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形意拳
18697700000017

第17章 形意拳练习小贴士

一、明确练功的目的—更好地生活

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大众媒体的传播为爱好武术的人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各种武术气功刊物,各个功法辅导站,广播电视和功法音像制品随处可见,几乎可以足不出户便能学会一门或几门功法。

那么现代社会,我们练功目的是什么?一般会有两种回答:为了治病健身延年益寿和学习武功技击之术。其实不管是为了治病健身延年益寿,还是为了学习武功技击之术,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如果你是个学生,通过研习武术,身体健康精神抖擞或者学习了武功技击之后,你获得了比常人更好的记忆力,思维更敏捷,身更轻手更巧,学习能力就有了显著提高。

如果你是书法绘画爱好者,由于懂得张弛之理,能做到意在笔先意到气到,学起来比没有练过的人进展要快,领会要深,运用得法,岂不美哉?

如果你是一个科研人员、作家、诗人,你会因懂得养生的要义而不至于中年早逝,在身康体健之际,你奇思妙想,创意不断,匠心独具,灵感泉涌,健笔如飞,硕果累累,世人瞩目,岂不快哉?

如果你是一个演员、运动员,你会有相对平和的心态,既经得起鲜花与掌声的辉煌,也经得起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失望,得意时不忘形,失落时不自卑,生命岂不更有深度?

总之,练功,使得我们身体健康,心态平和;使我们能够不计较得失,宽以待人。

练功,使得我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工作生活中。

练功,使得我们平淡无奇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不可言传的乐趣。

练功,并非人人都可以成仙成佛,然而却可以提高我们生活的质量。

这就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研习中国传统武术的原因。

二、学形意拳要不怕磨难

在学习形意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过五关,斩六将”的问题。

所谓“过五关”,就是:

1.过思想关。只有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习形意拳对治病、健身、益智、防身、自卫的重要性,才能不断增强学练形意拳的自觉性。

2.过方法关。

练形意拳有练形意拳的方法和要求,只有严格地按照形意拳的方法和要求去做,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才能受益颇大。

3.过时间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病健身也好,防身自卫也罢,并非十天半月便可达到目的。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练练停停者,是不会有收效的。只有数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者,才会品尝到练功的甜头。

4.过吃苦关。练功开始时,往往会感到很不习惯。站桩一分钟,如同站了一个小时般漫长。在这种情况下,练功者要有能吃苦的精神,顽强地坚持练下去,决不半途而废。

5.过困难关。练功过程中,时时会遇到各种困难,既有主观上的干扰,也有客观上的难关。练功者只有迎难而进,勇往直前,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到达胜利的彼岸。

所谓“斩六将”,就是:

1.斩“杂”字。练功贵在专一,有不少练功者贪多,杂七杂八地乱学了不少功法,结果非但没有获益,反而出了偏差,或收效甚微。

2.斩“疑”字。练功中出现“病灶”反应时,不要心存疑虑,而应坚定不移地练下去。

3.斩“满”字。练习练形意拳有了成效,不要固步自封,更不能骄傲自满,而应谦虚谨慎,取长补短,力求不断升华。

4.斩“怕”字。只要你按照形意拳的方法和要求去练习,不用患得患失,畏首畏尾。

5.斩“急”字。练习形意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焦急不安,而是按照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自然会水到渠成。

6.斩“邪”字。不断用科学的道理解析气功现象,决不搞封建迷信。

三、练功贵精不贵多

练功的目的是帮助人们达到身心健康,并调动人的潜能。选择何种功法贵在专一精进,不要盲目选择,择一善者而从之即可。

每种功法就像一种渡河的工具,帮助练习者从此岸渡到健康的彼岸。工具很多,差别也很大,有竹排、木排、皮伐、船等。但不管工具有多少种,我们的目的是相同的,一旦到达彼岸,就说明修炼者已进入了较高层次的境界。那么,各种外在形式的练习方法也就自然不需要了,所谓行站坐卧皆修行。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选择哪种练习方法入门都无关紧要,不必过于挑剔。那么,同时习练几种功法行不行呢?如果你划船每一条水路都走一段又返回头再换一条水路,可想而知,就是走上十年、百年也到不了大海。况且,功法不同,要求也不一样,硬要将不同甚至相反的功法强行合在一块练,反而容易出偏差。渡河工具是帮助人渡河的,有一种就足够了,如果你同时学了十来种功法,那不等于你要将十多种渡河工具连在一起渡河吗?这样一来,你将手忙脚乱,顾了东顾不了西,搞不好还会掉进河里。

现在有不少流行功法,动作太多,意念太繁,这样会使人的神经意识混乱。《周易》一书云:“大道至简至易”。大道之理,都是简单易学而又富有成效的方法。而形意拳正是这样一种古朴简单、功效显著的传统功法。

四、练武要用智慧

形意拳式简意精,看起来极简单的动作,但要做到从动作到神韵、从功力到气质完全符合要求也绝非易事。当今社会,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和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求我们尽可能事半功倍地进行学习。

练好形意拳,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洞彻阴阳变化之理,刻苦钻研现代科学知识,如生理解剖学、心理学、力学等。

