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晨雨集
18690400000077

第77章 感悲

题解

此诗作于2010年4月。题目“感悲”,乃是有感而悲的意思。诗中叙述了自己儿时的理想和所遭遇的挫折,具有一定回顾性和总结性。

我于少年时,卓然有高志。

希铸灌口业,泽恩被万世。

一生付烝民,忠贞死而已。

为此心忧灼,攻读疲不止。

遂通百家术,学高睨侪辈。

自谓锥终出,志能伸海内。

岂知时不与,竟为科场弃。

二载居合州,萧条未得意。

归耕一亩田,悲吟荒草际。

日暮步江堤,临风独挥涕。

自释

我于少年时,卓然有高志——我在少小的时候,就表现突出,胸怀有远大的理想。“卓然”,突出,优秀。

希铸灌口业,泽恩被万世——希望能成就李冰修建都江堰那样的功业,使世世代代的百姓都受到恩惠。“希”,希望;“铸”,铸造,造就;“灌口业”,指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一工程,同时也含有西汉文翁穿湔江灌溉农田一故实;“泽恩”,即恩泽,恩惠的意思,比喻恩惠像雨露滋润草木;“被”,及,遍及。这两句写所怀高志的具体内容。

一生付蒸民,忠贞死而已——希望能把自己这一生都献给老百姓,诚诚恳恳,勤勤勉勉,一直尽力到死为止。“付”,给予,交付;“蒸民”,众民,百姓;“忠贞”,指对百姓负责,诚恳勤勉,不遗余力;“死而已”,到死然后才停止,诸葛亮《后出师表》有“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处有暗比诸葛亮的意思。

为此心忧灼,攻读疲不止——为了要实现理想,我内心常怀焦忧,在学业上不敢有一丝懈怠,苦心攻读,即使疲惫了,也不停下来稍作歇息。“忧灼”,忧愁焦急。这两句写我甘为理想而付出艰辛努力。

遂通百家术,学高睨侪辈——经过一番苦读,我通晓了各方各面的知识,才学之高可以说是远远超过了同辈中人。“睨”,睨视,含有轻蔑、小看的意思;“侪辈”,同辈,年龄差不多的一类人。“百家术”有诸子百家学术的意思,但这里笼统指各方各面的知识;我在小学时即读了不少书,这些书博而杂,因此说是“百家术”,当然诗中说学“通”百家术,则未免有些夸张。这两句写我在苦读下,知识学问上有了一定的收获。

自谓锥终出,志能伸海内——我认为自己一定能像锥子那样脱颖而出,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志向。“锥终出”,用的是毛遂的典故,《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载:“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颂,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因为学业高出侪辈,所以对实现理想也就颇有信心了,这两句正写出了这份自信心。

岂知时不与,竟为科场弃——哪知道时势并不有利于我,我最终竟是被教育体制所遗弃了。“时”,时机,时势;“科场”,考场,考试的场所,这里引申指国家高考选拔体制。这两句写自己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遭受了挫伤。“岂知”一词与“竟”字,流露出了怀疑、愤懑之情。

二载居合州,萧条未得意——我在合川居住了两年,但在那里寂寞冷落,过得也并不十分快意。“二载”,我在合川上大学,共历三个学期,一年半时间,但按年头算是两年。

归耕一亩田,悲吟荒草际——退学后,我回家种田,常日里只在田野荒草里作凄凄的苦吟。退学后,我虽在家中自习,但事实上,此时我已成了一个纯粹的农民了,因此说“归耕”;“悲吟”句是指我在卑微失意的处境下,写诗作文抒发悲情。

日暮步江堤,临风独挥涕——天黑之际,我独自一人走在江堤上,对着悠悠晚风,我是忍不住夺眶流下了泪水。最后两句本可以直抒闷怀,但这里仍布置一个场景,用“日暮”、“临风”加以衬托,这使诗境形象可感。

自评

此诗前十二句写自己的理想抱负、付出收获,语气显得积极向上;第十三句开始却诗意陡转,写出了自己的不平遭遇,语气显得悲沉低落。前后诗意语气的强烈反差,正反映了我本人所遭遇挫伤的沉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