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富士康真相
18689700000025

第25章 魔鬼工厂的细节管理(3)

郭台铭进一步分析:经营就是对经营绩效的管理,等于是IE的分析方法。工业工程就是价值评估工程——这件事情我该不该做?我该怎么来抉择?都要分析。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做任何事情之前,该做的、不该做的,先做的、后做的,主力去做的、协力去做的,首先要判断并选择一个优先顺序。当然,时间有限,资源也同样有限,所以还要确定资源分配的权重与比例,确保特事特办、专案专办。再者,必须对投入和产出的效率进行预计和评估。这样一来,事情值不值得做就不会犯迷糊了。

工业工程也就是成本分析工程。一定要设定目标管理,把目标量化、图形化、数字化,以此来作成本分析。分析还要采取科学的手法,运用各种模型、数据库,甚至进行现场实测。成本分析也是提案改善的利器,IE技委会的多个改善案例都涉及成本分析,从投入到产出的评估。在把“不合理”进行“合理化”改善时,一定要划算,要得到有形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以及无形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

也许IE分析手法不能提供最完美的办法,但它总有更好的办法。经营效率管理所涉及的一切,从研究、设计、开发,到制模、产品制程、供应链管理,甚至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员工关系管理、社区关系管理,以及对外的媒体关系管理,都是IE可以发挥的空间。

郭台铭对IE工程非常着迷,提出把富士康办成培养工业工程人才的企业学校。他还要求与富士康合作的清华大学陈振国博士:“从美国再请几个洋教授、洋和尚回来,虽然他们不一定会念经。尝试开设国际班,让他们用英语教学,让我们的IE人才不但是国内的高手,而且成为国际同业的佼佼者。”

其实,所谓IE就是管理泰斗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管理的现代化。泰勒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重点研究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效率。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泰勒的管理实验主要运用这样一些方法: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过去,则是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各自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第三,与工人亲密协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办理。第四,资方和工人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职责都由工人负担。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

没有管理,只有执行

一天早晨,郭台铭邀集六七个主管开会,认为有些问题必须马上解决,并立即找来另外四五位相关主管开会。讨论之后,问题更多,于是再找更多的人加入会议,一直开到半夜。结果,前后共有二三十人参加会议,会议持续了18个小时。

有人评价,追根究底是郭台铭成功的关键。在这方面,台湾的王永庆和郭台铭做得最好。郭台铭称之为“执行力”。

郭台铭也说:“要谈执行力,王永庆就是最好的代表。执行力中重要的元素就是毅力,这点我绝对比不上王永庆先生。你看,一个人每天跑5000米,持续50年,这点我就做不到。我想我跑两个星期可能就放弃了。光在生活习惯上他就让我十分佩服。他的企业屹立不摇,靠的就是执行力。”

“另一点令我佩服的是王永庆非常注重流程,他花很多时间在设计表单与流程上。王永庆有一句名言:任何一个好的科长,经手的表单不论是请假或付款单,一定要做到六成的退回率。因为很多人填表都不实在。在企业里,任何一张表单如果都能填写得明确、详细,把关严格,执行力好,企业竞争力马上就提升了。”

郭台铭还举出更多执行力的例子。美国U PS快递公司对工作人员,每天走几步路,弯几次腰,在出门前都规定得清清楚楚。麦当劳,每天开店要花15分钟时间,从第1分钟到第15分钟都有流程规定,巨细无遗。

郭台铭是一个“横挑鼻子竖挑眼”的高手。新客户、新产品的营收增长是多少?从竞争对手那里争夺客户和订单的能力有多强?你的资讯处理、领导统御和组织学习的能力如何?你在大量生产爬坡、小量多样变化、产能规划与利用方面的管制能力怎么样?你的品质流程控制、品质不良分析,以及提供给客户的产品竞争力如何?你如何精确保证对人均营收成长率、报酬率、资产及资本报酬率、成本改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与经营管制?产品设计、工程资讯、技术提升的工程能力怎样?郭台铭总能在各方面给你挑出几个毛病来。