在具体学习形意拳的拳理、医理、角度、力点、练法及要求等方面,要善于体会、琢磨、总结、触类旁通,否则不仅练不好拳,还会伤及自身。

以前武林有“练形意拳招邪”的说法,因为许多练形意拳的拳师,一上年纪,腿脚就不好,甚至短寿,还有年轻小伙子练了几个月形意拳,身体亏损得很厉害,神经衰弱、肾虚各种毛病都出来了。有人便认为是招邪了,念经符咒都没用,身体仍一天天坏下去。李仲轩当年曾问是何原因,尚云祥解释:“形意拳是内家拳,练的是精气神,练功的时候应该把精气神含住,但很多拳师都在练打人,将精气神提起来,一发劲都发出去了,还能不短命?”

五、练武习文并重

“未曾习文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形意拳的名师们大都是文武兼修,不仅拳艺精进,在书法、文学、历史等方面也有自己的造诣和见解。形意拳大师王芗斋先生和武林名家孙禄堂先生,生前风度儒雅,学识渊搏。他们就是从武学中步入学者行列的杰出典范。他们的言谈举止淳朴之间透露出浓浓的古意和文化气息。我们现代形意拳爱好者应该将这种练武习文并重的宝贵传统继承下去。

报载,一位名叫马斯洛夫的俄罗斯武术高手在进入少林寺学习时,曾经过严格的考试。考试的内容包括一道佛学论文,以及回答师傅提出的关于修行和武术理论等方面的问题。令他深有感悟的是:“正统的少林功夫讲究培养人的体力、智力和德行。僧人纯净的意念可以迅速领悟许多东西。他们比常人更少感觉疲倦,但对现实的理解却全面得多。我所知道的武术高手都大智大慧,其中不少人在天文学、医学或史学方面有精深的造诣。”这位被称之为全球20位最负盛名的武林高手之一的异国武士,还意识到:正常的武功教给人的不是怎样具体的进攻,也没有大量的动作和招式,而是如何对付危急的形势。中国就有这种风格的武功,我还曾经练过,它以没有任何固定的招式著称。这种靠意念制胜的功夫称作“意拳”。

意拳气功老师王安平,除武功气功外,还喜爱书法和盆景艺术,并注意用传统文化的智慧来充实自己,故许多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士在拜访并与他交谈之后,都说他是学者型的武学气功家。

武学进入了高层次后,必定离不开陶冶情操和品格修养。而且,大都会从佛、道、儒、医等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与营养,借以提高自己的人格境界。社会上那些言语粗俗,目露凶光,逞强欺弱,动则拔拳者,不过是懂些“三脚猫”的功夫,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介武夫而已。

六、练武要始终保持谦逊之心

练武要戒骄戒躁,向别人虚心学习。一个人有了谦逊之心,他的拳才能练得很好。一个好勇斗狠之人,往往头脑都比较简单,越来越缺乏灵气,这样的人是练不出功夫的。

老辈的武师讲究互相学习,见面就会问最近有什么新的发现。一搭手就彼此有了底,说“晚了”。“晚了”就表示输了一筹。

尚云祥晚年名气已很大,比武、来访的人非常多,有时想睡个午觉都不行。一次李仲轩跟随尚云祥出门办事,路上,看到两三岁的孩子打闹,尚云祥就停下来看了半天,还蹲下来伸手逗小孩,李仲轩催促他不要耽误时间,尚云祥起身说:“我练拳一生,还不如这俩小孩。”很让李仲轩莫名其妙。办完事后,在回家的路上,尚云祥说:”古人讲,武者不祥。练武人太容易陷进是非中,还不如不学武,就算学了,也最好一辈子默默无闻,有一分名气,便多一分烦恼。小孩想打就打,打完就没事了,不是挺令人向往的吗?”说到这儿,他一拍李仲轩,又说:“看来练拳就得晚上练,让谁也不知道。”

七、尊敬老师、教学相长

明师不是名师。名气大不能说明功夫高。明师是那种深通拳理,善于技击应用,并有足够的表达能力和耐心将其心得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的师傅。得明师指点是做人的缘分,而有了明师指点,再加上自己后天的勤奋,所学必有所成。王芗斋先生在《拳道中枢》一文中说:“学拳既入门,首要尊师亲。”

然而,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老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长与短的关系。在专门技能之内,学生应该而且必须学习老师之所长,否则,拜师学艺所为者何?而在专门的技能之外,或许学生所长的技能为教师所用。即使是专门技能之内,带艺投师,说不定也会有他的长处。

以截拳道的创立者李小龙为例。他的第一个弟子名叫丹·伊诺山度,为美藉菲律宾人,出身于一个武术世家,有“菲律宾棍王”之称。自投师于李小龙之后,在武功方面虚心向李学习截拳道,另一方面又将自己最擅长的双节棍与短棍技艺,毫无保留地向老师奉献。李小龙与伊诺山度的这种肝胆相照、亲密无间的师徒情谊,一直保持到李小龙去世。而伊诺山度却始终以李小龙传人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为传播和发展截拳道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