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形意拳
18697700000009

第9章 形意拳的主要内容(4)

2.提步双抱拳

(1)左掌不变,右掌向前与左掌平行探伸插击,双掌拇指尖相靠。掌高与胸平,同时左脚向前直趟一步,右脚随之提靠于左脚踝处,成右提步式,目视掌前方。

(2)右脚继续向前趟进一大步,左脚随之跟进,提靠至右脚踝处,成左提步式;同时两掌变拳,分别向外拧转后拉至脐之两侧,拳心朝上,目视左前方。

动作要点

前趟步要快要远,提步式站立要稳健。

3.拗步右横拳

(1)脚不动,左拳向左前方拧转穿出,拳心朝下,拳高与肩平;右拳保持不动。目视左拳。

(2)右拳向里拧转,贴肋上穿至左肘下,拳心朝下,目视左拳。

(3)左脚向左前方45度角斜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两脚间距约一脚远,右膝抵至左膝窝内侧。同时,右拳贴左臂下向前拧挣打出,掌心朝上,拳高与肩平;两拳相遇时左拳外拧回拉至脐之左侧靠紧,拳心朝上,目视右拳前方。

动作要点

右拳与左脚同时到位,横拳要“起横不见横”,并要打出拧裹钻翻劲来。

4.拗步左横拳

(1)身体向右转动,右拳亦随体转动,左脚经右脚前,再向右前方斜进一步,右脚随之提靠于左脚踝处,成右提步式;目视右拳前方。

(2)身体向右微转,左拳里拧上穿至右肘下,拳心朝下,目视右拳前方。

(3)身体向右拧转,右脚继续向前斜进一大步,左脚随之跟进半步,两脚间距约一脚远,左膝抵至右膝窝内侧;同时,左拳从右肘下贴臂向前拧挣打出。拳心朝上,拳高与肩平;左拳与右拳相叠时,右拳外拧回拉至脐之右侧靠紧,拳心朝上,目视左拳前方。

动作要点

左右式转换要快速流畅,上步要快,趟步要远,横拳与趟步要同时完成,周身劲力要完整。

左右式交替向前进行演练,视场地及个人体力情况而定,如想往回打时,左右回身式即可。

5.横拳回身式

(1)以左脚跟为轴向后转体,右脚随之向左脚尖外倒扣步,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随之提靠至右脚踝处,成左提步式;左拳随身向左后转,目视左拳前方。

(2)右拳里拧上穿至左肘下,拳心朝下,目视左拳前方。

6.拗步右横拳

身体向左拧转,左脚继续向前斜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两脚间距约一脚远,右膝抵至左膝窝内侧。同时右拳从左肘下贴臂向前拧挣打出,拳心朝上,拳高与肩平;右拳与左拳相叠时,左拳外拧回拉至脐之左侧靠紧,拳心朝上,目视右拳前方。

左右式交替继续往回打至原地时,打出左横拳,再接回身式,然后再打出右横拳,即可做收式动作。

7.横拳收式

(1)左拳里拧上穿至右肘下。拳心朝下,左脚略回收。

(2)上身向右转动,左脚向前进半步,成三体式桩步;同时左拳向前拧转打出成立拳,拳高与胸平;当两拳相叠时,右拳外拧回拉至脐之右侧靠紧,拳心朝上,目视前方。

(3)以下收式动作与左三体式收式相同,图略。

技击用法

对方左手击我胸部,我用左手抓握其腕往回捋带牵拉,同时上右脚,用右肘臂滚压对方左臂上,使彼身体前移,然后再以右臂向外横劲击其胸肋部。使其后倾而倒地。

第四节形意十二形拳

所谓形意十二形拳,是指以龙、虎、猴、马、鸡、鼍、鹞、蛇、燕、鲐、熊、鹰十二种动物的形态与技能为特征,模仿其形状,取其意义而创造的拳法,把动物的特长转为人的技能,效仿其长处为人所用。如取虎的捕食之猛,蛇的拔草之能,燕的取水之巧,鸡的奋斗之勇等。十二形的技战技法是动物神、意的再现,绝不是单一的形体模拟。如果过分强求其外形动作的相像,而不顾其本身所蕴藏的内在意义,就必然会本末倒置。

