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明式家具
18695300000010

第10章 种类繁多,各尽所用(7)

黄花梨轿箱,箱面独板,四角饰如意纹铜包角。盖边起阳线,为使其牢固,箱身四角与箱身下部侧面均包铜饰件,前脸中部镶铜制拍子、钮头、吊牌,箱底缩进,呈反向凸形,以适应轿子形状,保证轿箱使用时不晃动。此箱木纹清晰,包浆温润。

四、提盒

提盒是北京匠师习惯使用的一个名称,泛指分层而有提梁的长方形箱盒。它在宋时已经十分流行,主要用以盛放酒食,便于出行。

为了便于出行,大、中型的提盒多用较轻的一般木材制成。但由于生活的改变,早已不适用,实物也难保存下来。只有小型的才用紫檀、黄花梨等贵重木材制造;考究的还用百宝嵌或雕漆制成。

黄花梨素提盒,长36厘米,宽20厘米,通高21.3厘米。此盒用长方框造成底座,两侧端树立柱,有站牙抵夹,上安横梁,构件相交处均嵌镶铜叶加固。盒两撞,连同盒盖共三层。下层盒底落在底座槽内。每层沿口均起灯草线,意在加厚子口,和小箱的手法相同。盒盖两侧立墙正中打眼,立柱与此眼相对的部位也打眼,用铜条贯穿,以便把盒盖固定在两根立柱之间。铜条一端有孔,还可加锁。由于下层盒底落入底座,各层均有子口衔扣,盒盖再有铜条贯穿,提盒各层一般不会错脱。

五、都承盘

“都承盘”,有时写作“都丞盘”、“都盛盘”或“都珍盘”,均寓一盘而承置多种物品之意。这是一种用以置放文具、文玩等的案头小型家具,它的功用是将杂乱无章的文件、小件归置齐整,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收纳盒”、“收纳筐”的意思。从传世实物来看,清代比明代更为流行,式样颇多,有的高低分层,制作繁琐。

都承盒的形制是一种平盘与抽屉相结合的度具,与官皮箱与药箱的形制比较接近。由于都承盒属书房家具,因此很受文人重视,大都选材精细,做工精湛,有的底下刻有是何人制作的款识,保留了浓厚的文人气息。有的都承盘的设计极为巧妙,平盘下有多具抽屉,抽屉内安有机关,中间的抽屉推入的同时,两旁的便自动打开;两边的抽屉但凡有一个被推入,中间的则自动退出。这省却了抽屉的拉环等,保证了小件器物的外观整洁。

栏杆式都承盘,盘方形,四面栏杆造成井字棂格,下设抽屉两具。其结构为四根栏杆望柱,直通盘底,形成角柱。三面盘墙,均用整板,板端出榫,和四根角柱透榫相交,与常见的攒框打槽装板结构不同,为制造墙柱结构的家具提供了一种值得注意的制造方法。

六、镜架、镜台、官皮箱

镜架是状如帖架的一种梳妆用具,多作折叠式,或称“拍子式”,宋代已流行,明、清仍使用。

镜台,或称“梳妆台”,指上面装着镜子的梳妆台。《初学记》卷二五引《魏武杂物疏》:“镜台出魏宫中,有纯银参带镜台一,纯银七子贵人公主镜台四。”可见镜台历史之悠久。明式镜台可分为折叠式、宝座式、五屏风式三种。

官皮箱是一种体量较少制作较精美的小型庋具,是从宋代的镜箱演进出来的,它上有开盖,盖下约有10厘米深的空间,可以放镜子,古代用铜镜,里画有支架。再下有抽屉,往往是三层,抽屉前有门两扇,箱盖放下时可以和门上的子口扣合,使门不能打开。最下是底座。官皮箱虽无镜箱或奁具之名,从功能来看,也是梳妆用具。

