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耐力训练的宝地:高原
18700100000008

第8章 亚洲高原篇(6)

2.三山一海紧紧环抱——伊朗高原

伊朗高原位于帕米尔高原和亚美尼亚高原之间,四周环山,为闭塞式山间高原。它占有伊朗的大部地区,东部在阿富汗,东南部在巴基斯坦。它的北面是里海、图兰低地和兴都库什山脉、科彼特山脉与厄尔布尔士山脉,南面是波斯湾、阿曼湾和阿拉伯海,东临基尔塔尔山脉与苏莱曼山脉,西南与扎格罗斯山脉相接,南边有莫克兰山脉。高原东西长2500千米,南北宽1500千米,面积约270万平方千米,高原内部地势平坦,海拔400~1500米,多山间盆地,盐沼、荒漠广布其间。它包括卡维尔、卢特和雷吉斯坦三个荒漠,属亚热带大陆性草原和沙漠气候,冬夏温差大,雨量少,水源是高山降水。河、湖两岸有零星的绿洲,是高原主要的人口聚居地,发展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农业、居民点、交通线集中在水源充足、地势平缓的山麓地带与山谷中。农作物有小麦、棉花,矿产有煤、铁、铅、锌、铜等。在古代,伊朗高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近代仍为国际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很重要。

3.三山一地好“倾斜”——安纳托利亚高原

安纳托利亚高原位于亚洲西部小亚细亚半岛的土耳其境内,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为内托罗斯山,西至土耳其西部地区,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高原三面环山,一面敞开,地势自东向西逐渐降低,海拔80~1200米。高原上有陷落盆地、平原、湖泊、沼泽和泥滩。

高原北侧自西向东横亘着克尔奥卢山脉和北阿纳多卢山脉,总称庞廷山脉,海拔2000~2500米,地势自西向东逐渐增高,北坡呈阶梯状下降,山间是深切谷地和陷落盆地,山海之间有狭窄的平原、少数河口三角洲。注入黑海的河流,除克泽尔河(土耳其最长河流,长1150千米)和耶希尔河外,大多短小湍急。高原南侧为托罗斯山脉,海拔多在2000~3000米,山壁完整陡峭,个别山壁段靠近海岸,阻碍了沿海和内陆之间的交通。沿海低地为安塔利亚平原、塞伊汉河与杰伊汉河下游三角洲。托罗斯山脉东南,高原广阔而又起伏,是阿拉伯台地的延伸部分,海拔600~800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发源于此。

安纳托利亚高原属亚热带半干旱草原气候,冬季1月均温0℃以下,夏季7月均温约25℃,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冬雨较多。

安纳托利亚高原较大的河流有克泽尔河、耶席尔河、萨卡里亚河、杰汉河、塞汉河、大门德雷斯河等。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盛产安哥拉羊。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是高原上重要的城市。

安纳托利亚高原矿藏资源丰富,铬、汞、锑、硼、重金属等储量均居世界前列。铬矿储量6000多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此外,还有煤、铁、铜、铅、锌、锰等。森林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占土耳其国土面积的26%。高原东部的凡湖是土耳其境内最大湖泊,靠近伊朗边境,盛产鱼和盐。

4.四季如春的避寒避暑胜地——金马伦高原

金马伦高原坐落在马来西亚彭亨州内半岛的主干山脉蒂蒂汪沙山脉上,海拔1524米,是马来西亚最大的高原度假胜地。浓密的森林层层叠叠地覆盖着高原。过去,这里的原住民一直保持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在1885年,一位名叫威廉斯·金马伦的英国探测家来到这个高原上进行测绘,发现了这个被崇山峻岭所遮蔽的美丽高原。

金马伦高原终年气温20℃左右,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避暑避寒胜地。

金马伦高原出产茶叶,而且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温带蔬菜与花朵种植区,它的蔬菜与花朵出口新加坡和我国内地及香港等地。高原上青翠而又井然有序的茶园、梯田式的花园、新鲜的蔬菜园、可随手采食的草莓园、蜜蜂园、蝴蝶园和仙人掌世界最为迷人。

5.“支离破碎”的肥沃地——德干高原

德干高原位于印度半岛,呈波状起伏,海拔600~800米,西高东低。发源于高原上的各大河流,向东流入孟加拉湾,把高原切割成东西走向、大小不一的丘陵山地、河谷平原和盆地。高度不大的东高止山和西高止山位于高原东西两侧,两山之间的高原面久经侵蚀,支离破碎,多残丘、地垒和地沟。德干高原是印度重要的棉花产区,这里在古代有大规模的玄武岩喷发,经过风化后形成肥沃的黑土,适宜种植棉花。高原的中南部,降水较少,是印度的花生、玉米产地。高原的东北部是印度的主要矿产区,矿产资源有铁、锰、煤、云母等矿,其中云母储量居世界首位,铁矿石大量出口日本等国家。

