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2010年5月15日,大学同学为作论文答辩,全体返校。因为这一次已是毕业前最后一次会聚了,所以虽路程遥远,我仍决定坐车赶过去和他们会会。原计划是在5月10日出发的,但后来因家中有事,不得不推迟了一周,于是坐上了17日的火车。在火车上,想到马上能和徐、母两位老师以及诸多同学相会,我异常的兴奋,并有感作了此诗。
一别二师诸友已三年,常日思念使我泪涟涟。
苦心盼一会,梦里也曾聚。
只道愿难成,岂意今次有机得赴合州去。
人在火车中,此心快似八级风。
坐见湘江之水去悠哉,江畔百花一霎开。
白云时交变,青山为我敞襟怀。
一山复一山,眨眼天地换新颜。
不觉湘心孤帆去已远,却得云门梵唱隐隐绕耳间。
娄底才初过,新化又现前。
如此不必到黄昏,便可望见苏宝顶上翩跹之天仙。
嘻!贵州一夜穿,山城明晨到。
手欲为之舞,足欲为之蹈。
花生连壳吞,用餐叉颠倒。
错举他人杯,无端尖声哨。
时坐还时起,忽默又忽笑。
旁人一见翻怪眼,纷纷背后相讥诮。
噫!讥诮便讥诮,尔辈庸庸人,焉能知我心中妙。
自释
一别二师诸友已三年,常日思念使我泪涟涟——与徐、母两位老师以及诸大学同学这一别,已经快三年了;在平常的日子里,我因为思念他们,常常流泪哭泣。“二师”,指徐涛、母忠华两位大学老师;“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这两句写我与大学师友的别离时间之久和我对他们的思念,用词出语比较平顺,但因用了两个九字长句,语气上仍构成一定的气势。
苦心盼一会,梦里也曾聚——在家期间,我真的非常渴望能和大学老师、同学会上一会,有时甚至在梦里也出现了相聚的情景。“苦心”,费尽心思,这里有殷切盼望以致心生苦楚的意思。“苦心盼”、“梦里聚”,写出了一份深切怀念之情及渴望一聚的殷切希望。
只道愿难成,岂意今次有机得赴合州去——只道是这个愿望难以实现了,哪知道这次有机会居然还能赶到合川去。“岂意”,岂料,哪里会料到;今次,这次。“只道”与“岂意”间意思的转折,写出了我的一份惊喜之情。
人在火车中,此心快似八级风——我人坐在火车里,内心快活得就像是八级大风在吹。“八级风”,风速约20米/秒、能吹折树枝的风,这里泛指速度很快、劲力很强的风。“此心”句将“心”比作“八级风”,喻体“八级风”意指风吹刮的速度快,而本体“此心”则是要表现内心的快活;情感的快与速度的快,本有很大的区别,但两者毕竟都是“快”,于是本体与喻体就这样挂上了钩。
坐见湘江之水去悠哉,江畔百花一霎开——坐在火车上,我望见那湘江里的水悠哉悠哉地朝前流去;而湘江江畔上的各种花朵,仿佛在霎那间开放了。“悠哉”,闲适、闲散的样子;“一霎”,一会儿,短时间。这两句特写我在火车经邻湘江时的所见之景。江水连绵不断,看上去不因火车在开而显得快速,因此用“悠哉”一词形容。江畔的百花本来早就开放着了,但因火车速度快,人在车上看花,便有百花突然间开放的感觉,因此说是“百花一霎开”。
白云时交变,青山为我敞襟怀——天上的白云不时在改变形状,一座座青山仿佛在为我而敞开它们的胸怀。“时”,时常,时时;“交变”,交换改变,指云起变化;“襟怀”,胸襟,胸怀。火车开得快,所见之景也就变得快,于是感觉天上的云不时在变动,当开过山区的时候,仿佛是山在敞开襟怀。
一山复一山,眨眼天地换新颜——经过了一山又一山,眨眼间的功夫,这片天地就换上了新的面貌。这两句仍写火车上观景给人的感受,以此突出火车的运行速度快。
不觉湘心孤帆去已远,却得云门梵唱隐隐绕耳间——不知不觉中,在湘江里航行的一只船已经离我很远很远了;相反,湘乡云门寺内的梵唱声却隐隐传到了我的耳朵里。“云门”,指湘乡云门寺;“梵唱”,佛教徒举行宗教仪式时在佛、菩萨前歌颂、供养、赞叹的颂歌。
