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程程访问
18690000000015

第15章 李云迪——我们追求生活的品质(1)

李云迪 钢琴王子

行云流水般的音乐,激情迸发的演奏,12月19日晚上,杭州大剧院歌剧厅里上演了一场古典音乐的盛宴。能把200年前肖邦的经典钢琴曲演绎得令现场观众如痴如醉,这就是“中国的钢琴王子”李云迪。这也是李云迪第二次来杭州举办演奏会,对于这个浪漫优雅的城市,他有着特殊的感情。

精彩对话:

程程:在杭州演奏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因为你也提前一点就来了杭州嘛。

李云迪:非常向往杭州,因为在印象当中杭州是一个非常优美,而且诗情画意的这样一个很有意境的城市。然后来了杭州以后,当天晚上去西湖旁边去喝了一点茶,欣赏一下夜景,去了一下断桥,感觉到这种天然、自然还有人文的一种生活的一种气息,这种lifestlye(生活方式),有一种小小的冲动吧。

程程:然后有了自己的体会之后,可能再演奏,现场的演奏就会不太一样吧?

李云迪:杭州大剧院非常好,然后特别是这个观众啊。因为前几年有来表演过一次,杭州大剧院是第一次过来,然后这次的观众非常得好。我觉得在演奏当中和这些琴童互动,看到大家在演奏当中非常得安静,让我觉得非常得开心吧。因为特别是演奏长的乐曲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孩子,需要很多的耐心。没想到这么一弹琴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得集中,全神贯注在听,我觉得非常不容易。

虽然只有二十几岁,但李云迪早已是享誉世界乐坛的青年钢琴大师了。

2000年,18岁的李云迪在波兰摘下了肖邦钢琴大赛金奖桂冠,打破了金奖连续15年空缺的沉寂。他的出现如一声惊雷,让世界乐评界惊呼:这是震动世界琴坛的一大壮举。

程程:我也一直很奇怪一点,你说肖邦是一个波兰的作曲家,你是一个中国的男青年,当时18岁。我们说2000年的时候,你去夺得肖邦的音乐大奖,18岁一个男孩子靠什么去理解了肖邦音乐里面的精髓,又去打动了他们本土的和世界各地最好的音乐鉴赏家?

李云迪:那个时候我记得老师跟我说,我的钢琴老师对我说,首先要有一种爱国的情结,这是很重要的。同时有一种执着,中国人有一种勤劳和勤奋,同时还有一种专注,努力坚持不懈这个精神。还有一种中国人的勇敢,这个精神是贯穿着我当时在参赛或者演奏中的所有的理念。对于中国人来理解西方音乐,其实在感情上来讲我觉得没有隔阂。从民族的情结和友谊这方面来讲,我觉得人类都是一个共通的一个,在一个共通的感受上的。因为音乐之所以能够超越语言,因为它是全人类的一种语言,它是一种精神的表达方式。在这一点上,我觉得音乐确实能达到世界的一种,能够把世界各个民族各种文化能够聚集在一起。

程程:可是你那时候太年轻啊,才18岁啊!

李云迪:但是18岁的时候,有一种首先是非常积极。而且首先我那个时候也非常投入很热爱音乐,也很热爱钢琴,当然也很喜欢肖邦。当时也很愿意全身心地去准备好,去理解去挖掘,或者说去了解它。

凭借对音乐背后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几近完美的演奏,18岁的李云迪彻底征服了严苛的评委和挑剔观众。使他成为肖邦钢琴大赛举办70多年来最年轻的金奖得主。西方媒体评价说,这是“中国音乐界的里程碑”,并称他为“浪漫派钢琴大师的接班人”。

李云迪:当时参加比赛就想的是,一定要为中国人争光。而且一定要把自己最高的水平发挥出来,至于什么样的结果都无所谓,无怨无悔。

程程:可是选派了你没有选派别人,你不会带压力去吗?

