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程程访问
18690000000016

第16章 李云迪——我们追求生活的品质(2)

程程:之后又开始去德国留学,其实你也可以再做其他的选择,那这个时候为什么去德国留学呢?

李云迪:因为我觉得在钢琴演奏方面,在音乐学习方面,我觉得还有很多东西要去补充要去学习的。我觉得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多学习多积累知识,特别是演奏的曲目。或者说还有给自己的一个时间去沉淀吧。因为必须人生未来的发展,还有你自己的兴趣,想做的事情必须得结合在一起。而且在一个状态之下,我觉得每一个人是要给自己一个时间和空间。

程程:那你会德语吗?

李云迪:讲的少。因为在德国我的老师是讲英文的。

程程:你老师讲英文?

李云迪:对。大家教学当中也用英文来沟通。他是以色列人,以色列犹太音乐家。

程程:那生活当中你自己去能应付吗?

李云迪:没有问题。在生活的当中没有任何问题,在德国生活了应该说七年。但是当然七年的时间,我还是有大部分的时间其实也在一半学习一半演出。

这个实践的过程当中……

程程:可是这个我觉得在国外的生活毕竟和在国内不同,你算是重庆人吧?

李云迪:对。

程程:你的口味会不会很川菜的那种口味?

李云迪:那当然我觉得吃辣的还是对我来讲挺重要的,只是现在可能稍微衰减了一点,但是一看到辣的火锅还是会很馋。

程程:可是你跑到德国去了,那地方可不能天天吃川菜啊,你行吗?

李云迪:在那边吃西餐什么,是很头痛但这个需要克服。

程程:是吗?

李云迪:所以说我一想这个菜,一下就想回国。

在之后的几年里,李云迪创造了无数的记录:首位登上《华尔街日报》的中国钢琴家,首位与小泽征尔合作的录音的中国钢琴家,首位进入杜沙夫人蜡像馆的中国钢琴家……这一切的荣誉都源自他对于肖邦的完美演绎。说起这位钢琴诗人,李云迪有着独特的感情。

程程:真的,说起你对肖邦的执著,我也很想问问你,你难道没有尝试过别的作曲家的作品吗?

李云迪:你看我十年当中,你看我出的唱片有李斯特,还有舒曼还有莫扎特,还有这个拉威尔、普罗科夫约夫很多作品,但是我觉得我跟这个肖邦的这个情结都还是没有断过,而且可能在过去几年当中有少一些,但是始终都是在,我觉得都是一种发展的过程当中,和去更深入或者大家去了解过程当中。

程程:但就是认肖邦了吗?还是说你对肖邦的诠释你觉得是最好的?

李云迪:不能这么讲。我觉得我对肖邦的这个,我跟他的这个渊源吧,从肖邦大赛开始。我觉得是这种缘分首先让我去接近他。同时我随着时间和演奏的,让自己对他的憧憬和喜欢就更多了。同时也更了解他对钢琴的感情和他确实在钢琴领域里面是没有办法去取代的这样一个地位。很多很多一种感受吧。

程程:那今后你还会以肖邦的曲子为主吗?

李云迪:目前来讲我觉得肖邦是我非常看重的,也是把他更好地去诠释去呈现的。我把他放在第一位的这样一个状态。

华丽的演出服加上颇具艺术家风格的长发,这是李云迪最常见的造型。相对严肃的造型甚至让你忘记了他还是个不折不扣的80后。脱掉西装,告别钢琴,生活当中的李云迪与其他的80后青年又有着什么不同呢?

程程:到现在为止,其实人家说起李云迪,第一个形容词会是觉得,啊,钢琴王子!很浪漫。真正生活当中你是一个浪漫的人吗?

李云迪:我也挺追求生活的品质,这个浪漫。比如说去每个地方,我其实对这个生活品质的要求挺高。不一定要最贵,但是其实蛮挑的。

程程:然后你头发我看到你有短发过,然后也有长发过。

李云迪:短发?对对,好多年前了。

程程:然后这个发型呢,就一直这样吗?

李云迪:那个是我自己觉得太热了,现在冬天挺好的,有保暖的作用,很实用。

程程:那个手是不是有好多事情不能做?

李云迪:我其实没有特别去想手这个哪儿能不能做,其实都挺好的。

程程:没关系?

李云迪:没关系。但篮球可能不能打。

程程:篮球不能打?

