免,绝对算是很严重的“事故”了。

一开始,我还觉得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直到中午,病得最严重的那个客人在我眼皮底下突然摔倒,我才紧张起来。当时我还以为她被什么东西绊了一跤,正要去扶,只见她的嘴里吐出一大堆脏物,紧接着,大小便失禁,全身上下没一处是干净的……

在场的人统统吓呆了。连这位客人的丈夫,也呆呆地站在一边不知所措。

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赶紧叫救护车吧!”我才反应过来,赶紧拨120。

就在这时,躺在地上的客人制止我说:“千万别叫救护车,让我躺一会就行。”

我疑惑地看看她,再看看她丈夫,她丈夫也说:“没事没事,不用去医院。”我再转身看看领队,领队也说:“让她躺一会就行了。”这时司机和地陪在一旁不断地提醒我:“不把她送医院,万一出了事咱们可担不起!”

然而无论我怎么做工作,客人都像小孩一样,就是不肯去医院。我实在劝不动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超市帮客人买了套干净的衣服。

等客人换上一身新衣服,从洗手间里出来时,居然是一副活蹦乱跳的样子。

她很开心地对我说:“我已经没事了,可以跟大伙一起参加活动了!”

然而,事情却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晚上去马戏团看杂技,20个客人全趴在酒店里起不来了,只去了4个客人,还没看到半场,也全都吐得稀里哗啦。

旅行社、酒店、餐厅的领导都赶来了,他们说,肯定是食物中毒,全团去医院吧!

但无论我怎么动员,他们就是不肯去医院。我说:“如果是食物中毒,我们一定要追究餐厅的责任,但你们至少得去医院验个血留个证据才行啊!而且你们都买了保险,不用花钱的!”可是客人却异口同声说:“没事没事!”有个老头悄悄对我说:“Kjell,我这一辈子旅行过很多地方,吃坏肚子是很正常的事,你不用担心。”很多客人还反过来劝我:“你赶紧休息吧,你自己也拉肚子呢。”

老外为什么不肯去医院呢?或许是因为信不过中国的医术?或许是太累了,觉得上医院麻烦?或许是怕耽误后面的行程?我却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他们是不想给我添麻烦--这可不是我自作多情,以我对瑞典人的了解,有些友善的客人还真是这么想的。

第二天我们从上海坐火车去苏州,苏州的旅行社特地配了两台车给我们,一台继续活动,一台直接送医院。结果虽然大家都病歪歪的,却没有一个客人选择后者。等这个团到杭州的时候,大家基本上痊愈了。一场原本很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就这样平安度过了。自始至终,没有听到一个客人抱怨过什么、指责过什么,每天早晨他们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样了?好点了吗?”

可是旅行社还是很紧张,不停地问我:“你觉得他们回国后会投诉吗?”我拍拍胸脯说,依我的经验看,百分之一百不会。

旅行社的紧张是有道理的,这种事,说大可以闹得很大,甚至可能扣上外交事故、奥运安全、食品卫生、国际影响等很多帽子;可有时候,说小也小,大家同舟共济,互相鼓励,一场危机很快也就过去了。

“淡如水”的国际友谊

以前我觉得,导游和客人的关系,微笑也好热情也好,都是职业需要,等客人一走,收起笑容,“友谊”也就结束了。后来我才发现其实并不这么简单。我经常走一条名叫“大中国”的线路,游走北京、西安、桂林、阳朔、上海、苏州、杭州这7个地方,要跟客人朝夕相处14天--14天,人的一生中能有多少个14天啊!

最后分离的时候,确实是依依不舍。

有个领队跟我合作多年,每年五月份都要组一个大团来北京。这个领队有个特点,就是特别念旧,每年来她都一定要用同样的酒店、同样的导游、同样的司机、同样的大巴--而且大巴必须是53座的,为什么呢?因为她每年都是按53座的标准组团的,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按理说,西方人都喜欢坐得宽敞一点,人与人之间保持点“距离”,所以我们的车一般都要空出50%的座位。而这位领队偏不,她觉得大家挤挤才热闹,这样才更有中国味道,所以绝对不让一个座位闲着。

因为是重点客户,旅行社也特别重视,有一年特别派了一辆新的豪华大巴去机场接他们。结果老太太一看就不高兴了,非要旅行社换回原来的老车。殊不知原来那辆车早已淘汰,没办法,旅行社只好赶紧把旧车找回来,洗了洗,下午就换上了。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从酒店出发,刚开到第一个路口,那辆老爷车就熄火了。正是王府井大街交通最繁忙的时候啊,司机满头冒汗,在车底下鼓捣了半天,然后满身油污地钻出来对我说:“这可怎么办呢?你看,能不能请客人帮忙推一下车?”

