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形意拳
18697700000013

第13章 形意拳的价值(1)

形意拳与太极拳、八卦掌同为我国著名的三大内家拳术,它以阴阳、六合、五行为拳理,强调动静相随、身心合修,注重精神和体魄的平衡发展,使练习者能够塑造心理和生理的健康。

形意拳之所以被称为内家拳,是它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和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呼吸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使人气血流通、脾胃调和、新陈代谢加速,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焕发精神、坚强意志的目的,最终实现招无虚发、克敌制胜的技击作用。

首先,练习形意拳对人体的肌肉和力量的锻炼是显而易见的;其次,由于形意拳要求尽量做到眼到、手到、脚到、身到,四肢、精神形神合一等,所以在演练时人的大脑在运动中处于有规律的兴奋状态,对中枢神经和脑功能能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并使大脑中其他部分得到保护性抑制,是一种积极性的休息。因此练习形意拳后,就会觉得心情舒畅、精力充沛。

第一节形意拳的健身养生作用

一、形意五行拳的健身价值

人体内有五脏:肝、肺、心、脾、肾;外有五官:耳、目、舌、鼻、人中;目通肝,鼻通肺,舌通心,耳通肾,人中通脾。古人皆以五行相配合。五行者即金、木、水、火、土。而五行拳中以劈拳为首,属金,养肺。人以气为主,气和则体壮,所以以劈拳为首练之式,即以养气为先。钻拳属水,能补肾,形容其气之行像水一样,无形无象,无孔不入,气和则肾足,就能使人体内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崩拳属木,能舒肝,是一气之伸缩,气平则舒肝,长精神、强筋健脑。炮拳属火,能养心,是—气之开合,气和则心中虚灵,身体舒畅。横拳属土,能养脾和胃,是一气之团聚,气顺则脾胃和、五行和,而使身体舒畅。形意拳能醒脑清神,调节神经,特别适合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练习。

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使人的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患神经衰弱、失眠、抑郁、烦躁不安等症;长期伏案,四肢躯干得不到运动,易患颈椎、脊椎、腰椎或肠疾病。形意拳静心修身可松弛神经系统,消除疲劳,使身心得以全面恢复,使人精力充沛,不易衰老,只要经过长期不间断的锻炼,就能得到健康的体魄。

二、形意十二形拳的健身价值

所谓形意十二形拳,是指以龙、虎、猴、马、鼍、鸡、鹞、蛇、燕、鲐、熊、鹰十二种动物的形态与技能为特征,模仿其形状,取其意义,而创造的拳法,把动物的特长转为人的技能,效仿其长处为人所用。如取虎的捕食之猛,蛇的拔草之能,燕的取水之巧,鸡有奋斗之勇等。十二形的技战技法是动物神、意的再现,绝不是单一的形体模拟。

形意拳在练法上讲究“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即形意拳理论中讲的“四象”。形意拳的步法多用“鸡腿步”,“鸡腿”就是学鸡的“独立之形”和“两腿相夹”的劲力。站立时有金鸡独立的稳健,行步时有鸡走路敏捷自如。形意拳的身法以龙身之特点为要领,以腰为主宰,吞身蓄气如龙体之蜇伏,起身进攻好似龙体之升腾,吞吐自如,变化莫测。形意拳的臂膀之力效仿熊膀之技,学熊的“竖项之力”和“膀垂力大”的特点,取其力猛形威、无与伦比的臂力,使人精神振起。形意拳动作转换过程中“两手相抱似猛虎离穴”,取其目聚神光、身藏其劲和爪藏其锋,达到气盈、劲足、神威的目的。

早在形意拳面世之前,我国古代模仿动物的动作创造的仿生功法早就已经出现,就这一点来讲,五禽戏应该可称作形意拳的鼻祖了。这种仿生功法可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历经千年实践检验,也得到了现代科学的验证。形意拳具有独特的防病、祛病、健身、益寿的功用,开创了世界体育医疗的先河。

三、形意拳养生与五行阴阳学说及中医理论

在五行理论中,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种关系传统地称为“相生相克”。五行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形意拳是由形拳和意拳两大部分组成,意拳即指五行拳。五行学说是中国哲学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与哲学思辨的基础,它广泛贯穿于中国传统医学、气功学、宗教学、人体科学、武术、文学等领域。

400多年前,形意拳诞生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它的基本拳理拳法以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五行学说成为形意拳重要的解释系统。学者已经从形意五行拳与五脏和五官的对应关系方面对形意拳的健身价值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释,认为“五行拳”的设计正是源于五行生克理论。五行拳(即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各拳式也是相生相克的。这种相生相克表现在健身方面就是在中医学中,对人体五官五脏及形体的分析对应关系。如下表:

形意五行拳和人体五官五脏六腑及形体的对应关系

由表可知,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肺、肾、肝、心、脾等五脏相对应,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把五行拳连起来作为整体来锻炼,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可加大肺活量,提高肺脏的供氧能力;可加强心肌的力量,增强心脏的泵血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加速新陈代谢;可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可提高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促进肠胃的消化和吸收,改善脾脏的运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养生、延年益寿的效果。

从现代运动医学的角度讲,形意拳可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增加骨密度,增大骨骼的抗弯、抗压和抗扭的能力;可伸长和坚韧筋腱,提高各关节的活动范围;也可增强皮肤的排汗功能和防御风邪寒热的外侵,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改变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的效果。

阴阳理论是中国古代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诞生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意拳当然也不例外。据《周易》:“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所说的两仪便是乾坤、阴阳。通俗地讲,所谓“阴阳”,即:代表着事物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如上下、左右、外内、动静、刚柔、实虚、进退等。

中国体育气功研究会常务理事李成银在论述中国传统思维对形意拳的影响时指出:“形意拳对人体的理解也是辩证的,它认为人体上部为阳,与天相合,下部为阴,与地相合。外部为阳,内部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形为阳,神为阴,阳济阴,阴润阳。长期练习形意拳,使人体上下协调,内外结合,形神兼备,身体素质增强,心理素质也有所改变。”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若保持阴阳平衡,外邪不得侵入,百病则皆无;如人体内阴阳失去平衡,则外邪得以入侵,疾病便会缠身。

形意拳拳理强调以“阴阳为母”,无论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在演练时都是要求左右势动作反复进行;在演练方面,要求动作开合相间、动静与呼吸相随。长期坚持锻炼,能使人的呼吸系统、左右关节及骨骼,都能得以均衡运动;既平衡了身体阴阳,又能使呼吸得以调养;而开为伸、合为缩,又加大了心脏供血流量,对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有非常好的帮助;人体若能长期保持阴阳平衡、气血顺畅,身体则必然能健康。

四、形意拳养生与道家学说

形意拳与太极拳、八卦掌并称为我国三大内家拳法,强调“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任何招式都是以用意领先,拳脚随后。练习时要求做到“顶上颚”“气沉丹田”,用丹田去呼吸,把心意集中于丹田,久做即生气、生血,气血满足则身体健康而百病皆除。

形意拳基本的丹田功发、气劲学说渊源于道家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原理。古人为了延长寿命,研究了决定人的生死存亡的诸多因素,认为只要抓住精、气、神这个主要矛盾,就能够使人的寿命增长,而且足能使身强体健。在道家的功法中,不但把精、气、神三者作为锻炼的主要对象,而且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摸索、研究、实践,总结出一整套完善的练功方法。而道家的一些功法,又被研究形意拳的老前辈吸取运用到了拳术之中,这就是今天形意拳中的内功。这就是为什么形意拳先师们常讲“精拳者必精于道”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