一、龙形

歌诀

无意无心火潜水腾,人我莫测气概犹龙;

松如绳系精微四布,忽隐忽现如蛟似龙。

传说龙是水中最灵敏而又最凶猛的动物,有或大或小、伸缩自由、遍体灵妙、变化莫测之奇能。龙形可锻炼身法的伸、缩、起、落,手法的翻、钻、屈、伸,步法的盘曲转换,所以要求起如伏龙升天,落如蛰龙翻浪,体现龙有缩骨之法的妙用。

健身原理

龙形练神,主练一气的升降。两目炯然,神发于目。手型酷似鹰形,威生于爪,劲起于①承浆穴。注重打防并重,方法是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斜立圆动作,拧腰旋胯,纵身起落,左右变换,手足并用。

之所以在形意拳中要“神发于目”,是根据五行的变化而来的。龙属震,震属木,木相肝,在五官之中两目通肝。所以在练习龙形时,要将神气聚集于上丹田中,二目要光聚神合。之所以说威生于爪,主要因“肝主筋”之故。筋起于四肢之末梢,而统筋者为肝。所以在练习龙形时,要使肝气舒发,筋腱伸舒,促使劲气达之于梢节而于指。

龙形身法伸缩起落、手法钻翻屈伸、步法盘曲转换,故要求起如潜龙升天,落如蛰龙翻浪。龙形缩身时,丹田气直冲①尾闾,背弓、两肾动,命门开。这样,肾之气与丹田之气相合,沿脊柱上行,便打通了②督脉;龙形展身而落,使气沉丹田,打通③任脉,所以可以治任督脉不通所导致的疾病。龙形的起落、伸缩都要求足心伸缩。吸气时,④涌泉穴位上收,身悬穴而起;呼气时,身落,涌泉吐,这便打通了肾经,使人体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能治疗气血不和、阴阳不调之症。龙形练习时需手指、脚趾尽力往开展,尤其是大脚趾的伸展,刺激了大敦穴、行间穴,而脚趾的伸缩又使⑤大敦穴之气顺着⑥足厥阴肝经上升到⑦期门穴,故可通此经。

练习龙形时全身骨节放松,心情轻松自如,一起一落沿曲线进行。下肢盘坐稳健,拧腰折身,身体贴近地面。身法灵活矫健,吞吐起伏要轻灵,手法起钻落翻,展拧裹束。

要领

束展自如,盘线曲折,身势空穹,如沾细雨,如披清风。全身化劲,心神合一,不拙不滞。

练法

1.三体式。

2.三体式的双掌变龙形掌回抓,左足往前半步;同时,右手掌心向上往前穿击,高与承浆穴齐,左手收回位于右肘下。

3.上动不停,左脚上前一小步,脚尖外摆;两手胸前交叉,掌心向下;同时松胯,身体左拧下伏,两腿屈膝下蹲成左前右后的坐盘式;两手虎口相对,与右膝齐,眼视前方。

4.接上式,两手掌相对旋转开,两臂屈肘;同时,上身直起,右腿提膝,右膝紧贴胸部,右脚尖上勾并尽力向外不停,右脚向前踩落,两腿屈膝下蹲;左掌按于左胯身前,高与膝齐,两掌心均向下,身体略向前俯,眼看左手。