我把司机的意思跟客人说了,所有人都下了车。只见繁忙的王府井大街上,53个老外齐心协力推着一辆大客车慢慢“爬”过十字路口,很多路人停下来看热闹。不一会儿,车屁股后面突突突冒出一股黑烟,老外们一边呛一边大笑,赶来维持秩序的警察都看傻了……

这件事,后来上了瑞典的报纸,还配了一张大大的图片,当然不是负面报道,而是作为一则旅游趣闻,成了当地报纸的“开心一刻”。

因为那个系列团里所有客人都是从同一座城市来的,于是我就成了那座城市的“名人”。2004年我去瑞典留学,恰巧就住在那个城市。有一次上“演讲课”,我给大家讲了这个推车的故事。没想到第二天,很多同学跑来跟我说,他们的父母都认识我,因为他们都曾经是我团里的游客。他们还请我去家里玩--外国人的邀请真的不是随口说说的。那一年我在瑞典留学,整整一个学期,每个周末都是在瑞典人家里度过,几乎跑遍了瑞典全国各地。

在瑞典的时候,有天老师叫我去接一个电话,我一听,原来是曾经的几位客人打来的。因为我跟他们提起过,瑞典教育大臣访华的时候(当时我还是研究生),曾经给我颁发过奖学金,资助我第二年去瑞典学习。结果客人就把这事儿记在心上了,居然打电话去瑞典教育部,查找我这个中国人的下落。工作人员请他们稍等一会儿,过了几分钟就回复道:“这个人我们已经找到了,他现在在梅拉道伦学院……”

更神奇的一次,那年秋天我突然收到一位瑞典市长的邀请,去参观他们的市政厅。到了那里我才发现,原来那个市的市长,竟然是我以前团里的客人!我只记得那个团有30多人,可是我压根没有注意到团里居然还有一位这么重要的人物!为了帮助我更好地回忆起她是谁,这位女市长拿出一张照片--我顿时想起来了,那一次她在路边摊买了一顶帽子,就是模仿清朝皇帝戴的那种,打算带回去送给孙子。上车的时候,我开玩笑似的把帽子扣在她头上,引来全车人哈哈大笑--照片上这个戴着一顶奇怪的帽子扮着怪相的人,居然就是市长啊!

那天下午,这位女市长反过来为我当导游,带我参观了他们的城市,并且惟妙惟肖地学着我的样子做讲解。一大帮瑞典记者跟在我们后面做了全程报道。

去年有一个团,大年初三就来了。害得我年都没过好,大年初一就急急地从杭州赶回了北京。春节期间我女朋友正好没事,有天晚上过来跟我们一起看杂技。老外们看见我女朋友,都很关切地问:“你们什么时候结婚啊?”我随口说:“快了快了!”

结果那个团在回国的时候,领队悄悄地塞给我一个“红包”,说是给我的结婚礼物。我拆开一看,里面居然有8000元钱。站在人潮汹涌的机场里,我顿时就傻了。

外国人怎么知道中国人结婚要送红包?这当然是我告诉他们的呀。跟客人介绍中国人的婚俗,肯定会讲到喝喜酒、送红包、闹新房这些,客人听进去了,所以才会随这么一份大礼给我。今年那领队来,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结婚了吗?”我忙说结了结了。她又问:“是跟上次那个女孩吗?”

“难弄”的老外

“老外”也有他们的“难弄”之处。我曾在一位瑞典客人家里看过他拍的中国照片,几乎全都是那些让人不忍目睹的破败场景。

他们对在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看到的繁荣景象,从内心深处还是深表怀疑的。有一次,我带团去中部地区一个相对不太发达的省份,坐了很久的汽车,路上坑坑洼洼,到处可见一辆辆黑乎乎的运煤卡车,环境非常糟糕。客人看到这样的场景,兴奋不已,透过车窗咔嚓咔嚓拍了很多照片。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很多客人都对我说:“Kjell,谢谢你带我们看到了‘真正的中国’。”在西方人看来,上海、北京、杭州,那些现代化的地方,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中国”。

许多老外都是带着成见来中国的,所以作为涉外导游,我们更要不卑不亢。

比如他们喜欢去北京的马路市场讨价还价买便宜假货,一边自己买得很欢势,一边指责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这时我就毫不示弱地说,买那些假货的只有外国人,我们中国人就不爱逛马路市场。老外一听就愣住了:“那你们平时都去哪里买东西?”我说当然是去大商场啊,如果我的朋友哪天穿了假冒名牌上街,肯定会被人笑死的。他们一个个将信将疑。

他们不知从哪里听说,中国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走在户外必须要戴口罩。

结果来了一看,大街上根本没人戴口罩,就觉得很失望,仿佛这里不是中国。有一次终于在路上看到一队戴口罩的人,老外们高兴得大呼小叫,争相拍照,我一看,其实那一队人,是韩国游客--他们哪里分得清中国人和韩国人啊。

他们知道中国有重男轻女的传统。每次带他们参观幼儿园,他们就盯着那些小孩一个一个数,然后煞有介事地问我:“为什么这里的男孩比女孩多?”紧接着又忿忿地质问道:“难道女孩就没有上学的权利吗?”

他们看到汽车在斑马线前不让行人,就问我:“你们中国有交通规则吗?”听了这样的嘲笑,我只能怪有些司机的交通意识的确太差了。在郊外看到一座冒着烟的火电厂,就有老外大惊小怪:“那是一座核电站吗?”看到马路上有人遛狗,就会有人说:“这条狗待会就该成为主人的晚餐了吧!”我这边刚刚解释完我们中国人没有吃狗肉的传统,那边就有老外向我汇报,他亲眼看见小吃摊上有人在卖狗肉……

他们每天都向我提出很多又好气又好笑的问题,当然仔细想,也是对发展中的中国的提醒。

或许你会问我:你带老外去了那么多地方,他们最喜欢中国的哪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