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形意拳
18697700000003

第3章 话说形意拳(3)

成立站、馆,拓宽辅导。1918年,太谷县成立了体育会,布学宽负责武术工作。1935年,太谷县成立了国术馆,宋铁麟任馆长。至1937年,太谷城乡建起了75个武术推广站,共计40多个村庄、约1500余人练习形意拳,使形意拳传播到农村普通百姓中,拓宽了形意拳传拳的人群,练习形意拳的人数猛增。1964年国家体委副主任黄中视察太谷武术活动时,太谷曾有5000人的表演活动。

推入学校,授课健身形意拳。太谷县将形意拳列入当地中小学课程,不仅为广大的青少年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而且对形意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广泛开展竞技交流

形意门人在广为传播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普及形意拳,提高人们学习形意拳的积极性,经常进行形意拳套路演练和技击(太谷称撕扒)的交流活动,表演者自愿参加,成为太谷形意门人的一件大事。每逢此节,各村、各站、各点均选好手,一展其技,观者也甚多,少则百人,多则上千人。

3.丰富和扩展理论研究

随着形意拳的发展,人们学习形意拳的需要与理论滞后的矛盾越来越引起形意门人的关注。形意拳老前辈们多数传艺是靠口传身教,这个过程具有不系统、凌乱、易出错的特点,更关键的是不便于学习、理解和实际应用。因此,不少文人志士对此进行了归纳整理,并结合现代理论进行了研究。在太谷民间流传的有《李广亨笔录》、《刘俭形意拳谱》、《布学宽笔录》、《高宝东形意拳谱》等,出版的有《形意拳精义》、《山西车派形意拳》、《形意拳术探微》、《形意拳术大全》、《鸳鸯脚制敌绝技》、《宋氏形意拳》等等。同时,不少门人在不同刊物、报纸等文献资料上发表研究性文章,均对形意拳理论研究起了推动作用。

4.不断充实形意拳的内容

1914年之后,在近90年的时间里,形意拳门人不断吸收其他拳种的长处补形意拳之不足。在功法、拳械套路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如形意拳增加了洗髓经、腿功练习内容,长短器械内容、器械对练内容,均比以前丰富了许多,特别是创编了符合国家武术套路比赛规则要求的套路——综合形意拳,为形意拳进一步发展作出了贡献。其次,形意门人通过出国讲学,成立俱乐部、馆校、协会等形式,向国外传播推广形意拳,为形意拳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二、形意拳发展的原因

1.人口增长为习拳练武提供了大量的习练人口

自清中期实行摊丁入亩以后,我国的人口数量便以史上最快的速度增长起来。据统计,到道光年间达到了中国人口前所未有的高峰,这一时期的人口数量甚至超过了100年后的1949年。

巨大的人口压力使许多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找其他的出路。山西境内,人口压力又以晋中盆地为最,土地狭小,人口众多,剩余劳动被迫背井离乡,离开熟悉的土地,而走上经商及其它道路。这一大的社会背景不仅为晋商的发展提供巨大的人力支持,也为形意拳的大发展提供了可能。无论保镖还是护院,无论是商道上的自卫还是习练以健身,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为形意拳习练者的大量增加提供了一个最基础的条件—人。人口压力的存在是晋中盆地产生晋商的重要困素,同时也是形意拳在晚清时期取得大发展的重要因素。

2.晋商的发展推动了形意拳的发展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晋商在晚清时期也走向了它的巅峰,尤其是票号体系的成熟,为晋商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在明代,太谷已有“商贾勤于贸易”的记载。清代的中期是太谷商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近170余年间,太谷的商号遍及全国各地的大商埠。商业的发展使全国各地的武林高手涌向太谷。名手的增多,促进了武技的切磋交流,也推动了自身武艺水平的提高和刻苦练功的风气。

但同时,山西特定地理环境,表里山河,交通困难,给晋商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碍,而且,晋商经营地域十分广大,晋商外出经商动辄数千里外。在迢迢商路上,除却千难万险的自然条件外,经常会遇到盗贼的袭击。因此,晋商历来重视武术,其中有不少人自己练就武术以强身和防卫盗贼袭击,甚至直接参加军队斗争。形意拳的发展,一直受到晋商的鼓励与支持。

形意拳高手大多被祁县、太谷,榆次等地富商聘任为护院拳师。如山西太谷北汪村富商曹氏的三多堂有护院家丁500余人。三多堂按照东南两局,各设护院拳师一人,又在南山青龙寨设守拳师一人。一些形意拳高手如李老农、申天宝、冯克智、胡铎、武鸣国、吴本忠、车毅斋、贺运亨等,都在三多堂担任过院拳师。这些拳师在富商家中多能受到礼遇和优厚的待遇。

