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罗山思踪——温州大学学术沙龙(第一辑)
18692500000002

第2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性(2)

四、温州文化的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的交汇

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传统的断裂,在各方面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我感觉,温州地区较好地保存、延续了传统,这跟温州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以及温州人重实际、尚务实的民风有关。温州的传统文化很好地融人了现代生活,比如在企业、商业的经营模式中有很多家族化、重血缘地缘、信奉义利合一观念等,温州深厚的传统文化孕育了新时代的温州文化,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与创新激活了温州传统文化。这方面也是需要加强研究的。

五、温州区域文化研究中的多学科融合

区域文化研究实际上是对一个地方社会展开多角度的研究,许多学科都有用武之地。诸如民俗学、历史学、哲学、文学、语言学、考古学等都可在温州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更需要各学科进行交叉研究。有些学科如区域民俗学、文化地理学、文化史学等就是这种研究造成的交叉学科。

温州大学民俗学“重中之重”学科已经在温州区域文化研究方面形成了明显的民俗学、历史学、文献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局面。

民俗学科、历史学科教师都有不少关于温州区域文化的著作、论文和课题。在全国民俗学界享有崇高声望的著名民俗学家叶大兵先生的主要学术成就即为温州民俗研究,而且他是公认的在应用民俗学研究方面最有成就、影响最大的。他不仅对温州民俗做了调研,而且注重研究民俗文 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将民俗研究与企业经营相联系,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应用民俗学的路子。如他专文探讨温州民俗与温州模式的关系、温州人民间集资习俗(呈会)等,将鞋文化研究、锁文化研究与制鞋企业(红蜻蜓集团)、制锁企业相联系,创办鞋文化博物馆、锁文化博物馆。作为温州大学民俗学科的前辈学人,叶先生为该校民俗学科从事温州民俗研究起了很好的引路和带头作用。近年来温州大学民俗学教研团队很重视对温州民俗的研究,承担了很多关于温州民俗的科研项目,也有较多的论著发表。林亦修的专著《温州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是该学科研究温州民俗的和代表作,该书是作者对温州民俗文化和历史资料进行多年的深人调研之后所写出的力作,对温州人的历史文化及其现代传承做了系统研究。历史学专业的教师也有不少温州区域文化研究的成果,比如陈安金、王宇的著作《永嘉学派与温州区域文化崛起研究》,蔡克骄的著作《温州:敢为人先,民本和谐》,蔡克骄、夏诗荷的著作《浙东史学研究》等。

温州大学叶世祥教授:

一、“新国学”:弘扬传统文化?还是回避传统文化?

原有的“国学”是在20世纪初产生的一个学术概念,是在与“西学”的区别和对立中建立起来的,指以中国古代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中国学术的总称。1949年之后,“国学”这个概念只在港台和海外华文学者之间使用,直到“文革”结束之后才重新出现在祖国大陆,而直到现在,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开创的中国现代学术文化,仍被排除在“国学”这个学术概念之外。著名学者王富仁教授近年提出“新国学”概念,意在打破古今之间这条泾渭分明的界限,认为“国学”应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学术,在中国谈国学,就应该是指“中华民族学术”。

“新国学”概念是对传统中国文化与现当代中国文化的整合。

二、传统文化:凝固的?还是开放流动的?

近代以来,中国已不可能在自身的封闭系统内发展自身,中国传统文 化也不可能在西学冲击下骤然断裂,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在与西学的碰撞中走向了新生,也就是说,看似与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对立的中国传统文化恰恰是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的价值根基。

传统文化只有在发展中才能显示出它的文化力量。

三、“新国学消解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还是追求全球化时代中国学术文化的整体性和独立性?

新国学将中西融合作为中国现代学术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消解了“古今”、“东西”、“新旧”这样一些常见的二元对立,打破古代、近代、现代等学科壁垒,努力整合各方学术力量,在全球化时代强调中国文化的整体性和独立性。

具有整体性和独立性的中国文化,才能在全球化时代更有文化竞争力。

四、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理论资源:中国古代文化?西方文化?近百年中国现代文化?

在古代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张力中艰难前行的近百年中国现代学术史,是我们当代学术研究最重要的学术资源,“厚古薄今”和“崇洋媚外”使研究者往往“舍近求远”地越过百年中国学术史而更倚重将中国古代文化和西学作为理论资源。人文学科研究不可能大跃进,学术成果要靠一代又一代学人的累积而一点点地生长,才不至于在无根的空疏中沦为理论泡沫。

在中国古代文化和西方文化融合创新中走过来的近百年中国现代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和当代中国学术研究最重要的理论资源。

结语:

“传统是一个具有广阔意义的东西,传统并不能继承,假若你需要它,你必须通过艰苦劳动来获得它。”

“传统是一种历史意识,这种历史意识是一种感觉,即不仅感觉到过去的过去性,而且也感觉到它的现在性。这种历史意识迫使一人写作时不仅对他自己那一代人了如指掌,而且感觉到从荷马开始的全部欧洲文 学,以及在这个大范围中他自己国家的全部文学,构成一个同时存在的整体,组成一个同时存在的体系。”

