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景泰蓝
18695200000004

第4章 悠久的历史(2)

养心殿造办处位于紫禁城内养心殿,后在圆明园设分支机构,康熙三十年间因宫中所需急增,又将隆宗门西慈宁宫的茶饭房改建为造办处,后又增加白虎殿后房百楹为造办处的工作房,专门制造皇帝所需的各种器物、日用品、艺术品。养心殿造办处集中了国家最优秀的艺术和技术人员,这里的工匠创造了当时中国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无数国宝级的工艺品都是出自他们之手。

养心殿造办处的职能主要有三大类:(1)皇家需求的孤本创作,比如玉雕、金器、宫廷绘画等。(2)皇家用品的开发,例如大部分皇室用度,包括亲王所用补服、用品等均在养心殿造办处确定纹饰、形制等,甚至制成样品,然后下发到相应的官办机构进行生产。(3)先进科技的研发,康熙时,养心殿造办处不仅集中了国家最优秀的工匠,还引进了大批西洋艺术家。珐琅彩、正黄瓷、三釉瓷(正红、正黄、影青)、皇家琉璃器等很多传世的工艺巅峰之作,均是在养心殿创造出来的。

内务府造办处,位于内务府北侧,据记载,造办处在最鼎盛时,下设42个作坊,每个作坊都荟萃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这些能工巧匠囊括了朝廷几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吃的、穿的到用的,甚至休闲和摆设的应有尽有。当时民间把这个造办处叫做“百工坊”。内务府造办处的职能也有三大类:(1)皇家小批量用器的生产,这些作品由于使用数量有限,规模不大,往往都是在养心殿造办处设计研发完成,由内务府就近生产。(2)非制式器的开发,古代皇家用品分为制式器和非制式器两种,非制式器的题材广泛,如花鸟虫鱼、山水奇物等,可以官民通用。(3)日常的采办与督造生产,但是遇到大型皇家礼仪用度时,一般则由皇帝指派重臣赴养心殿造办处督办,内务府配合生产。

到了雍正时期,景泰蓝工艺进一步发展,直至乾隆年间,景泰蓝工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处处可见。小到床上使用的帐钩,大到厅堂摆放的屏风,甚至高与楼齐的佛塔,无所不备。桌椅、床榻、酒具、砚、匣、笔架、建筑装饰、宗教用品等景泰蓝制品,屡见不鲜。这个时期所采用的物质材料也分上、中、下三等:上等是金胎金丝,中等是银胎银丝,下等是铜胎铜丝。花纹的内容也比明代更为广泛,龙凤图案刚柔相济,花鸟虫草图案生动多姿,大明莲纹也逐渐演变成精美细秀的勾子莲纹,并出现了利用历代文人名画掐制的作品。釉料不仅出现了粉红、银黄和黑等颜色,而且粉碎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釉料研磨得更加细腻,对点润技术的提高和作品表现力的增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产品的砂眼也大大减少。这时的制品不仅继承发展了明代景泰蓝豪华、古典、雅致的民族风格,而且镀金技术远远胜过明代,镀金厚重,富有质感,风格绮丽,更能凸显景泰蓝独有的雍容华贵。

嘉庆初期,景泰蓝制作基本上保持了乾隆时期的风貌,但已经开始衰落,一直到道光年间遗存的作品数量很少。同时,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民间铜胎掐丝珐琅制品受到西方的青睐,开始作为重要商品出口外销,这也使得民间珐琅工艺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光绪时期,景泰蓝在国际市场上已颇有名气。在这种对外贸易经济的刺激下,除了官营珐琅作坊外,民间也纷纷开商号和店堂,诸如“老天利”、“宝华生”、“静远堂”、“志远堂”等。1904年,民间商号“老天利”生产的“宝鼎炉”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自此,景泰蓝在国际上声誉大振,各国纷纷前往争购,出现了一派繁荣的景象。

一、康熙年间的景泰蓝

康熙时期,金属胎珐琅器制品主要由清宫承造,掐丝技术也有了改进,掐丝线条纤细流畅。

一种铜胎形制规矩,以小型器物居多。多以蓝色釉为地,饰红、绿、黄、白、紫色釉组成花卉图案。图案多以缠枝花卉为主,掐丝刚劲流畅、纤细均匀。

清康熙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胆瓶,高12.3厘米,口径1.2厘米,腹径6.7厘米,足径5厘米。瓶直口,细颈,垂腹,高圈足,口、足沿鎏金。瓶颈以蓝色珐琅釉为地,装饰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圈足上有一周莲瓣纹,足底錾刻“康熙年制”四字款。此瓶的造型、图案及釉色均仿“景泰御前珐琅”的特征,但掐丝纤细,釉色饱满,砂眼很少,图案装饰也显得繁缛。此瓶以单线技法勾勒花叶枝蔓,莲花朵肥叶硕,掐丝线条纤细流畅,是康熙掐丝珐琅的特征之一。