1.镜架

一款折叠式镜架,黄花梨、黄杨木制,长45.3厘米,宽44.6厘米,放平高4.2厘米。它还保留着宋代的式样,以黄花梨作外框,拍子上有出龙头的搭脑,巳残损,框内分格嵌镶黄杨木透雕螭纹花片,镌刻极精,制作年代当为清早期,是曲阜孔尚任家故物。

2.镜台

明式镜台可分为折叠式、宝座式、五屏风式三种。

(1)折叠式镜台也称“拍子式”,是从镜架发展出来的。架下增添了台座,两开门,内设抽屉,比镜架复杂得多了。

黄花梨折叠式镜台,边长49厘米.支起高60厘米,放平高25.5厘米。镜台上层边框内为支架铜镜的背板,可以放平,或支成约为60度的斜面。背板用攒框造成,分界成三层八格。下层正中一格安荷叶式托,可上下移动,以备支架不同大小的铜镜。中层方格安角牙,斗成四簇云纹,中心故使空透,系在镜钮上的丝绦可以从这里垂到背板的后面。其余各格装板雕螭纹。装板有相当的厚度,且为“外刷槽”,使图案显得分外精神饱满。台座两开门,中设抽屉三具,四足内翻马蹄,造型低扁,劲峭有力。此器不仅设计谨严,木工雕刻处处精到,看面用材也经过精选,每块装板均有深色花纹,是明代小型家具的精品。

(2)宝座式镜台因形似宝座而得名,是宋代扶手椅式镜台的进一步发展。

黄花梨宝座式镜台,长43厘米,宽28厘米,高52厘米。镜台设抽屉五具,抽屉脸浮雕折枝花卉。两侧帮板刻有兽纹。安装在台座之上的后背和扶手,均装板透雕花鸟。正中一块两凤背身回顾,左右两块枝叶旋转,都齐整而又生动。搭脑中间拱起,两端下垂,又略返翘,圆雕龙头。扶手出头采用同样的圆雕。扶手内侧安角牙,雕成伏身而仰觑的双螭,意在突出正中的部位,使铜镜支架在这里显得更加光辉生色。

(3)五屏风式镜台在宝座式的基础上崇饰增华,又加上了屏风。在三种中它的出现应较晚,传世实物则以此式为多。至于镜台有可折叠的盖,盖内有涂水银的玻璃镜,但它们不是明式家具,只能代表清式。

3.官皮箱

官皮箱形体较小,但结构复杂,设计巧妙。打开箱盖,内有活屉,正面对开两门,内安抽屉数个,柜门上沿有子口,顶上有盖,后壁安合页,将两侧及正面两门的上边做出子口,箱盖放下时正好扣住两门。关上柜门,盖好箱盖,即可将四面板墙全部固定起来。两侧有提环,多为铜质。箱的正面有锁具,假若要开箱的话,就必须先打开金属锁具,后掀起子母口的顶盖,再打开两门才能取出抽屉,这是官皮箱的特点。

黄花梨素官皮箱,长35厘米,宽23.5厘米,高37厘米。它代表官皮箱的基本形式,全身光素,平顶,盖下有平屉。两扇对开门上缘留子口,顶盖关好后,扣住子口,两门就不能打开。门后一般设抽屉三层,如为五具,由上而下为二、二、一排列,如为六具,为三、二、一排列。

官皮箱除了供梳妆之用外,也适合存放一些精巧的物品,如文书、契约和玺印之类的物品。这种箱子除为家居用品之外,由于携带方便,常用于官员巡视出游之用,所以被称为“官皮箱”。

【知识小百科】

明黄花梨雕龙纹官皮箱

2006年5月30日,刚刚结束的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一件明代万历时期的黄花梨雕龙纹官皮箱,以348万港币的高价成交,约合人民币360万元。

这件明代黄花梨木官皮箱为美国加州博物馆旧藏,通体以黄花梨制成,内设5个抽屉,全部由楔形明榫接合,白铜饰件浅刻龙纹与卷草纹,两扇门板各刻有五爪龙翱翔于云海之间,全器包浆亮泽,品相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