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星空她辽远、深邃
闪动着奇异的光影
昏暗的路上我们奔赴黎明
点燃心灵的火炬
为了梦想 我们风雨兼程
上一章我们谈到建设优质学科教研组的问题,并分析了优质学科教研组的特点。笔者始终认为,一个优质的学科教研组,理念建设是其核心,只有把理念建设落实好,才能使学科教研组具有先进性、创造性,才能完成当代社会所要求的教育任务。
一、教育理念及其作用
(一)教育理念的实质
什么是理念?理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追求,一种信仰。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教育理念,因为理念不仅解决认识、行为问题,而且还解决价值取向等问题。如果说教育观念就是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看法,那么理念就是一种理想化、信仰化的教育观念。
教育的理念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对某种观念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作为人的行动准则;二是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按照理念行动会产生肯定而积极的情感,否则就产生否定而消极的情感;三是带有习惯性,认可了某种理念后会自然地按照理念去行动。
综观古今中外,有成就的教育者无不拥有自己的教育理念。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其教育理念是和他的人生理想相一致的,就是以“仁”和与此相关的孝、善、慈、忠、信、温、良等为追求,围绕这些理念便有了许多教育主张,比如“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学思结合”等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孟子的理念是“人性善”,认为“人人可以为尧舜”,他的教育理念具有明显的民主性。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为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知行合一。他提出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建立了以“理念”为中心的哲学体系,创立了知识即回忆的理论,主张身心的和谐发展,强调要通过实践来完善一个人的知识和品格修养,他在学前教育、普通教育、英才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他指出:“一个儿童从小受到的教育、节奏与和谐浸入了他心灵深处,在那里牢牢地生了根,他就会变得温文有礼;如果受了坏的教育,结果就会相反。”这就是他和谐教育理念的有关论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他的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理念,一直贯穿在他的教育实践中,对我国的教育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的教育理念是全人教育。他指出,教育的内容必须包含人类文化的全部,理想的人必须是全人,全人要具备文化的全部,包括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生活等六个方面,其理想分别是真、善、美、圣、健、福六项价值。这些教育家最可贵的是,他们不仅创建了伟大的教育理念,而且把自己的理念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当中。
这对我们当下有些只注重空疏的理念建设而不重视将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做法,无疑有更大的借鉴和参照意义。孔子的杏坛讲学、孟子的稷下办学、陶行知的晓庄师范、柏拉图的阿加德米学园、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小原国芳的玉川学园都是他们实现教育理念的基地。大师有教育理念,作为中学的校长、老师同样也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作为我们行为的支撑,就不会更有效地从事我们的教育教学。
那么教育理念的实质是什么呢?
教育理念是教师的一种高层次的社会性需求。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自我实现”是人的高级的需求,而我们说教育的理念就是教育“自我实现”的一种表现形式。从需求理论上来看,需求的低级形式是高级形式发展的基础,但是反过来高级需要的表现形式往往抑制了低级的表现形式,而成为人们需要的核心。我们教师一旦确立了教育理念,她就会变成主宰我们生命的主旋律。教育理念也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体现。教育理念的形成取决于我们教师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我们的人生目标追求越高远,价值取向越高尚,越容易形成较先进的教育理念。目光短浅、自私自利、争蝇头小利的人不可能有好的教育理念。有人说,教师把自己工作看作一种具有崇高精神的事业,要坚信“教育是人类各种职业中最光辉的职业”,教育的人生是一种“大人生”,只有这样才能把教育作为我们自己的人生归宿和价值取向。我们谈及这些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同时我们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又体现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又是我们教育理念产生的最根本的底蕴。同样教育理念是我们的一种教育追求,这种追求意味着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即使看不到自己取得的成果,仍然会孜孜不倦地追求,坚持不懈地奋斗,因为理念赋予了我们老师教育教学的方向性、原则性和坚韧性。没有教育理念就没有对教育工作的动力,也就没有面向未来、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广阔视野。
当我们分析了教育理念的特质后,下面来具体说说教育理念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二)教育理念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1.教育理念对学科建设具有思想导向的特性
教育理念往往以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价值期望、一种理性目标的形式来陶冶学科教研组的老师;有时作为一种行为准则,有规范、指导学科教研组成员的作用。它对学科教研组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有着强大的规约作用。比如说全体学科教研组成员信奉一种价值观,它就会形成凝聚力,达成组织的共识,形成一种对学校未来充满信心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力量。目前许多地方的学科教研组建设,不是组织、制度不健全,也不是没用统一的要求和活动内容,而是由于理念不明确,或者不统一,导致学科教研组形成不了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也就形成不了较强的合力,起不到一种规范的文化力量。
