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观人管人用人绝招(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18843500000022

第22章 用人绝招(1)

用人标准德才兼备

万科以前立足于自己培养人才,主要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或大学毕业三年左右的年轻人,然后在基层岗位上一步一步培养起来。 万科的用人标准,按照王石的归纳,那就是不问出身,只要德才兼备,能够适应万科的企业文化,在万科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发展。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万科最有发展前途,获得升迁的机会也最大。

现在,随着企业发展的速度加快,自我培养人才的速度已跟不上项目发展对人员的需求速度。万科也开始从社会上直接招聘符合要求、认同万科,在社会上已具备一定职业成就的管理人员或专业人士。这部分人员由于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独立承担具体工作,有些还能指导他人的工作,在对公司情况比较了解、获得公司内相关人员的认可后,获得升迁的机会最大。

现在,万科即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土地、资金、品牌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目前急需解决的就是德才兼备型人才的储备问题。在这方面,公司以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去年,公司开始尝试进入校园,直接、大规模地招聘毕业生,主要面对优秀的建筑类专业。今年,这批毕业生已经就位,开始在公司中发挥作用。万科已经计划扩大今年在校园招聘的力度,招聘人数将成倍增加,而且不仅要面向建筑类专业,还将进入一些综合类名校,全面招聘各类人才。

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要想从经历上对一个人作判断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公司在招聘手段上作了很多研究,设计开发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招聘程序、测试工具、面试技巧来作为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万科招聘不以地域为限制,形成了不同地域和人文背影的多元化人才组合优势,万科认为这种不同地域和文化的汇聚有助于人才素质的优化培养。在人才类型上,万科也提供兼容并蓄,各行各业,各种类型的人才都汇聚到了万科,使万科的人才结构超过了任何一所大学所能提供的种类。这样的人才组合,对于万科跨地域、综合性业务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针对员工的职业发展,万科认为员工个人能力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高,既是员工个人的责任,也是公司的责任。首先员工必须对自己的前途负责任,公司的规划才会起作用。公司当然义不容辞,致力于向职员提供一流的培训。万科的人才理念之一就是“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保证员工在劳动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公司的义务。

立业的根本是树人。重视员工的长期培训,成为万科各级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老总亲自带头,言传身教,将开会、交谈、工作交流等方式均视为培训员工的机会,不遗余力地向下属传授经营管理思想和经验。为了更好地培养后备管理人才,公司将一批思想活跃、素质优良的年轻的业务骨干集中起来,成立“管理研讨班”,对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问题进行经常性探讨,并提出可行性方案供决策层参考。

过去万科一直就有专门的培训部门,培训内容完善,且独具特色。现在,公司顺应时代的发展,成立了E学院--利用互联网,最大限度地消除培训的地域限制,同时引进全社会的,而不只限于当地的,优秀的培训机构,开发既适合公司、又有助于职员职业发展的课程。这样一来,职员受培训的机会大大增加,培训的质量越来越高。

万科提拔年轻人才,对“德”、“才”的要求标准会更高一些。但关键是所谓的人才,要在工作中体现出出众的工作业绩,还要具备团队精神,要善于与人沟通。因为房地产开发是一项需要团队紧密配合,需要对大量的社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行业。

由于长期以来万科把德才兼备的人才储备和培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时至今日,已经得到良好的回报:在本公司职员队伍中培养出来的管理人员占70%以上,这批人既熟悉公司情况,对公司非常忠诚,又具有良好的素质、较高的业务能力和市场经济的观念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成为公司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对于德才兼备的人才,万科永远敞开大门。在长期的工作中,万科发现,真正做出成就的人,当初选择万科都是因为看好万科的发展前景。因此,万科认为只有发展机会才能吸引真正的人才。台湾首富用人之道

台湾首富郭台铭旗下的鸿海集团,10年前,营业额只有100亿新台币,而2006年的营业额达到1兆台币,10年增长100倍,郭台铭创造的鸿海经营传奇的背后,究竟靠的是什么?

敢用——把人才变将才

以2006年鸿海集团旗下最大的一块事业版图“富士康”控股公司为例,总经理戴丰树拥有东京帝国大学博士学位,并且在丰田汽车工作八年,当时有人就怀疑做车子的,能把手机做得好吗?但郭台铭认为,“车子的零件有2000多种,但手机只有200多种,你说能不能做好?”

果然,从欧洲关键零件到美国设厂,戴丰树一开始就参与手机的全球布局,5年间鸿海创造出来的营收大约是2000亿新台币,也是鸿海2006年成长最快速的部门。

敢给——经理级年收入300万

郭台铭是个敢给的老板,鸿海集团的薪水加上员工配股,经理级主管的薪水加红利,一年约有近300万元的水平,副总经理级以上的年收入更是逼近千万元,是电子业福利最佳的公司之一。郭台铭说:“我没有个人物质享受的兴趣,而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投资设备和人才方面,从不吝于花钱。”只要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最顶尖的人才,不管开价多少,郭台铭都会想办法购买。

敢花——花钱是为了公司进步

郭台铭从不吝啬把钱花在投资人才和添购先进设备上,他认为唯有长期投资和发展人才,才是台湾全球化布局成功的关键。“所以,外界说花钱是我的一种享受,还不如说花钱是我的一种追求,这就是我的哲学。”

在人才的培育方面,鸿海把眼光放远,在台北、美国、中国大陆都有“世干班”(世界干部训练班),为了将员工培养成国际化的人才,让他们去海外受训,为此花费上千万美元。

能用——不怕干部比自己强

鸿海公司唯才适用,不会强调谁是博士、谁是名校,在鸿海征才网站上就指出,只要投递履历,就有机会加入鸿海,“鸿海并非外传的非名校不用”。

郭台铭不像广达集团董事长林百里、华硕集团董事长施崇棠都是电机系工程师出身、名校毕业,资深业界人士指出,这样反而更能吸纳各方人才,不会因为工程师过于自信的个性而有所局限。