一种铜胎制作得很规矩,珐琅釉的色泽纯正光洁,从而改变了珐琅器灰暗干涩的质感。填料饱满,釉层表面平滑,砂眼较少,图案多采用双线勾勒的技法,可见此时的珐琅制作工艺已达到成熟。

此时的工艺品具有造型、图案及釉色特点均仿造“景泰御前珐琅”的特征,有的器物底部镌刻“景泰年制”款,釉色纯正,掐丝纤细,釉料饱满,砂眼很少。图案装饰手法有所变化。这些器物虽然打着仿制的幌子,但明显有别于明代珐琅制品的风格。

珐琅彩

珐琅彩别名“瓷胎画珐琅”,是借鉴铜胎画珐琅的技法,于瓷胎上用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釉上彩瓷器。它于康熙晚期创制成功,珐琅画法最初由欧洲传入我国,其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更适合皇室富贵华丽的装饰需求,较之当时流行于世的斗彩、五彩瓷更具魅力。珐琅彩全部采用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后精选的白胎瓷,白胎瓷解运进京后再由造办处珐琅作画师遵照御旨画彩,经炉火二次烘烤而成。因其数量有限,因此专供皇室玩赏和御用。

康熙珐琅彩瓷和铜胎珐琅器一样,作色地装饰,少见有白地画珐琅的,常见色地有红、黄、蓝、紫、绿、胭脂等。纹饰中以多种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及团花中心加“寿”、“万寿无疆”字样和开光花卉、九秋菊花、虞美人花等为主,画工严整细腻,具有图案画的效果。

珐琅彩瓷是唯一在皇帝直接授意下创烧的,一经问世,就秘藏于皇宫内苑。它以其洁白细腻的胎质、莹润如玉的釉面、明快艳丽的色调以及精湛绝伦的绘画技巧,成为皇帝后妃们玩赏的御用之瓷,在清宫内独领风骚近百年。由于数量极少,所以传世品至今罕见;又由于珐琅新瓷是在康熙晚期才创烧成功,因此康熙珐琅彩较之雍正、乾隆两朝更是凤毛麟角,弥足珍贵。

二、雍正、乾隆年间的景泰蓝

雍正年间制造的掐丝珐琅器,目前还没有发现有年代款识的作品。但据造办处档案记载,这个时期设有“珐琅作”,并有制造掐丝珐琅器的记录,只是目前还没能从遗存的大量珐琅器中把它们鉴别出来。在造办处档案中,雍正元年至七年制造掐丝珐琅器的记录比较集中。

清乾隆时期景泰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宫廷的景泰蓝作坊内,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能工巧匠进行精心制作。当时景泰蓝在宫廷工艺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制作的景泰蓝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前所未有,而且技艺精细,色釉丰富,釉料纯正,造型多样。

乾隆时期金属胎起线珐琅制品的烧造展现出新的繁荣景象。当时,宫内造办处的珐琅作生产了许多艺术水平很高的杰出作品。乾隆时期的景泰蓝制品,特点鲜明,风格独特。

1.大型掐丝珐琅器的烧制

烧制大型掐丝珐琅器的技术迅速提高,数量也显著增多,高大的佛塔、宝座、屏风等,都是前所未见的新成就。这种大型珐琅制品的烧造,不仅要求有大型的窑炉,而且需要控制大面积的铜胎经高温之后不会变形的技术,还需要掌握釉色通体一致。显然,烧制大型珐琅制品要求技术高、难度大,还需要特殊的设备。乾隆时期,工匠们对于这类技术的掌握和控制,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清乾隆掐丝珐琅大佛塔,通高231厘米,底径94厘米。此佛塔为紫禁城东北角梵华楼内陈设的6座巨大佛塔之一。此塔依照藏传佛教中覆钵塔的造型建造。佛塔随设佛窝一座,内置一镀金铜佛。此佛塔气势宏伟,制作工艺复杂,各部件衔接紧密。佛塔的制作集中了大器匠、掐丝匠、錾花匠、镀金匠、填蓝匠等各种不同的工匠达11种之多,仅此塔造价就耗银近70万两。