李云迪:其实当时也有三四位被选派的中国各个地方的去参加比赛,所以说没有想。都是想的是,我自己想的是能够把自己的演奏最佳状态发挥出来。

那时候18岁嘛,其实也是也会有紧张,因为没有参加过这么大型的这么权威性的,在专业界里面大家就是非常敬仰的这样一个赛事,在钢琴届里来讲相当于奥运会一样的。所以说还是觉得对我来讲,那时候还是觉得,包括但老师那时候也认为有一点距离感。因为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大赛,但同时也是在准备过程当中,还是准备的我觉得非常充分,非常投入。每天对肖邦音乐的研究,我觉得说不定比波兰选手还认真。所有的资料所有的音乐,所有跟这个演奏有关的都是在比赛前半年时间天天都在备战状态吧。

程程:那然后拿了奖之后呢,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是哭了吗?

李云迪:没有。

程程:不哭啊?

李云迪:没有没有。打电话给家人,我也没有说,当时也没有说我获得第一名了,反正我觉得情绪还是蛮平静的。因为那时候其实参加完比赛以后都很累了,精神比较辛苦,因为半个多月的时间在波兰,天天其实精神压力是很大的。

1982年,李云迪出生在重庆的一个普通家庭。由于母亲在文工团工作,所以李云迪从小就对艺术特别敏感。4岁开始学习手风琴,7岁开始接触钢琴,1991年遇到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之后,李云迪开始接受专业的钢琴训练。

李云迪:像我小的时候,其实我学琴挺晚的,七岁的时候才开始学钢琴,然后九岁的时候去考的音乐学院。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的老师对我的作用非常大,因为他非常看好我的才能,在我人生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是那小时候选的这条路。

程程:是但老师对你影响最大,还是父母就给你规划好了?

李云迪:我觉得这也是中国的老师来讲,作为在中国学习的话,跟西方教育不一样的。其实老师就像父母一样,对你的这个人生的成长,除了你的练琴,还有你做人,还有一切等等,都是非常关心的。

程程:所以说你的音乐其实渗透着你的很多文化,还有生活的一些点滴,其实这些传授是中国的教育,西方没有办法去比较的。之前你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手风琴,是你提出自己要学还是家里让学?

李云迪:是我自己提出。但那个时候是觉得一种好奇一种兴趣吧。但是总的来讲,应该说能发出声音的我都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像乐器这些,那个时候是非常敏感。喜欢,但也说不出来,也不了解,但是有想去了解的这个冲动吧。

在今天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学习钢琴等各种乐器。与其他许多琴童一样,李云迪也不得不面对日复一日枯燥的训练和学习。那么在漫漫学琴路上,李云迪有没有想放弃的时候呢?

程程:你有没有觉得特别艰辛的过程,说我想放弃不要做?

李云迪:我也有想不练琴的时候,但放弃可能还没有,这一点还是蛮这个……我觉得跟其他同龄人,当时学琴的时候,包括我的同学啊不一样的。我没有厌倦,但是可能有怎么说,有烦的时候。烦躁可能就是说不想练那么长时间,但是叫我以后把钢琴抬走不练了,或者说不弹了,那还是不行。

程程:喜欢还是。

李云迪:对对,那还是舍不得。

程程:可是在那么小的时候,需要你定一个方向的时候,你就以音乐为你自己的主业了,那当然其他的要放弃很多,那这个决心谁帮你下呢?

李云迪:我觉得自然而然的。因为第一我想去练习,想去演奏,那当然同时牺牲掉的是可能小孩子一起玩啊,或者说有很多其他的这种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对课余的这种牺牲掉的其实都是休息时间。像那个时候,第一要在学校里上文化课,然后都是放学以后,应该说人家休息玩的时间拿来练钢琴。比如说下午五点钟下课,做完作业六点钟吃饭,然后一到晚上七点钟,到九点钟这样或九点半,然后练琴然后再复习下功课,然后再睡觉。然后周末的时间就牺牲给奉献给钢琴了,那一天可能除了复习文化课,可能就是练钢琴。

在夺得肖邦钢琴大赛桂冠之后,李云迪拥有了极高的声望,同时也汇聚了全世界乐迷更大的期许。2001年,他留学德国汉诺威音乐戏剧学院。同年他与全球最著名的德国环球唱片公司签约,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签约该公司的中国钢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