2.教育理念对学科教研组成员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反思,具有规范和指导的特性
我们说学科教研组的教育理念是学科组成员长期教育教学实践的客观反映。学科教研组成员的理念来自于实践,即以教育实践作为理念产生的前提,在一定条件下又反过来对教育实践起指导作用。这是辩证唯物观在学科教研组建设上的一种体现。我们说学科教研组的教育理念具有历时性,它是在特定的时空、特定的内外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与时俱进的哲学内涵,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还有学科教研组的教育理念具有前瞻性。它对学科教研组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有时有着明确的设定,体现出对学科教研组未来发展状态的一种期待。这种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将会成为学科教研组教育教学行动的思想先导,为教育实践活动指引方向。
3.教育理念对学科教研组的教育教学有制约作用
学科教研组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实践教育理念的重要过程。这种活动既要遵循教育规律,运用新的运筹理论,调动全体学科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又要依据学校整体理念的发展方向、办学目标、发展战略以及学科教研组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对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地预构,创造性地制订出高效的学科教研行动方案。这项工作要有整体观念,还要注意细节,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在促进学科教研组改革深入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空间上的拓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构建学生发展的文化背景和智力背景,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完善学生健康人格,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唤起学生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学科教研组的活动是实施办学理念的战略性呈现,是对办学理念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教育理念决定办学特色,它是学校学科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校园文化建设的选择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总体风格。这种总体特色是在学校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形成的。
4.教育理念对学科教研组特色建设有制约作用
教育理念对学科教研组的影响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它无时不在,无事不在,无处不在。大到一种新理念的创建,小到一次教科研活动的组织,一堂课的设计和教学,一次和学生的谈话,都无不体现着某种教育理念。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所形成的学科教研的特色,会成为学科教研组群体的一种优秀传统、一种教育情怀和教育追求。我们知道宁波市名校效实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他们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起点高,要求严,基础厚,能力强,素质好,后劲足”的教学特色和“爱国、科学”“求活务实、与日俱进”的优良传统,这些和他们的“爱国、进步、科学、务实”的办学理念是紧紧相连的。同样我们的学科教研组要想形成特色,学科教研组成员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的理念,将起到关键的制约作用。
教育理念是深入人们骨髓中的东西,它是力量的凝聚剂,是学科教研组健康发展的动力。我们说教师要有思想,教师要成为思想者,其中正确的理念就是思想的一种最重要的表现。在学科教研组的建设中,先进的教育理念比先进的技术设备更重要。《水浒传》中有武松打虎,也有李逵杀虎。论技术设备,武松赤手空拳,李逵手持铁刀,显然武松的技术设备没有李逵的技术设备先进。但是李逵没有先进的理念或者说思想,只是拼命地杀,用力地戳,就显得盲目而粗鲁;武松由于有先进的思想,他在打虎中看准时机,找准进攻点,方显英雄本色。如果没有先进的理念,一切的技术也是枉然。比如我们引以为骄傲的四大发明,外国人用它制造子弹御敌,我们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指南针航海,我们去用它来看风水等,这是鲁迅早就批评的。
有人说教育技术的落后,落后的是局部;教育理念的落后,落后的是整体。
关于先进的教育理念比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笔者再引述一个例子:“有一位老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左边是一条小河,右边是干涸的龟裂的秧田,一颗小水珠奋不顾身地从河里跳出来,一蹦一跳地去救干枯的禾苗,可是走到半路,就被晒得奄奄一息了。这时候,河里无数的水珠都流了出来,和这颗小水珠一起把禾苗救活了。面对这幅画面,老师问,‘小水珠们团结起来救了谁?’孩子们纷纷回答:‘救了禾苗!’这时,坐在后排的一个小男孩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老师,水珠们也救了那颗小水珠!’多么好的答案,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想火花! 可是,老师对这位小男孩的话竟未置可否。”如果这位老师有尊重学生的发现和创造的理念,如果这位老师有开放性的教育理念,他能对学生的新异的创造不置可否吗?对一个学生这样新异的思维不能发现更不鼓励,我们不感到是对学生创造力的一种压制和摧残吗?因此说,学科教研组的理念建设既是学科教研组建设的起点,又是其建设的核心。
二、学科教研组应有的理念
(一)确立素质教育的理念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共中央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同样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指出:“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多贡献。”这是一种前进的号角,这里同样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
什么是素质教育?柳斌同志的解释是:“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柳斌同志指出了素质教育的三要义,第一要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第三要让学生主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