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企业内部的小循环着手,逐步深入,发展农业示范园区循环经济,使农业循环经济突破农业本身的界限,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链接起来,实现全区整体的循环健康发展,这是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章将以浙江省宁海农业循环经济园区为例,研究该类循环模式内部运行机制,并为完善循环经济提供一定的参考。
8.1宁海农业基本概况
宁海是宁波市属县,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浙江省东部沿海,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沿海对外开放地区之一。全县人口58.9万,下辖18个镇乡(街道)。宁海县总面积1880平方公里,海岸线176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60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75平方公里。拥有耕地34.7万亩,林地162万亩,素有“七山二地一分田”之称。森林覆盖率达62.5%,绿化程度为35.0%,森林储积量达234万立方米。
宁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常年以东南风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7℃,年日照1900小时左右,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降水量1000-1600毫米,无霜期230天。宁海农业资源丰富,是国家级及省级粮食、茶叶、柑橘、蛋鸭、水产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已形成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三门湾生态循环型海水养殖基地、西部岔路山区农业循环经济区等五个农业循环经济基地。拥有茶叶、竹笋、柑橘、枇杷、虾蟹、贝类、鱼类、土鸡、山羊、高山蔬菜等十大主导产品。望海茶、宁海白枇杷、泉丰西瓜、宁海土鸡等十余类产品分别获得国家和省市名牌或优质农产品称号,旗门青蟹通过国家级有机认证,大佳何对虾泥蚶、西店牡蛎、长街泥螺以及大黄鱼、鲈鱼等水产品已成为国家级著名商标,并出口国外。
2000年起,宁海县开始建设省级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十年来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摸索出了多种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为了研究的方便和重点得到突出,本文研究集中在效果最为显著的宁海东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园区。
8.2宁海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8.2.1宁海东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园区的现状
宁海东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园区地处该县东部长街、力洋、茶院和胡陈等镇乡,面积达十万亩,是发展该县农业循环经济的核心区域。该园区的规划建设始于2003年,规划明确要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主要建设项目是十万头生猪综合生态养殖产业链、万亩无公害西瓜种植产业链、万亩无公害蔬菜产业链、万亩有机早橘种植产业链、千头奶牛养殖产业链、万亩无公害稻米产业链和千亩沿海防护林种植产业链。通过七大产业的发展,使园区内60%以上农产品通过优质加工达到转化,60%以上农产品出口创汇,80%以上土地通过经营权流转集中到经济合作组织或经营大户等主体,90%以上的农作物废弃物有效转化利用,50%以上耕地推行节水喷滴灌,从而在园区内逐步完善生态型“种养饲加”一体化的生产模式。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县多年来持续加大投资,2007年投资3051万元,2008年资金投入6950万元。到目前为止,优质米、西瓜、订单蔬菜、水产、土鸡、生猪、奶牛等一批种养基地初具规模。一些现代农业循环技术也大量被运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全县秸秆通过直接还田和用作奶牛饲料,综合利用率为99.7%;化肥使用强度下降到每公顷221公斤,比2005年下降18%;农用薄膜回收率98.2%。同时,引进以色列精滴灌技术,建成节水灌溉面积1.8万亩,设施栽培面积1.6万亩。目前,示范区域内农林牧渔产业门类齐全,初步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生产,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呈现良性循环的态势。此外,示范区内已认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20个。
其中有机食品1个,认证面积400亩;绿色食品4个,认证面积5200亩;无公害农产品15个,认证面积8.2万亩。示范区内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总量、产值比重均占整个示范区的四分之一,创立了宁海生态农业品牌。示范区内土地亩均收入超过5000元。相比以往传统的作业方式,一年亩均纯收入还不到300元,收益高出了十多倍。
8.2.2宁海东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园区的三级循环模式
宁海东海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分为三级循环:一是点循环,即企业内部循环;二是线循环,即产业内部企业链循环;三是面循环,即跨产业实现整个示范区域循环。这是宁海循环农业的特色所在。
1.企业内部循环模式——点循环
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宁海县有目标、有选择地扶持、发展与农业循环经济相关的行业性多家龙头企业,使其不仅具有示范带头作用,还成为循环链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而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利丰牧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现有奶牛场占地108亩,存栏奶牛1000多头,公司按照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干湿分离的原则,对干粪便和尿液进行整治和综合利用:投资150万元建造粪便半成品加工车间2600平方米,年生产半成品有机肥料3000多吨;投资30多万元建造200立方米沼气化处理系统,将沼气作为燃气,而沼液和沼渣供农产品基地和畜牧基地作为肥料,基地生产的农作物秸秆10000多吨成为奶牛的青饲料,从而实现零排放。由此,农民获得饲料款每年达200多万元,还解决了30多名劳动力的就业。
2.产业内企业链循环——线循环
宁海浙江东海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核心区青珠农场,现有金龙浦有限责任公司、海联畜牧有限责任公司、绿港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绿丰有限责任公司、东顺有限责任公司、三禾秸秆有限责任公司、永丰园林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和12个专业合作社,它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循环农业体系。绿丰有限责任公司利用牧场的干粪生产各种有机复混肥,针对农户和农产品企业的土壤特点,配置个性化的高效有机肥;三禾秸秆有限责任公司收购周边农产品基地的秸秆,处理成有机肥加工辅料、食用菌培养料和粗饲料;金龙浦有限责任公司和海联畜牧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将沼液引到瓜果示范基地作为肥水滴灌;东顺牧场和海联畜牧将沼气无偿提供给周边居民生活使用;绿港牧业启动沼气发电工程,把电力提供给各家农场和周边农民使用。在此过程中,节水、节种、节肥、节药等无公害生产技术得到了广泛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