敢冲——冲关就能获得大报酬

郭台铭在打造鸿海帝国的过程中,遭遇过许多巨大的困难,但他认为在应付这些难关时,如果能有所突破,就能让自己得到了最大的报酬,拥有越来越多的实力。

今年,郭台铭旗下的8个事业体,计划在未来3年各自至少收购6家公司,除了版图的扩张,主要着眼于全球人才的收编。这也意味着未来3年,鸿海集团至少还会有48家公司加入,外界认为,这48家公司将是鸿海再造另一个“兆元奇迹”的关键。

也是为了容纳各路人马,鸿海组建了23个所谓的“技术委员会”,事实上,鸿海很早就有这样的跨部门组织,只是现在层级拉得更高,由郭台铭亲自面试主管,让各种人才能充分发挥和交流。

从20年前的100万新台币到1000亿,鸿海造就了第一批富豪;第1000亿到第5000亿,主要是以富士康为主,造就了第二批富豪;第5000亿到2兆将造就下一批富豪。

知人善用,郭台铭创造了鸿海传奇。

用人之道——如何用我

用人之道前三篇讲的都是如何去用别人,这是我们通常在理解用人之道时所能想到的,甚至是我们在思考用人之道时所能想到的唯一方面。事实上,用人之道所讲的用人绝不仅仅是如何去驭用别人,也包括如何驭用自己,即管理者本人,或者说是用人当事人。而这一点,似乎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导致了这些用人之人的职业盲点。

本篇就将先人指路与人物力证合二为一,之所以能够合二为一,是因为我们历史上有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这二者合为一体了;这个人就是刘备。

虽然,人们对刘备可说是耳熟能详,但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这里还是再简单介绍一下。简介材料来自网络。

刘备:汉族,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贼有功,遂为安喜寨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

生平事迹:160年:出生于涿。184年:桃园三结义,同其弟征伐黄巾贼。194年:升任徐州牧。195年:吕布投靠刘备。196年:投靠曹操。200年:投靠袁绍。207年:投靠刘表。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208年:赤壁之战联合孙权大败曹操。209年:任荆州牧,与孙权联姻。214年:入成都,领益州牧。215年:刘、孙分占荆州。219年:进位汉中王。221年:即帝位。222年:兴兵伐吴。223年:殁于白帝城。

刘备语录:

刘备托孤时候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安身守命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曹以急,吾以宽。

部分相关人员对刘备的评价:

陈寿: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吕布:是儿最叵信者。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傅斡: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张辅:威而有恩,勇而有义,宽宏而有大略。

本文在这里不想对刘备作什么评价,只是从其事迹中拿取几个细节,来说明刘备如何的成功用我(他自己),以成就其事业的。这些事例大多来自《三国演义》,其真实性无从考证。

第一,来看看刘备如何驭用自己的眼泪。“表面上看这刘皇叔的江山,似乎多半是拿眼泪换来的。三国演义里写此人泣涕,竟不下三十余处。奇怪的是,每一次哭,都能使情况发生积极的变化,或可收人才,或可得人心,或可逃人命,这就不得不教人佩服了。(《曹刘论》)”歇后语也说,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此语虽是夸张,但也足以说明了刘备对“眼泪”这个武器,或者说是工具出神入化的运用。而这也是管理者所不可或缺的一种本领,就是表演!

因为,有的时候,并不是越真越好,尤其是在用人的过程中。正所谓“兵不厌诈”!事实上,有的时候,人们需要的只是一种“同步”,即与“我”的情感同步,与“我”的需要同步。而作为一个管理者,是不可能随时随地都能满足每一个人的“同步”需要的,如此怎么办?演义!这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方法。至少它表明了你对对方的理解,还有与同步的想法。

第二,看刘备如何驭用自己的智慧。刘备绝对是一位大智大勇之人,这从他的事迹中不难得知。比如,煮酒论英雄时的大智若愚,而曹操的望梅止渴与此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这里再举一个小小的细节,从中可以看出刘备在运用自己的智慧的时候的超从之处。正如一滴水可以映射出太阳的光茫一样。

在曹操捉住吕布欲杀之的时候,吕布苦苦哀求,这使曹似有所动,于是他问刘备如何应之,而此时刘备的一句话决定了历史的正确方向。这句话是:“公不见丁原、董卓乎”!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却十足的反映出了这位大汉皇叔的超人智慧。这种智慧是战略与战术的完美结合,这种智慧是大知与大勇的完美演译,这种智慧是刚与柔的完美运用!一是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刘备对吕布的入骨三分的识认。二是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刘备在用人之道上的老辣;先有三让徐州,后有射戟救备,而此刻刘备却是如此的“无情”,可见他对吕布的进退早有“运筹”。三是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刘备在关键时刻所迸发出的大智与大勇。曹之本意是必杀吕,这为刘备看的一清二楚,所以刘备表面上只不过是顺水推舟,附和而已;而更为深层次的思考则在刘备的肚子里迂回几许了,因为刘备志在远大,终不会为操所用,而操亦为枭雄,亦不会轻言放弃,所以助曹实为害已,损曹实为利已;而一旦真如吕布所言,曹操与吕布和(实际是吕布为曹操所用),则天下必为曹一人所有,如此,刘备之志怕是只能烂腐肚腹;因此,杀吕布于曹于吕实无益,而于刘则大有益;所以刘备说出了上面的八个字。

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不在一一分析。