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跨产业循环——面循环
随着宁海浙江东海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三大产业的循环模式雏形开始形成。第一产业的种植业建设的优质粮食基地和优质瓜果蔬菜基地为示范区里的20万头猪、2万头奶牛、1万头肉牛、数十万元的鸡鸭规模的畜牧业和近2亿元规模水产业的鱼、虾、蟹、贝、藻基地提供菜叶、秸秆和加工青饲料;宁海有粮食加工厂、果业蔬菜加工厂、苗木加工厂和水产品加工厂20余家,为示范区第一产业的产品提供加工,加工后的废物连同第一产业中的废弃物进入静脉产业,即通过沼气工程、生态有机肥生产和农膜生产为种植业和畜牧业提供能源和原料。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得到了提升和发展,加工后的有机蔬菜、果物、畜牧产品和水产品通过第三方物流源源不断运往省内外城市,部分农产品被运往日本、中国香港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和地区,宁海农业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宁海浙江东海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也已经成为宁波周边地区的主要农家乐旅游基地,每年游客数以万计。围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教育培训同样得到了推进。近五年来,当地教育机构为园区提供了农业企业管理,包括沼气建设和管理、新品育种、沼气发电、有机蔬菜种植、有机海产品养殖、畜产品加工、蔬菜加工等一系列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培养人数达到1万人次以上,在为园区基地建设培训了大批人才的同时,教育产业得到了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园区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途径。由于有机农产品产量较低,成本又较普通农产品高,市场售价通常是普通农产品的2至3倍,有机农产品的销售往往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示范园区通过与省内外著名品牌餐饮企业签订合同,为这些餐饮企业源源不断提供高质量的绿色农产品,同时又为餐饮企业提供了质量保证,有利于餐饮企业的品牌建设。另外,信息产业、科技服务、会展业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些产业为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了保障和支持,同时又从农业的发展中得到了资金和其他的营养,从而实现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大循环发展。
8.3宁海东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园区三级循环模式的效应分析
宁海东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园区通过构建畜禽粪便加工还田、沼气工程、秸秆过腹、减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推广生物防治、水产养殖内循环、清理白色污染和农产品加工等循环体系,实施区域示范。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把畜牧业与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相联结,同时又把第三产业带动起来。“种养饲加”循环产业链环环相扣。具体有4种模式:“猪—沼(肥)—瓜果菜”模式,以农业合作社为龙头,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推行标准化生产,创办节水、节肥、节药高效生态农业基地;“农业废弃物—奶牛养殖—有机肥加工—农作物”模式,以奶牛等食草动物养殖业,带动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畜牧养殖—粪(肥)—有机复混肥—瓜果菜”模式,以生态有机肥公司带动全面实施畜禽环境治理,提高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鱼虾—贝藻”等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全面推行海水内循环鱼虾清洁生产。通过三级循环,经济效应十分明显:
首先,自然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牧场的畜粪化为有机复混肥,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重点牧场的猪粪出路,减少了污染,也为全县大力推广无公害生态生产技术,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肥料。10万亩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绿色农产品基地产生的废菜叶、玉米秆、稻秆、黄豆秆等七成以上成为奶牛的饲料,既净化了土壤,又消除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2004年测评的地表水环境质量(以流经园区内颜公河水为依据)环境较差,断面水质为劣V类,总磷、总氮等主要指标均大幅度超标。2009年6月的测评结果是:已达到二类标准,水环境质量明显得到提高。与此同时,海洋生态实现了良性循环,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
其次,农民收入大大提高。农民按照市场机制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形成较大区域范围内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目前,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土地流转面积8.6万亩,占园区土地总面积的78%,优势产业基地85%以上是通过土地流转建成的,区内已形成1000亩以上农场9个,500亩以上农场13个,100亩以上经营大户39户。在示范区内,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整理项目的带动,园区内大片土地得以平整,沟渠路电等设施得以配套。现在,园区内土地租金从原来的每亩250元左右提高到500元,最高为800元,流转总额有4000多万元,这大大增加了农民的土地租金收入。而一些从土地中走出来的劳动力到园区内的企业和农场打工,一天可拿到50元左右的工资。仅此一项,可为农户每年增加4000多万元的收入。此外,27家县级龙头企业完成实现销售13.2亿元,联结农户6.87万户,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1家,由此带动了农民创收。仅长街镇的伍山、下湾塘、月兰、浦东等300多户人家,2009年人均一年可增加收入2800多元。
第三,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和保证。经过几年的建设,宁海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农林牧渔产业门类齐全,初步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生产,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呈现良性循环的态势。示范区内优质米、西瓜、订单蔬菜、水产、土鸡、生猪、奶牛等一批养殖基地初具规模,一些现代农业循环技术也大量被运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示范区内已认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20个。其中,有机食品1个,认证面积400亩;绿色食品4个,认证面积5200亩;无公害农产品15个,认证面积8.2万亩。经过处理的畜禽粪便沼液根据作物种类与生长需要,进行远程可控自动化合理搭配、科学施肥,为基地里的西瓜、甜玉米、甜瓜等作物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料,也极大地提升了农产品质量。该合作社生产的“冰淇淋西瓜”每只卖出了100元的高价,比普通西瓜高出5至10倍。
第四,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随着宁海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的推进,建成了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和示范社区,建设一批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硬件支撑体系,建立完善以技术、政策、文化等为核心的软件支撑系统,具有宁海特色的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基本形成。到2009年末,宁海县全社会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06年末下降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5%。资源再生利用率达到9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耕地保有量达到46万亩,土地投资强度和单位产出率均提高30%以上。此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化肥施用强度下降到250公斤/公顷,化学农药使用强度下降到了15-10公斤/公顷。
第五,当地民众的循环经济意识得到了提高。循环经济支撑体系健全,以绿色消费为特征的循环型社会初步建成。通过宣传教育、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宁海县范围内建成了一批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村庄)、绿色市场、绿色宾馆饭店;循环经济知识逐渐普及,民众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在此基础上,宁海循环经济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三大保障体系逐渐形成,即以地方党委、政府为核心,社会成员分工明确、科学管理、运行顺畅的组织领导体系;以法律为依据,财政、税收、投资、价格为杠杆的引导激励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职责任务分解为手段的统计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