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形意拳
18697700000002

第2章 话说形意拳(2)

李存义在太谷期间,车毅斋为其补足十二形拳,并传授挨身炮等套路。宋世荣向其传授内功四经。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郭云深最后一次到山西太谷,与师兄车毅斋等商讨十二形的排列序次,经研究决定将原先李老农所传之六象排在前、车毅斋所传之六象排在后的序次,改为“龙虎为开”排在前,“鹰熊为合”排在后。从此以后,鹰、熊二形不再单独演练,形意门人称之为“鹰熊合演”。

李老农弟子车毅斋、郭云深等为晋冀两省形意拳术的交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车毅斋先后为师弟、师侄补足形意十二形,并传授单练、对练套路及散手技艺。由李老农定名的形意拳术得到了广泛传播,使之成为我国四大名拳之一。

宣统三年(1911年),形意名家李存义在天津创办中华武士会,团结武界同仁,培养了一批优秀武术人才,为发展武术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民国三年(1914年),李存义最后一次到太谷,与同门师兄弟李复祯、布学宽、宋铁麟、刘俭等共同商讨形意门人的辈次,决定从飞羽公(李老农)第二代传人起,以“华邦惟武尚社会统强宁”十字为辈序,使后之来者有谱可稽。

【知识小百科】

形意拳门拜帖与传人字序

武门拜帖,分一次和多次,多次拜帖一般都是亲传师父作古或师徒远离,也有本门派师父看上了另外门的弟子,师徒双方认可,即可再拜“玉兰帖”,通过吃饭等形式,师父把新接受的弟子引见给同门同派,拜师即成事实。

清廷在1901年废除了武举科考制度,武术广泛地走向民间形成了气候,民间习武如火如荼。此时也是中华武术大改革、大发展、大创新的时期。习武人至多,也出现了多次拜帖、门派传人的辈分混乱现象。李存义、张占魁等形意拳三世传人自定习武辈为“华”字。随便多次拜帖,均按初次拜师之字为基准,辈分永远不变。

那一年,形意拳新秀郝恩光首将形意拳传到国外,开创了中国拳师教外国人学形意拳的新纪元。民国七年(1918年),曾于光绪末年在太谷受过形意大师车毅斋、李广亨、宋世荣指点的形意奇杰韩慕侠在北京击败俄国大力士康泰尔,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中国人闻之无不扬眉吐气。此后,形意拳名声大震,全国各地学形意拳技者与日俱增。周恩来总理在青少年时期为了强身健体,曾拜韩慕侠学习形意拳,一学就是三年。孙中山在黄埔开办学习,周恩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韩慕侠则被聘为黄埔军校首席国术教官。

山西省城各大中小学,太谷、榆次等地高等小学普遍增设国术课,许多形意拳名师被聘请专授形意拳术,一批形意拳新秀成长起来。形意门人孙福全、刘殿琛、姜容樵、凌善清、薛颠、董秀升等编著的形意拳专著先后刊行,向国人推荐形意拳术,进一步推动了形意拳的发展。

同时,还出现了以描写形意拳名人为主要内容的传记性小说,如《清侠传》、《当代武侠奇人传》等等。到了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前后,全国各地成立的国术馆、会中都有形意拳师任教,有的还担任要职,形意拳的普及之势逐渐形成。李老农在山西的传人以口授身传技艺见长,并重视广泛开展与武林各界朋友的较技活动,因此,善技击者不断涌现,在国内享有盛名。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两次在南京举行国考打擂,山西代表队16人中即有李连成、韩荣华、张万荣、王鸿、张安泰、李培昌、白三货、郭风山等15人是形意拳名手。

李存义出过一本拳论,开章言:“克敌制胜,唯形意拳独擅其长。”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武术者,强身健体,国术者,保家卫国,可称国术者,形意拳。”民国之初,武术便有国术之称,至1928年,中央国术馆正式将武术定名为国术,此后迎来中华武术界的“黄金十年”。

1912年设立的中华武士会天津分会(也称天津中华武术会),是民初天津官方倡办的首个武术组织,改变了口授身传的传统模式,李存义为总教习,禁卫军统领冯国璋为发起人之一。

1927年,国民政府委员张之江发起,冯玉祥、于佑任、蔡元培等人呼吁,于南京创立了国术研究馆,称“国术馆组设,原本救国之热诚,以期强种强国,而循至于民众均国术化”。1928年更名为中央国术馆,它是中华民国时期主管国术的中央行政机构。