郭台铭强调执行力时说:“我的字典里没有管理,只有执行。”

执行必须是制定管理规范的着眼点。执行力是落实系统化流程的思考与行为模式,重点在“做”和“贯彻”,也就是身体力行、实事求是和勇担责任。执行的结果必须体现效率高、行动准、品位精的诉求。有没有执行力,是在考验你是不是行动者、实践者,更考验你是不是真正的战略家。

执行力绝不是神秘的东西,它就是“坐而思,不如起而行”,“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求的是一定要行动,行动,再行动。执行力,就是把事情做好的方法,要用头脑去做事;执行力,不要求好高骛远,只需要从战略出发,实实在在从简单入手,克难而行;执行力,意味着做事要负责任,不要优柔寡断,不要拖泥带水,不要敷衍搪塞。

实验室也要讲纪律

执行,贯彻,就要纪律严明。

“走出实验室,就没有高科技,只有纪律。”这是郭台铭强调执行和纪律的名言。实际上,富士康的纪律严明不仅体现在实验室之外,同样体现在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员身上。

“所有工作都要有三个压力:时间、品质和成本。有压力,才称得上工作,不然就是玩耍。”郭台铭认为,这三个压力,科研人员也要有。既然工作难逃压力,就要有一套方法来管理流程,这就是纪律。制造业要纪律,研发更要纪律。研发要有责任,答应的事就要做到,这种责任心就是研发最重要的纪律。

富士康的研发文化,就是纪律加上研发。不少人都说富士康只有制造没有研发,其实他们一直都在做研发。要不是研发人员,富士康的专利数能在台湾和大陆企业中都名列前茅?富士康强调的是,不是只有具备科学园区才是研发的模式。

有人说富士康留不住研发人才,研发融不进富士康文化。郭台铭针锋相对:“我认为他们不懂高科技。研发不仅需要纪律,而且比任何部门都更应该重视纪律。研发的每个步骤、研究的每个报告分析、研究过程找到的任何缺失、实验的验证都应该有纪律。有人说研发人员不能骂、不能催,我绝不同意。很多谣传说我常骂人,其实我很少骂人,我只是告诉员工哪里做错了,若一再犯错才会对其进行处分。我承认我是走强势领导风格的,但这是领导风格,不是骂人。”

“高科技更需要重视纪律。一个人搞研究,当然能随心所欲,但一群人的团队作研究,没有工作方法,没有纪律做得下去吗?我们要的是能进行团队合作的人才,不要天才,因为天才型的研发人员到哪家公司都会令人头痛,天才就该让他留在天上。”

“教不严,师之惰”

外界传闻郭台铭经常骂人,作风粗暴,富士康管理气氛恐怖。

郭台铭辩解道:“这很多都是传媒夸张。我认为富士康的管理严而不苛。我处分的步骤是:错第一次,口头提醒,因为不教而诛是不对的;第二次,会郑重告诉他犯错了;第三次再犯,就一定处分。如果我第三次还不处分,往后我的话就会成为耳旁风。”

郭台铭首先是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教不严,师之惰”。如果连续发生质量问题,事业处的主管要罚站,并且是在同仁、部属面前罚站。要面子,就不能让质量走样。公司处分从上而下,员工会想:今天如果我做不好,上面的人就要帮我背责任,所以我要想办法做好。如果不会做,上面的人就会跟我一起做。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作为领导、主管、负责经营的人,都要以身作则,真的错了,你必须最先负责任。经营公司最重要的是上行下效,上面重视什么,下面就执行什么,质量出了问题,主管就要罚站。富士康的文化是,责任应该由上位者来扛。

富士康的执行方法很清楚:第一,分层负责;第二,由上面带领下属执行;第三,数字管理。富士康要求,任何过程一出问题,主管必须先到现场进行处理。

富士康经营部分成四类:经营层、规划管制层、执行层和作业层。经营层负责经营事业。非常清楚,营业部要有数字,完全是数字管理。公司把每一年成长的机会都转化成数字,让每个经营者了解自己必须要达到的经营指标。背负责任的经营层要以身作则,负责带领规划管制和执行层去执行任务目标。任何执行层的人遇到困难,做不到时,经营层和规划管制层的人都会跟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公司要求亲自参与的每一位高阶主管,都必须跟执行层共同作业。比如,开发产品与生产,都由各专案小组组织会议推动,每个专案组都由高阶主管来带领。