李云迪:那可能会比较直接伤到吧。

程程:但乒乓没问题?

李云迪:没问题。

程程:切菜呢?也没问题?

李云迪:我切过,在德国的时候。如果要特别饿的时候,有找不到吃的时候,那还是得切。

程程:行吗?

李云迪:可以啊,还可以。

记者手记:

第一眼见到李云迪,是12月18日,在他下榻的酒店。穿着便装,一身休闲打扮的他帽子压得很低,和我们心目中的古典钢琴王子略有点不同,帅气是一样的,但态度却很谦逊,见了人就伸出手相握。我们的编导很开心:“这手一定得握,价值连城哪!”主办方刚把他从机场接过来,当时他还没有进房间休息。他的助理赵小姐很敬业,过了片刻,就过来跟我们沟通。采访是定在20日,我们就提问的提纲和时间地点进行了确认。到底是国际化发展的团队,尽管这样事先的沟通有些麻烦,但是,我不由暗暗佩服他们工作的仔细和认真。

在杭州的演出是在第二天,12月19日晚上,按照他的习惯,酒店在他住的套房准备了钢琴(后来听他说,一天中,不管再忙,他不弹三个小时的琴,就会觉得难受)。

行云流水般的音乐,激情迸发的演奏。12月19日,杭州大剧院歌剧厅里上演了一场古典音乐的盛宴。李云迪将200年前肖邦的经典钢琴曲演绎得令现场观众如痴如醉。他六次从后台跑到前场加演,演奏会又一次大获成功。台下有个他的乐迷,是刚从日本赶来的28岁女孩,这个只会日语,英语并不怎么利落的女孩在全世界范围追随着他,下一个香港演奏会,她也准备去。面对台下这样热烈的呼应,当晚,李云迪一次次回场。

当然,这样的掌声,李云迪并不陌生。虽然只有二十几岁,但李云迪早已是享誉世界乐坛的青年钢琴大师了。2000年,18岁的李云迪在波兰摘下了肖邦钢琴大赛金奖桂冠,打破了金奖连续15年空缺的沉寂。他的出现如一声惊雷,让世界乐评界惊呼:这是震动世界琴坛的一大壮举。凭借对音乐背后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几近完美的演奏,18岁的李云迪彻底征服了严苛的评委和挑剔的观众,使他成为肖邦钢琴大赛举办70多年来最年轻的金奖得主。西方媒体评价说,这是“中国音乐界的里程碑”,并称他为“浪漫派钢琴大师的接班人”。

1982年,李云迪出生在重庆的一个普通家庭。由于母亲在文工团工作,李云迪说,妈妈喜欢芭蕾,所以他从小就对艺术特别敏感。4岁开始学习手风琴,7岁开始接触钢琴,1991年遇到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之后,李云迪开始接受专业的钢琴训练。在接受采访时,他说,他跟别人不一样,练琴再苦,有厌烦的时候,但是,从来没有想要放弃的时候。就这样,他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的高度。

在夺得肖邦钢琴大赛桂冠之后,李云迪拥有了极高的声望,同时也汇聚了全世界乐迷更大的期许。2001年,他留学德国汉诺威音乐戏剧学院。同年他与全球最著名的德国环球唱片公司签约,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位签约该公司的中国钢琴家。

在之后的几年里,李云迪创造了无数的记录:首位登上《华尔街日报》的中国钢琴家;首位与小泽征尔合作的录音的中国钢琴家;首位进入杜沙夫人蜡像馆的中国钢琴家……这一切的荣誉都源自他对于肖邦的完美演绎。

华丽的演出服加上颇具艺术家风格的长发,这是李云迪最常见的造型。

(其实,他的头发因为是自来卷,所以常常保持目前这样的造型)。相对严肃的造型甚至让你忘记了他还是个不折不扣的80后。脱掉西装,告别钢琴,生活当中的李云迪其实和普通的80后青年没有什么不同,喜欢运动、美食(包括臭豆腐),摄影也玩得相当不错,他身边的人爆料说,他的摄影玩得已经有专业的水平了。

在被我们折磨一个小时后,采访结束,一个真实的李云迪开始渐渐浮现。有些调皮,有些淘气,拿起我们的话筒遮遮眼睛,说:“我头晕了!”保安和工作人员要求合影或者签名,他也爽快答应了。不知道他的这一面,有多少人看见。以机场和酒店为家,一年中三分之二在海外演出的他,骨子里,其实就是个8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