要点

身体起伏要迅速、敏捷、轻灵,下蹲和两掌下按协调一致;头要顶,颈要坚,腰要塌住,肩要松沉。

5.接上式,两掌变拳,左拳向上钻出;同时,头要顶,内要提,外要随,身体猛然跃起,两脚同时离地,后脚变前脚;两手同时变掌如同劈拳往下按,如龙卧海底,眼看右手。

要点

换手、变腿必须跃起时在空中完成。束身而起,藏身而落;起如风,落如箭,起钻落翻人不见;龙形不见形,肘胯内中寻。如此反复练习,左右交替。

6.回身式

由跳龙形后(右式),身体力行起立,左脚前一步打左崩拳;右脚跟步右崩拳,右脚退步拧身左崩拳。左足回扣,以右足掌心为轴,身体屈向右后转180度;同时,右拳钻出,右腿屈膝上提,足尖上勾;左腿屈,眼看右拳;右足向前踩落,两腿屈膝下蹲,成坐盘;两拳变掌如同劈拳动作向下劈按,右掌放于右胯外侧,左掌按于身前,高与膝齐,两掌心均向下,身体略向前,眼看左手。

7.收式(懒龙卧道)

打到原起势位置以后打右手钻拳,上左步,打劈拳,回归三体式收势。

二、虎形

歌诀

提督官顶肝气调舒,登足颠步掌爪齐扑;

肘起掌翻后臀坠碡,脚先手后六合一体。

虎为兽中之王,虎之天性有离穴抖毛之威,凶猛扑食之勇。虎形与龙形轮回相属,能够起到通任开督之促进作用。

虎形练力,主练一气之吞吐。虎形之劲起于尾闾,循督脉上升,补还于脑,可通任、督二脉。练虎形吸气时,气存于内命门(女子“宫口”,男子“藏精之门”),尾闾上提,内气便循督脉上升,谓之练精化气补脑。呼气时,两手向前扑出。这一起一落,内气便循任、督二脉一周,谓之水火相交之意。

虎形步法和五行拳的炮拳相似。练虎形要求要蹬劲,纵步要快、要远;抬足不可过高,落步要稳健,沿折线前进;向前、向下扑按要走弧线,做到一动而无有不动,显示出老虎扑食之猛。换步吸气时,两手抓回,拳心向上;而呼气出击时,两拳变掌,拧翻而出。这一吸一呼,两手由阴变阳,由表及里,激发了①手少阳三焦的冲脉,使人体内脏得到了锻炼。练好虎形,也可打通冲脉。

要领

要练出虎的勇气。骨是勇的根本,勇从骨而出,骨不支勇,则勇无从而生。强项怒目,双掌猛扑,抱头前进,安全五行(鼻、目、耳、舌、口),腰为主宰,丹田用劲。

练法

1.三体式。

2.虎形左式

右足往左踝内侧前纵一大步,将落未落,左足迅速提在右踝内侧,足尖翘起,两腿屈膝半蹲成右独立步;同时,左掌先前伸,两掌再同时变拳,屈肘抱拳至腰两侧。微停,右足蹬地,左足向前方斜进一大步,右足再随之跟进半步,两足跟前后相对,重心偏于右腿;同时,两拳臂外旋,由腹部钻起,拳心向上,钻至高不过口、低不过喉时,猛然臂内旋、拳变掌向前下方扑按,掌心向下,两虎口相对,大拇指相搭,眼看前一尺远。

要点

两掌扑出时要沉肩、坠肘、塌腰、竖颈,两膝向内微扣。

3.虎形右式

左足向前寸步,右足随之收提于左踝里侧,足掌微离地面,足尖上跷,两腿屈膝下蹲,两膝靠拢,成独立步;同时,两掌变拳,屈肘撤回抱于腹部两侧,拳心向上,两臂紧靠两肋,眼看右前方;不停,左足蹬地,右足向右前(偏右)方尽力斜纵一大步,左脚随之跟进半步,两足跟前后相对,重心收于左腿;随之两臂外旋向上钻出,钻至口前下时,猛然臂内旋变掌,向前下扑按,高与胸齐,掌心向前下,两虎口相对,眼望右前下一尺远。

