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三十年:1981~2011
18710300000064

第64章 分蘖与聚合——闽南对中原文化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2)

至赵宋全国性政权建立的960年,北方汉人,特别是人口较稠密的中原地区汉人已完成较有规模的向福建的移民,这一移民过程也是中原文化向中国东南沿海的传播过程。东晋南迁汉人带来的中原文化与生产技术可从出土文物得到证实。陈政、陈元光率军平乱更是注重恩威并施,特别是“创州县,兴庠序”,建置了中国最早的书院之一——松州书院,聚生徒而教之,此后“民风移丑陋,士俗转酝醇”。至唐贞元八年(792年)龙溪周匡业明经及第,唐元和十一年(816年)其弟周匡物进士及第,越二年,漳浦潘存实又登科时距漳州建州已有130年,实现了当年陈元光“缦胡之缨化为青衿”的预定目标。

唐末五代闽国建立后,除大量文人士子来附外,一大批僧侣也慕闽国主好佛之名纷至沓来,佛教在闽地广为传播,至南宋人称泉漳二州为“佛国”,谓“此地人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

以上史实说明族群文化分孽后,离开母本的分株异地植根、生长、开花、结果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然后再衍发为一种既保留母本的若干文化基因又有别于母本的新的文化生态。

二、聚合——在认同中强化

其实,自东晋到唐末五代时期,迁徙入闽的北方汉人虽以中州士民为主体,但并非全都是中原人士,更不是全来自光州固始,还混杂了北方其他各地的士民百姓:“王彦昌,其先琅邪人,自东晋肃侯彬迁于闽,居龙溪后析龙溪置漳浦,遂为漳浦人。”琅邪为西晋时山东胶南县名,可知王氏的一支是由山东入闽。陈政入闽后,也在泉、潮之间“乃募众民得五十八姓,徙云霄地,听自垦田,共为声援”。这五十八姓应是唐代前期之前陆续入闽定居的各地汉人,甚至可能含有被同化的当地土着。唐末五代亦复如是:“自五代乱离,江北士大夫、豪商、巨贾,多避乱于此,故建州备五方之俗。”宋人杨时在《龟山集》中记载了闽北的汉族居民,其中便有不少是在唐末五代时入迁而并非河南籍者。如在《翁行简墓志铭》中称:崇安翁氏,来自中原京兆,“其先京兆人,唐末避地,子孙散居七闽。公之六世祖,徙家建州之崇安白水乡,故今为崇安人”。邵武泰宁邹氏,“先生讳某,宇尧叟,姓邹氏,其先出于鲁国之邾,唐季之乱,避地闽中,故今为邵武军泰宁人”。福州陆氏,“其先吴郡人,六世祖权,唐末为建安县丞,值中原乱,不克归,因家福州之侯官,故今为侯官人”。邵武李氏即南宋宰辅李纲的祖先,原籍江南,《李修撰墓志铭》云:李纲之父,“宇斯和,其先江南人,唐末避乱,徙家邵武,故今为邵武人。曾祖讳待,仁闽以武力显”。浦城周氏,其先为遂昌人,《周宪之墓志铭》云:“公之远祖,避唐乱,自遂昌徙浦城,故今为浦成人。”沙县张氏,“高祖照仁南唐,摄汀州幕官,遭乱退居沙县,故今为南剑沙县人”。当时甚至连李唐宗室,也有避乱入闽者。如李撰,“宇子约,姓李氏,本唐诸王苗裔,其先恭王明以太宗子国于曹。子孙蕃延与唐始终,今班班可纪。世居陈留,至公之七世祖澄为温州永嘉令”,始迁福州之连江。其他如安溪周氏,“周朴,宇太朴,吴兴人,唐季避乱,初隐于安溪县小溪场南山下,所居有塘,因名周塘”。厦门陈氏,“陈黯,宇希孺,颍川人,十岁能诗,早孤,事母至孝……黄巢之乱,黯奔遁终南山,后隐同安之嘉禾屿”。建阳江氏,“江文蔚,宇君章……其先济阳考城人也,徙籍建安,世为大姓”。以上这些姓氏,均非来自河南固始。

至于陈政、陈元光的籍贯,学界争论不休,究其原因,自有其史料上的稀缺不全,也有认识的各执一端。目前,有三说。

一是“岭南首领”说,导源于唐人张的笔记小说《朝野佥载》和明人黄佐的《广东通志》。前者云“周岭南首领陈元光设客”,后者直称陈元光为广东“揭阳人”,但后面一句是“先世家颍川”,值得治史者玩味。

二是“河东说”。最早、也较可靠的史料见诸唐人林宝的《元和姓纂》,该书“诸郡陈氏”曰:“司农卿陈思问、左豹韬将军陈集原、右鹰扬将军陈元光、河中少尹兼御史中丞陈雄,河东人。”宋人王象之《舆地纪胜》“循州威惠庙”条载:“朱翌《威惠庙记》云:陈元光,河东人,家于漳之溪口。”明人林魁等所纂修的《龙溪县志》中也沿用“河东说”云:威惠庙“在城北门外,祀唐将军陈公元光。公河东人。父政,以诸卫将军戍闽”。同一时期的萧廷宣所撰《长泰县志》也云“威惠庙,勅灵着顺应昭烈广济王,姓陈氏,讳元光,系出河东”。崇祯初梁兆阳主修的《海澄县志》“儒山庙”更引宋本《淳佑清漳志》曰:“灵着顺应昭烈广济王,姓陈氏,讳元光,系出河东。”

三是“光州固始说”。明末何乔远《闽书》卷41“君长志”记陈元光为光州固始人。魏荔彤康熙间主修的《漳州府志》载:“陈政,宇一民,光州固始人。父克耕从唐太宗攻克临汾等郡,政以从征功,拜玉铃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嘉庆间董浩总裁的《全唐文》曰:“元光宇廷炬,光州人。”明清间的诸多姓氏宗族谱也都认为陈氏一脉来自河南光州,颍州为其郡望,如漳州地区的《颍川开漳陈氏族谱》、广东海阳宋朝人许君辅所编《韩山许氏族谱》皆载陈元光为“光州固始”人。

南迁汉人为抬高门第附会冒籍的做法由来已久,五代北宋时出于功利的需要,相当一部分姓氏攀附王潮、王审知光州固始籍,这一现象被南宋的福建莆田人方大琮所诟病,说:“王氏初建国,武夫悍卒,气焰逼人。闽人战栗自危,谩称乡人,冀其怜悯,或犹冀其拔用。后世承袭其说,世(祀)邈绵,遂与其初而忘之尔,此闽人谱牒,所以多称固始也。”着名史学家郑樵亦说:“今闽人称祖者,皆光州固始。实由王绪举光、寿二州,以附秦宗权。王潮兄弟以固始之众从之。后绪与宗权有隙,遂拔二州之众入闽。王审知因其众以定闽中,以桑梓故,独优固始。故闽人至今言氏谱者,皆云固始。其实谬滥云。”至明代同安洪受甚至还写了篇颇有影响的文章《光州固始辨》,力议闽南族群并非来自光州固始。说明南宋末起,这种否定性的观点甚有影响。

其实陈政、陈元光一脉的陈氏家族并不屑于攀附王氏。陈氏军功世家,自陈政起,后陈元光、陈珦、陈酆、陈谟五代守漳,自总章二年(669年)到元和十四年(819年)经营闽南达150年之久,家族、部众势力之强,门第之显赫众所周知,入漳时间又远早于王审知家族。陈氏子孙完全没有理由去攀附王氏而改其籍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