2.巧妙地运用书画作品

把古代名画家的书画作品巧妙地运用到掐丝珐琅制品中,是一种新的尝试。

清乾隆掐丝珐琅明皇试马图挂屏,长63厘米,宽119厘米。挂屏呈长方形,紫檀木框,铜镀金地。上半部识文描金乾隆皇帝《明皇试马图》御题诗一首:

我曾见赵霖六马传贞观,立石像人人拔箭。

数骑尝寇陷阵中,凛凛英风千载羡。

兹乃歌韩干试马写明皇,疑是温泉初罢宴。

挼鞍袖手颜微酡,两人夹持尚兢战。

呜呼,开创何雄守何弱,宴安酖毒忽尔忘天眷。

渔阳鼙鼓来动地,难免蜀道崎岖拥款段。

画图所贵鉴戒存,瞿然抚古兴遐叹。

由诗可知乾隆皇帝题此挂屏意在以古警今,告诫清王室勿忘骑射,不要重蹈前朝积弱衰败的命运。下半部以识文描金、银加彩等工艺手法仿制唐代韩干画《明皇试马图》,人物形象及马的神态之刻画得惟妙惟肖,犹如绘画之传神。画面中镌出“乾隆鉴赏”、“石渠宝笈”等印鉴20余方,犹如原作一般。挂屏掐丝线条流畅,且不失法度,珐琅色彩纯正,以其铜镀金为地的装饰方法,风格独特。此挂屏为乾隆时期珐琅工艺与绘画技法相结合的典型作品。

清乾隆掐丝珐琅五岳图屏风,通高274厘米,横300厘米,以紫檀木为边框,分为5扇,高近3米。画面以掐丝珐琅分别刻画东、南、西、北、中五岳。重峦迭嶂,青绿苍茫,气势雄伟,不愧为清宫造办处之杰作。大型珐琅器在制作工艺和表现手法上均有一定的难度,该屏风充分展示了乾隆时期加工制作大型珐琅器的高超水平。

3.用掐丝珐琅工艺仿制瓷器

用掐丝珐琅工艺仿制瓷器,是一种新的表现形式。铜胎掐丝珐琅制品的造型和纹饰借鉴其他工艺门类是比较普遍的,但仿造瓷器的效果还是前所未有的。

清掐丝珐琅璎珞梅瓶,铜胎,小口,短颈,丰肩,敛腹,圈足外撇。器内露胎,颈饰蕉叶,肩装饰一圈如意云头纹,内饰番莲花。璎珞垂挂在饰龟甲纹和“卍”字纹锦地的瓶腹,腹下方饰如意云头纹、含朵花之龟甲锦和莲瓣一圈,镀金圈足。

4.仿古造型和仿生器物

仿古造型和仿生器物等,式样同样十分新颖。乾隆皇帝嗜古,常常要求把古代青铜器等的造型运用到珐琅制品中。因此仿古尊、鼎、觚、彝、簋等古代礼器的造型和图案,屡见不鲜。但这些仿古器物都能够展现出珐琅工艺的本色,也使得珐琅工艺的表现范围更加丰富。另外,用各种动物形象作器型的制品也明显增多,除了明代传统式样的角端、狮子、仙鹤等形象之外,还出现了羊、兔、天鸡、象、犀等造型,颇有新意。

清乾隆掐丝珐琅天鸡尊,通高18.9厘米,身长13.4厘米,口径4.5厘米。天鸡作立身翘首状,背负螭耳尊,双翅扬起贴于尊身,足登镂空双轮,长尾下垂内卷,尾羽内侧立一铜镀金小天鸡。天鸡胸前贴饰片状彩云,中间嵌长方形铜镀金片,其上阴刻“乾隆年制”单行楷书款。整器以红铜作胎体,掐丝花纹内填入珐琅彩釉,露铜处镀金。天鸡身上随形作出羽毛状饰纹,该尊表面饰缠枝莲纹。天鸡作为一种传说中的神鸟,具有吉祥寓意,但其具体形象的塑造则是在清代乾隆时期才开始成熟。这件掐丝珐琅天鸡尊,器形优美,形象生动,色彩富丽,镀金辉煌,透露着一种神异之感,体现了乾隆时期珐琅制作工艺的精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