话题讨论

孙良好教授:我想就这个话题再讲几句,学术沙龙总是越到最后越精彩,所以我的发言肯定是不精彩的,因为沙龙本来是应该“对着”来,而我的一些观点和叶世祥教授比较一致,比较一致的就可能显示不出精彩的意味来。王富仁先生是我比较尊敬的现代文学研究的专家。北师大的王教授的立场是非常明白的,对新儒学持反对立场。我一直强调文化是多元的,传统是开放的。当王教授提出新国学时,我认为我与他的观点是比较一致的。我对叶世祥教授的立场持认可态度。我们在面对文化和传统时,很显然是有两个层面的:一个是五四之前的传统文化,一个是五四之后的传统文化。这两种传统文化共同构成了我们今天的文化。这个话题延伸下去,在当下我们一方面活在孔孟、老庄的思想中,另一方面每一个人无法回避地活在五四、鲁迅的影响之下。就文学这一方面来说,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曲、明清小说,当下的中国人受到这样的文化熏陶,在这种文化当中生存着。另一方面,当下的中国人也无法回 避地活在五四之后的一批文化人所建构的传统当中。一个人文的支持者会活在鲁迅、沈从文、张爱玲写的小说当中,也会活在徐志摩写的诗歌当中,也会活在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写的散文当中,活在曹禺写的话剧当中。在这样一个多元开放的传统当中,我们会活得更加有意识一些,或者也可以说我们活在一个更加和谐的文化环境当中。因为是对思想观念的一种延伸,所以一些更精彩更碰撞的观点在发扬当中会继续出现。

邱国珍教授:我对传统有一个自己的了解。我认为传统文化不仅包括儒学,也包括老庄之学,儒学老庄之学都属于精英文化的一种。在传统文化中我们应注意它的多层次性:除了儒学、老庄之外还有市民文化、乡村的民间文化。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梅特菲尔德在他1956年的《农业社会与人类文化》中提出文化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观点。大传统指的是城市精英文化,小传统是指农村的庶民的文化。

另一个要谈的是单项文化。文化应注意它的多元化。孙良好教授、叶世祥教授都提到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这是值得注意的。我是学民俗的,所以我非常注意民俗事项。我到南昌开会碰上我的一个侄儿过生日,他说本来准备请同学到肯德基过生日,但天气不好,所以让爸爸买了蛋糕在家过生日。我问他要不要吃面条?他说不用了。于是几个同学坐在那里吃蛋糕喝饮料过生日。我回忆了以前我小时候过生日,吃的是面条,较好时也就在面条里加一个蛋,并美其名曰“长寿面”。我有时和女儿去肯德基看见很多小朋友在那过生日。这些都是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所以当代文化的多元化很值得我们关注。

我认为黄涛老师谈的区域文化还缺少一点及区域文化作为一种传统需要重构和新构。大家一定都见过重构这一词。下面我要以温州本地事项就重构加以说明。以温州有名的民俗节目“拦街福”为例,“拦街福”新世纪在温州已举办三次,它是一种商业的祝福活动。祝福是南方特有的一种民俗活动,广东、福建、台湾等地都有。一般的祝福在家里或祠堂里举行,而温州市是在街上举行与商业关系非常密切,因此拦街福影响很大。今天把它称为“新拦街福”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含义:第一,今天的拦街福已经不是那种单纯的祛灾、祈平安,而是与商业密切结合。当然原来与商业也是有一定的关系,我曾经概括过“拦街福”的特点“敬神”、“利商”、“娱人”。而“新拦街福”全然与商业结合。拦街福作为展示温州文化的平台,展示了温州的民间小吃、民间工艺等文化,但是它的商业氛围更令人瞩目。这就说明了“新拦街福”是对传统的重构。又如2006年龙湾成功策划“滩河节”,并使滩河文化进人国家“非遗”名录,也就是过去迷信的东西今天摇身一变成为“非遗”,得到国家的承认和保护,这也是一种重构。因为历史上“滩河节”被称为“城隍”或“宁村抬佛”,如果用这种名称申请是不能成功的,政府也不会支持的。宁村人就把名字改为“滩河民俗文化节”。对于“新构”这一词在本土文化中我还举不出一个例子,但是有一则材料关于乌鲁木齐的维吾尔族的小孩都要进行割礼的仪式。割礼的仪式本来是在很神秘、很神圣的文化氛围下进行的,现在变为家庭社会资源的一种展示。

下面我将谈研究传统文化当下性的意义问题。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切人,作为一个学者我们都有一种学术良心、责任感。我作为一个民俗学者对温州的民俗活动表现出支持的态度。但这种态度只是对以前我们的封闭政策和僵化思维的矫枉过正,并不表示我对“拦街福”等各地的求神拜佛活动是支持的。虽然我是一个民俗学者,但我还是一个教师、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无神论者。我认为求神拜佛并不能代表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作为一个民俗研究者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在民间文化研究中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个意义是我作为教师从培养人才来讲研究传统文化的当下性有它的现实意义。儒家文化虽然有一些局限性,同时他还是有很多正面的东西,所以在研究传统文化当下性的时候要抓准它的正向和负向。作为年轻人除了要有高远的志向之外,也要有自己的退路。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远志向,还应有一些淡定从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境界,对传统文化中儒的一方面和老庄的一方面都要继承才有利于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公民。

陈安金教授:我非常注重传统文化中人文关怀的倾向。康德主张他最敬畏的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道德意志的自由,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是他构建哲学大厦的毕生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确实存在着轻视科学并影响我们以后发展的因素,这是我们必须看到的。但他不是用来说明现代中国对传统文化中原来的精神讲得太少了。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来看确实非常轻视科学,以至于后来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清朝为什么这样腐朽无能?跟轻视科学的传统是有很大关系的。因此后来我们国家这么重视科学是不无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