这两句写火车离开湘江,马上要到湖南湘乡市了。
娄底才初过,新化又现前——娄底站才刚刚经过,新化站又马上要到了。“娄底”、“新化”,所坐火车经过的两个站。
如此不必到黄昏,便可望见苏宝顶上翩跹之天仙——火车开得这么快,看来用不着到黄昏,我就可以望见苏宝顶上那翩翩起舞的天仙了。“苏宝顶”,雪峰山主峰,雪峰山位于湖南省西部山地,是东西两部不同自然景观及阮江和资水之间的分水岭;“翩跹”,形容轻快地跳舞。“便可”句有一定的夸张性,事实上写望见苏宝顶上之天仙,也就是望见了苏宝顶,望见苏宝顶,也就是说火车开到了湖南西部的怀化市境内。
嘻!贵州一夜穿,山城明晨到——嘻嘻!对于贵州省,火车一个晚上完全可以通过了,明天一早就可以到达目的地重庆了呀!“嘻”,叹词,表示赞叹、叹息等,这里主要是高兴、惊异的意思;“山城”,重庆市的别称。
手欲为之舞,足欲为之蹈——我的双手几乎要为之而舞动起来了,两只脚也忍不住要跳起来。这两句拆用成语“手舞足蹈”,借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诗中“为之”的“之”,指的是因火车速度快,我便能尽早到达合川,与老师同学相会。
花生连壳吞,用餐叉颠倒——在车上吃花生,我常常是花生壳也忘了剥;用餐的时候,我竟把那叉子倒过来使用了。
错举他人杯,无端尖声哨——喝水的时候,我常常错拿别人的杯子;无缘无故的,我居然又发出尖锐的口哨声。“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哨”,指吹口哨。
时坐还时起,忽默又忽笑——我一会儿坐下,一会儿又站起,突然间沉默了,一下子又嘿嘿发起笑来。“默”,沉默。以上八句都是通过反常举动的描写,反映出了我内心中的兴奋。
旁人一见翻怪眼,纷纷背后相讥诮——周围的乘客见到我的反常举动,都怪眼相看,纷纷在我背后说些讥讽嘲笑的话。“翻怪眼”,用奇怪的眼神看人;“讥诮”,冷言冷语的讥讽。这两句写旁人对我的看法,从侧面道出我在火车上举止的反常性。
噫!讥诮便讥诮,尔辈庸庸人,焉能知我心中妙——呵,要讥诮那就尽管去讥诮吧!你们都是些庸庸碌碌的人,怎么能知道我内心中的奥妙呢!“噫”,叹词;“尔辈”,你们这些人;“庸庸”,平庸,没有作为。这四句写我对旁人的想法态度,用语虽显得泼辣无理,但从另一角度看,却正有但丁格言之妙——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自评
此诗为写火车速度之快和我内心兴奋之切,运用了大量描述刻画;句式上,五七九言掺杂并用,甚至出现了十三字句。这样写的结果,虽如徐老师所言——将心理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其蕴藉不深、有意逞才的弊端,我以为也是明显的。因此此诗虽长达二百多字,诗中也颇有一些可取之处,但其真实成就却未必在我三年前所作的《火车上作》诗之上。
附:徐老师《盼故人》
时值06级毕业,张军自浙至渝,与同窗聚,方得相会忽闻故人至,跣足出相迎。
推门未见客,企望倚窗棂。
相别几三载,间或话别情。
求学巴山地,六艺勤耘耕。
经书阅千卷,才过刘长卿。
一年半载后,退学田园行。
都缘英语败,学业已难成。
愁肠千百结,洒泪弃功名。
遍历渝胜景,独登钓鱼城。
千古雄心怀激烈,奈何徒留满江鸣。
重归西子畔,宏志苦经营。
时值同窗学业尽,千里共此话峥嵘。
殷殷延客坐,相语齿不灵。
注:满江,即“满江红”,词牌名。张军退学离校之际,游钓鱼城后,写下的一首感情激越、格调苍凉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