从以上的历史不难看出,形意拳在太谷的兴起和发展,与太谷经济贸易、金融的发达兴旺有很大联系,和它的历史背景、所处的环境有直接的联系。

3.晚清民国时期列强的侵略对形意拳发展的推动

晚清民国时期,中华民族由于科学技术上落后于西方,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有志的武林人士,纷纷倡武救国,以期国强民富,不受外国欺辱,形意拳的大师们也表现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车毅斋闻听外国武士在中国大摆擂台,骄横不可一世,便随同祁县、太谷的一些财主们去天津比武。当时,日本剑术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车毅斋满怀爱国热忱,凭着自己高超的技艺,过人的胆量,与日本大力士进行了剑术上的较量。据1925年“车君毅斋纪念碑文”上记载:“日人奋然临,毅斋慢然应,倭败色沮愿师之,毅斋婉谢焉,人问其故,毅斋曰:岂可使吾国绝技而传之外人耶?”表现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1918年,曾于光绪末年在太谷受过形意大师车毅斋、李广亨、宋世荣指点的形意拳师韩慕侠在北京击败俄国大力士康泰尔,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中国人闻之扬眉吐气。此后,形意拳名声大震,全国各地学形意拳技者与日俱增。山西省城各大中小学,太谷、榆次等地高等小学普遍增设国术课,许多太谷形意拳师被聘请专授形意拳术,一批形意拳新秀随之成长起来。

1937年冬,日军入侵太谷,形意弟子吴华亭为使太谷专制龟龄集、定坤丹等药庄维持不坠,努力经营,多次度过难关。1943年,日军以吸毒为由,欲将太谷县20余人拉出西门外活埋,吴华亭得知后,四处奔走,联系了广升远、广升誉等几家药店并以药店作保,使这批人幸免于难。事后,日军向吴华亭索要祖传的龟龄集、定坤丹秘方,吴华亭为保全秘方宁死不屈,敌人恼羞成怒将吴华亭右手的中指、食指剁下,后又烧掉广升誉的楼房。吴华亭为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抗击日寇的侵略作出了积极贡献。

1938年,太谷县沦于日寇之手。日军为加强势力,筹建“保卫团”。当时,伪县长白某曾多次找形意大师宋铁麟,要其出任“团长”。宋铁麟说:“国难当头,我堂堂中华武士,没能为国捐躯,已是憾事,岂有委身为倭寇效劳之理!”宋铁麟坚决拒绝,并远走他乡,一直等到日寇投降后才返回太谷。

1938年9月,形意大师刘俭保护了形意宗师车毅斋逝世后门人弟子所立之碑。时因日伪汉奸告密,认为车氏碑文上有“倭败色沮愿师之”等是污蔑日人之语。所以,当刘俭到贯家堡经县城北门时,正遇汉奸领着全副武装的日军。此时,汉奸白某密告日军:“入城者为坏人”。日军蜂拥而至,刘俭奋力与敌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被关押到日本特务队。日军对他施以吊打、灌凉水的酷刑,威逼他交出车毅斋纪念碑。可是他明白这块碑来之不易,代表中国人的荣誉。因此,抱定“宁可自己一死”的决心,受尽酷刑,终未吐露真情,后经友人吴华亭多方周旋,保释出狱。所以,晚清民国中国的落后挨打,激发了众多国人的爱国之心,人们开始习练武术,报效国家,为形意拳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背景,从而推动了形意拳的发展。

第四节当代形意拳代表地区和人物

“心意六合拳”流传至后世,随着时间不断的发展和演变,按地域分主要有河北、山西两派。近代河北、山西交流频繁且同为李老农传人,故两派拳法内容风格技击特点及练法较接近,河北一派以郭云深、刘奇兰、李存义、孙禄堂等为代表,拳势舒展,稳健扎实,山西一派以车永宏、宋世荣、布学宽、宋虎臣、宋铁鹿等为代表,拳势紧凑,劲力精巧,然山西派又可分为车、宋两支。车派拳势古朴动作明快,宋派发力颤抖,内功精微。

2002年11月30日,各形意拳流派在山西永济市的尊村举行了寻根问祖活动,纪念共同始祖姬际可诞辰400周年,并在姬际可纪念祠堂内,对姬际可的塑像进行了祭拜,这次寻根祭祖,对形意拳界流传纷争的局面,起到很好的团结作用,对推动各派相互交流学习与发展都有良好的积极作用。

现在,形意拳在国内外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2004年底“国际形意拳道联盟发展中心”在山西成立,这是形意拳在我国成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组织,旨在推动形意拳在世界各地进行交流普及,使这一优秀传统拳术发扬光大,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目前,我国每年都举行形意拳界国际性、全国性、地区性的多种竞赛活动,这些交流活动,会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认识并接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