4.虎形回身式

打出虎形右式后,以左足为轴,身体向左后转180度;两掌随着转身变拳,收右足提起,靠在左踝关节里侧,两腿紧靠,足尖上跷,眼看左前方。

要点

转身时速度要快,右足落地不要离左足太远,在右足将要落地时,左足即行提起。身体要保持平稳,不可摇晃。腰要下塌,尾闾要有蓄劲,头要有顶劲,丹田要有翻劲。

5、虎形收式

打至起势位置,转身打出虎形左式之后,将两手拉回变拳,拳心向上,右拳向前钻出,左拳变掌向前劈出成三体式收势。

三、猴形

歌诀

外应其动内守其静,意发神速乘机取胜;

以巧破拙以智胜勇,神妙莫测取法猴形。

猴长于山林,攀援纵跳,眼光敏锐,又有恍惚变化之巧。动作灵活世间无有出其右者。练习时,既要求快捷有力,又要求灵活敏捷,注意姿势稳定、沉着、连贯、完整、协调、和顺,使全身灵活无滞,气血运行畅通,故须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全都打开。

健康原理

猴性属阴土,取诸于身为脾。脾胃好,可化五谷,长肉存肌,故猴形开始练习要求缓慢,先打通足太阴经。练猴形多用单重,虚脚大拇趾点地,意在隐白穴。动作时,内气顺此穴循经与心经相交,全身肌肉的一紧一松使内脏自然得到按摩。而后配合其形,使全身经络逐渐打通,才能做到“打开二六连环销,一点灵光吊在眉。”故拳经云:“不是飞仙体自轻,若闪若电令人惊;看它一身无定势,纵山跳涧一片灵。”拳之运用有封喉挂印之精,偷桃献果之奇,攀枝上树之巧,登枝坠枝之力和展转挪腾、神机莫测之妙。

练猴形拳,主要取其心敏意捷,纵跳灵活,以灵敏而化拙笨,以机智而制鲁莽;取其叼抓、意发神速、神妙莫测、乘机取胜的优点。要求轻巧灵敏、快利旋转如风。

要领

心平气和,身体灵动,足智多谋,神志坚定,敏捷迅速,灵活机动。

练法

1.预备式

即三体式。

2.叨绳、挂印、洗脸、爬杆式

原本是五个动作,但猴子的特点是快,故组合一气练完较好。三体式,左脚稍往后收成虚步,足尖点地,重心放在右腿;左手收回,屈膝,手型刀勾;同时,右手划弧放于喉前。

接上式,右手划弧于左胸前成挂印式;左手往前抓,左手回,左手成洗脸式;左脚稍往前。

接上式,右足屈腿跃起,右足半落地,左足往前跃进一步;同时,右手往上爬,右手回,左手爬杆式。在右、左足跃进的同时,两手互换。以上动作连做两遍。

要点

叼绳、挂印要缩身,动作一致;洗脸要两手快速交替;爬杆动作要在空中完成,干净利落。

3.猴子偷桃式

接上式,身体下蹲,后脚跟抬起;右手向前上方伸出,拇指与食指成摘桃式,眼看右手;左手从右手下划弧藏式,右手向前抓出;同时,右足往前跃出,眼看右手。

4.猴子攀枝

右足尖往外摆,身体往右转,后足跟抬起;右手收回与右耳同高,半握拳,拳眼向下;左手同时往上托握,手心向上,攀枝势。眼看左手。

5.猴子大蹬枝

上肢不动,左脚向前蹬出,约与小腹同高,随即以右脚为轴向右后转体180度,左足落地,右足在前,右手挂印式。

6.猴跑走回身式

身体重心放于左脚,右足往左后迈一步,身体向左后方向扭转180度;两手同时收回,由右下—左—左上—右划弧,放于右前,眼望右手;腿不动,上肢由后转向左前;同时,两臂由右从上摆到左,右手置于胸前,左手挂印式,眼望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