6.马哈拉施特拉高原

马哈拉施特拉高原是印度德干半岛西部的玄武岩高原,自西高止山向东逐渐倾斜,海拔由1000米降到450米。戈达瓦里河与克里希纳河发源于这里,并冲积出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原。高原顶部平坦,谷坡较陡。它的年降水量低于1000毫米,容易干旱。山区有红壤或砖红壤、厚薄不一的黑棉土,土壤侵蚀和冲刷严重。农业以粮食为主,棉花、甘蔗、花生次之。林地为总面积的20%,荆棘灌丛面积很广。

矿产资源有煤、锰、石灰石、铬铁矿、铝土、铁和钛铁矿等。

7.缅甸的“褶皱”——掸邦高原

掸帮高原是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北部高原,也是中南半岛最大的高原(它的北端一部分已不属于中南半岛范围),位于缅甸东部,几乎包括掸邦和克耶邦全境,部分在曼德勒等省。高原东接中、老、泰等国的山地,面积17万平方千米,它的居民多掸人。高原地势起伏,脊岭和沟谷交错,地面侵蚀剧烈,海拔1500~2000米,琳峰(在腊戌东南)是它的最高点,海拔2675米。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多褶皱山脉和又深又大的断裂。源自北部山地的河流,纵向穿过高原,将高原分割成东缅高原、清迈高原、老挝高原等。水力资源丰富,茵莱湖是它的最大湖泊。掸帮高原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凉、热、雨三季,雨量充沛。森林资源丰富,盛产珍贵的柚木。金属矿藏有铅、锌、银、锑、铜、锡、钨等,缅甸境内还出产宝石。北部的包德温矿区是全国最大的铅、银、锌产区,并产宝石。西半部开发较早,有较多的城镇。东部交通不方便,人口稀少。

东方佛教艺术的宝库——蒲甘

蒲甘是缅甸的一座历史名城,是东方佛教艺术的宝库,有着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

蒲甘位于缅甸中部,伊洛瓦底江中游左岸,曼德勒西南150多千米处。古代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蒲甘(11~13世纪)的首都就在此地。

这里最初是由19个村落组成,古称“阿利摩陀那补罗”。公元849年,频耶王在蒲甘筑城,建城门12座,并挖护城河。1044年,阿如律陀王在这里创建了蒲甘王朝,它是缅甸历史上第一个包括缅、掸、孟等民族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从此,蒲甘开始成为历代蒲甘王朝的京都。阿如律陀王笃信佛教,他在征服缅南部直通王国时曾获32部《三藏》经、300名高僧和技艺高超的工匠多人。之后,他开始在蒲甘大造佛塔,蒲甘便成为缅甸文化、宗教的圣地之一。

古城蒲甘面积约25平方千米,街头巷尾,佛塔矗立,真可谓“出门见佛塔,步步遇菩萨”。自11~13世纪,蒲甘先后建造的佛塔万余座,故蒲甘也被称为“万塔之城”。数百年来,虽历经战火兵灾和1975年的大地震,蒲甘的保存有佛塔千余座,有的洁白素雅,朴素大方,有的金光闪闪,雍容华贵。塔内的佛像或坐、或立、或躺、或卧,千姿百态,表情逼真细腻,惟妙惟肖,有的顶天立地,高约数丈,有的精巧纤纤,高不盈余。佛塔内的浮雕壁画,技艺精湛,独具匠心。

因此,蒲甘又被誉为“宗教艺术荟萃”、“东方佛教艺术的宝库”。

掸邦高原的明珠——茵莱湖

茵莱湖是掸邦高原一颗闪亮的明珠,是缅甸第二大湖,南北长22.4千米,东西宽10.2千米,湖水清澈平静。

茵莱湖一带居住着几十万因达人,被称为“湖之子”,散居在湖边180多座村落中。他们的房子和寺庙建在水中,种植的田地也浮在水中,点点村落,是典型的水乡泽国。每家门前都有一叶扁舟,以船代步,所以从小就练就了一种绝活——单脚划船。当地人用脚划船,并能腾出手来撒网捕鱼。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湖之子”。

8.吉隆坡游玩健身之地——美马高原

美马高原位于吉隆坡东北郊18千米处,海拔457米。山峦叠翠,林木繁茂,景色秀丽,空气清新宜人。山中有一个0.12平方千米大的天然湖泊,水质清澈,碧波荡漾。湖畔建有造型各异、具有马来风格的旅馆、酒店、动物园、溜冰场、网球场、运动场、赛车场等,集自然风光与人造景观为一体,游玩健身皆可,故深受游客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