出入厂区窥管理

工厂内部的具体管理情况是很难被外界所知的,但从出入厂门的管理,可感受到富士康管理的严苛,由此遭受的议论也颇多。最近媒体就批评富士康的保安恶,因为这些媒体差不多都被保安合理合法地挡在了门外。

关于出入厂门的严格管理,富士康自有它的考虑之处,并不仅仅是为了向外界树立一个形象。有好多企业试图打探富士康内部的情况,其中当然也包括竞争对手。富士康的管理、设备、产品、技术等,都是他们渴望了解的内容。

曾经发生过有人将产品悄悄带出工厂的事情。典型案例是,有一个员工每天乘车出入工厂时,胸前总抱着一本厚厚的《牛津双解英汉大辞典》,给人的印象是学习特别用功,但英语考试时成绩却非常差。有一个主管突然产生了一丝疑问,悄悄安排保安在他出门时注意一下那本大辞典。结果出门时保安打开一看,大辞典是被挖空了的,里面藏有两块高端手机主板。后来查清,半年内这个员工共带出了价值60多万元的手机主板等产品。

富士康是严格禁止员工和来宾携带数码相机和电子存储设备的,如有携带,必须层层打报告,这是出于对资讯安全的考虑。

2003年8月和2004年12月,富士康就发生过两起员工泄露公司商业机密的事件。2003年8月11日,朱某利用工作中可以接触公司部分内部电脑资料的便利,违反公司保密协定,将公司采取保密措施的程序资料共57份文件,通过办公室电脑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传送至大学同学的电子邮箱。次日,朱某提出辞职,资讯部门依例通过邮件检测系统对朱某的电子邮件进行检查,发现了朱某擅自发送机密文件的事实,随即报警,并随同公安人员赶至朱某同学处,将该批文件全部删除。

2004年12月23日17时,蔡某趁同事离座之际,利用同事电子邮件账户将同事电脑文件夹内的8个集团工程代码、客户料号、供应商名称等众多核心机密,用11封电子邮件发送到了自己的外部电子邮箱,造成公司运营机密泄露。由于公司早已对电子邮件进行了稽核与严格管控,资讯部门及时发现了此举动,经过警方协助,此部分公司商业机密仅扩散至蔡某个人信箱。

朱某和蔡某的行为违反了公司与员工签订的知识产权保密协议,也使得公司因朱某和蔡某的行为而违反了与客户签订的保密协议。根据与客户的保密协议,富士康向两家客户分别赔偿了经济损失125万元和150万元人民币。朱某和蔡某也受到了相应的法律制裁。

两件案件之后,富士康再一次对员工进行资讯安全教育,重申8条资讯安全规定:

1.对电子邮件加强管理,严禁使用邮件将公司机密资料传递到外部邮件地址,不定期对电子邮件以及违反资讯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稽核。

2.资讯安全常委会出台的资讯安全管理规定,补充和完整原有涉及不足的资讯安全内容。

3.对员工进行资讯安全教育训练,重申机密资料保存管制的相关规定。

4.严禁公司员工和外来访客携带可移动存储设备进出厂区。如确属工作需要,需由事业群最高主管核准放行。

5.对电脑网络使用进行监控与管制。所有上网资讯将由资讯部门记录,并定期稽核。

6.将电脑加入安全管控体系,办公室所有电脑必须加入活动目录安全管控,加入自动补丁防毒管控体系。电脑使用人员离座时要锁定电脑,长时间离开时要关闭电脑。

7.加强打印机管理。打印文件的人员不能在打印机附近遗留机密文件,要将作废的文件用碎纸机粉碎。

8.加强办公桌面管理。下班后要将桌面整理整齐,把各类文档放入适当文件夹中,放置重要文件的抽屉要上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