全国省、市、县级国术馆(分馆、支馆)纷纷新设,馆长不乏由市长、县长兼任者。

三、建国前形意拳门人抗击侵略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军入侵中华国土,形意拳术几乎被扼杀。许多青年拳师奋起抗日,为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抗击日寇的侵略作出了积极贡献,直至献出了生命。老年拳师则不顾安危,冒死犯难传拳授艺,秘密培养了众多的优秀形意拳人才。

抗日战争期间,许多形意门人积极参加抗日,仅山西知名的就有陈晓峰、胡殿基、史克让等,均是我八路军中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干部,且都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上。许多形意门人还作为我党的内线为抗日献出自己的力量。

曾经大胜俄国大力士康泰尔、为国争光的韩慕侠也是一位忧国忧民、全力抗日的英雄。韩慕侠是与霍元甲同乡并齐名的武术大师,早年投师张占魁、李存义,将八卦、形意糅合在一起,自成一派。他忧国忧民,办武术馆免费授徒,用武术训练军队—大刀队抵抗日军侵略。大刀队曾一度军饷缺乏,韩慕侠变卖全部家产给士兵每人发12个铜板。韩慕侠训练大刀队不仅重视武技训练,还十分重视对士兵的爱国教育和武德教育,所以大刀队队员的素质都是比较高的,打起仗来奋不顾身,骁勇无比。在马厂减河一带他们与日军奋力拼杀,虽有很多人为国捐躯,但日军也伤亡惨重,死亡不计其数。据百姓讲,当时流的血把马厂减河的水都染红了。日军战亡的死尸不敢在白天运,只在每日夜间用橡皮船和其他船只沿赤龙河和卫津河北运。喜峰口一战,大刀队又袭击了日军炮兵阵地,毁其大炮多门,大刀队勇士多数壮烈殉国。此战,大刀队显示了威力,给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后来便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武术团,

真敢干,

十二个铜板上前线。

不发机关枪,

专耍大刀片……

大刀队,

真英雄,

十二个铜板打冲锋。

吓破鬼子胆,

跪地叫祖宗……

党的“七大”召开前夕,车永宏的第三代传人李三元,曾护送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同志赴延安;解放战争中他们为解放太原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

【知识小百科】

什么叫“入室弟子”?

就是吃、住、穿、用,老师都包了。练武对习武者的物质条件要求相对比较高—不仅要解决自己的吃、住、穿、用,还要解决老师的。但是,如果老师真正看上你的资质、才能,财力不够也不成问题,旧时代的很多拳术名家都是自己出资供养徒弟。

四、建国后形意拳迎来春花烂漫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武术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形意拳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得到了很快发展,优秀人才不断涌现。五十年代以后,形意拳得到恢复和发展。1958年,布学宽大师参加山西省首届全运会,为大会表演了形意八卦掌,受到贺龙元帅的接见。

1990年,在“中华武林百杰”之一的张希贵先生的努力下,首次组织了全国首届形意拳邀请赛,从此之后开展了多次全国形意拳邀请赛。1995年8月,在张玉林同志的组织下,于河北举行了首届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2008年,太谷县成功举行了第一届“中远威杯”国际形意拳搏击王争霸赛,取得良好效果,使形意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省内外、国内外迅速高涨。

2010年,第二届“中远威杯”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在其发祥地山西太谷县举行。这是继2008年第一届国际形意拳搏击王争霸赛成功举办后,又一次武林盛会。更在诸多习武人士中掀起了“尚武”热潮,而太谷县也因此被更多的人认识和熟知。

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从事形意拳理论研究的人们克服重重困难,查找历史文献,走访形意前辈,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实事求是地研究形意拳历史源流,在挖掘整理形(心)意拳文献,阐述形意拳拳理、拳法中的疑难,以及澄清某些历史讹传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有的已取得重大研究成果,从程素仁《形意宗师》一书问世以来,有关形意拳的著作层出不穷,形意拳文化后继有人。他们将为更广泛地传播形意拳术,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和社会安宁作出更大贡献。

从形意拳的套路革新方面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李三元是作出重要贡献的代表人物。上世纪60年代,他创编了“综合形意拳”,这是形意拳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其次是张希贵、高宝东。前者在综合形意拳的基础上创编了“四十八式形意拳”,后者在综合了形意五行枪、十二形枪以及诸多传统枪术套路的基础上创编了“综合形意枪”。

第三节形意拳发展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一、形意拳发展的表现

1.形意拳广为传播

打破门户之见,择德授艺。形意拳打破门户世俗之见,只要品行端正,不论种族,不论男女,不论门派均可拜师学艺,以师徒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